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要问我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洪武年间的大移民与河南府

要问我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洪武年间的大移民与河南府

时间:2022-01-01 17:51:19

相关推荐

要问我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洪武年间的大移民与河南府

导语:元末天下大乱,中原大地久经天灾人祸,战争不断。明朝建立之初,面对中原的残破,朱元璋决定迁地狭人稠的地区的居民至河南,其中河南府作为河南省的一部分,接受了一定的移民,本文主要探究明代洪武年间的移民浪潮与河南府之间的具体关系,河南 府接受移民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移民的来源地。

1.此次移民的背景

元代的河南府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称河南府路,下辖一州十二县。一州为陕州,十二县分别为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县、孟津、新安、偃师、陕县、灵宝、阌乡和渑池。其中前八县直隶于河南府,后四县属于陕州。明代建立以后,明太祖废行省,改河南府路为河南府,隶属于河南布政使司。洪武年间对河南府并无大的行政调整,只是将陕县裁撤,南阳府的嵩县、卢氏县划入河南府。这样到洪武末期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即陕州、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县、孟津、新安、偃师、灵宝、阌乡、渑池、嵩县和卢氏县,我们讨论的河南府就以洪武末期的河南府为准。

明清河南行政区划

明朝建立之初,经过元末明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和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全国形势一片萧条。北方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在给明太祖的一份奏折中详尽地描述了洪武初年北方的萧条状况:

“臣观河南、山东、北平数千里沃壤之土,自兵燓以来,尽化为榛莽之墟。土著之民,流离军伍,十不存一。地广民稀,开辟无方。”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载“(洪武十八年十一月乙亥)上曰:‘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朕极意安抚,数年始苏’。”

这只是就河南、山东、北平等整体情况而言,而且具体各个府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河南府人口也同样损失严重。而山西却因为地形的原因,受到战乱的波及较小,元末天下大乱,元朝军阀察罕帖木儿及其养子扩廓帖木儿先后割据山西,由于山西是他们的后方基地,客观上对山西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山西民众减轻了兵祸之灾,人口损失较少,因此有充足的人口可供移民。

河南的地理位置也靠近山西省,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决定主要从邻近的山西省移民。“于是迁山西泽、璐二州民之无田者,往漳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明太祖实录》卷193)《太祖实录》卷197,

“(洪武二十二年九月甲戌)山西沁州民张从整等一百一十六户告愿应募屯田。…时上以山西地狭民稠。下令许其民分丁于北平、山东、河南旷土耕种,故从整等来应募也。”

从《明实录》等相关的一些正史记载来看,明洪武时期具体的迁入地(河南地区)主要有

从上表来看,洪武时期山西移民主要集中在豫东与豫北,河南府并没有山西移民迁入的记载。

2.从地方志和当地族谱来探究移民来源

河南府如同其他北方地区一样,也同样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问我祖先来(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表明当地居民自认为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据民国《新安县志》卷九记载,“新安率为汉族,其氏族之来,咸云迁自山西洪洞”,而后又列举了一些氏族的来历,选择一些氏族,兹列表如下,

从上表来看,大部分家族都是从山西洪洞迁至新安县,一少部分则是从山西省的其他地区迁来,总体来讲,新安县的绝大部分居民来自邻近的山西省,而且时间多在元末明初。但即使连编县志者也认为“然多无可考者”,怀疑它们的可靠性。除了民国新安县志,河南府其他县的县志没有有关本地氏族来源问题的记载。

山西洪洞大槐树

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现象是据民国《巩县志》卷七记载当地的风俗“商人多于农工,男子十四五岁左右,略识字知算,即谋糊口外出”,虽然大多是小商小贩,不成气候,但显然巩县人民相对河南其他地区而言较为重视商业,此风俗与邻近的山西省的重商风气有相似之处,颇有晋商的风范。而河南地区因为大部分是平原,土壤较为肥沃,小农思想和安土重迁的思想很浓重,巩县人民却热衷商业,可见洪武时期移入河南府的山西移民对当地的风俗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地方志来看,由于河南府的很多地方志并未记载本地氏族的由来,在大事记中也并未记载洪武时期大规模的外地移民涌入河南府的事件。(未完待续)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