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雍正王朝:邬思道最恶毒的一记反杀——差点让十三爷胤祥不得善终

雍正王朝:邬思道最恶毒的一记反杀——差点让十三爷胤祥不得善终

时间:2022-03-25 22:56:10

相关推荐

雍正王朝:邬思道最恶毒的一记反杀——差点让十三爷胤祥不得善终

导读:邬思道作为皇四子胤禛身边可以直击康熙皇帝内心的智慧担当,为胤禛在夺嫡的各个阶段提供了绝对行之有效的大局指导和设定。在邬思道的指点下,皇四子胤禛成功登基为帝,但其也必然的对这个掌握自己太多阴暗秘密的“智囊”有了“兔死狗烹”的念头。

利用胤禛的漏洞和犹豫,邬思道得以有惊无险的逃离“虎口”,开始了自己的“逃命生涯”。《雍正王朝》的情节演绎到这里,笔者有了对邬思道“阴谋权术”能力的质疑。这个昔日可以掌控一切,把控全局的智慧担当为何面对雍正皇帝的杀心,毫无招架之力?难道邬思道面对已经龙御天下的雍正皇帝,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曾经,邬思道指导皇四子胤禛击败了众多能力恐怖的对手;甚至数次对康熙皇帝的全局安排、大局布置了然于胸。其实,离开京城之际,邬思道并没有坐以待毙,以“阴谋阳谋”、“阴冷权术”为主要斗争武器的邬思道给雍正皇帝来了一记最恶毒的反杀!

雍正皇帝接过大清皇位的当夜,邬思道利用自己的“半隐”推辞暂时躲开了雍正皇帝的杀心,连夜逃离京城。但邬思道明白,自己对于当朝天子太多太透彻的阴暗面掌握,让雍正皇帝不会轻易放弃对其的杀心。除了保证让雍正皇帝对自己的行踪和状态详细把握以外,邬思道还必须有着对雍正皇帝的反制乃至反杀,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雍正皇帝最为亲近、信任的皇室兄弟,擎天保驾之臣皇十三子胤祥,就是邬思道选中用来反杀雍正皇帝的对象。

面对前来为自己饯行的皇十三子胤祥,邬思道给予了两项“推心置腹”的建议:

1、一定要推辞掉雍正皇帝对其“铁帽子亲王”的爵位晋封;

2、一定要收敛自己昔日的锋芒。

表面上看,这是邬思道鉴于古往今来都屡试不爽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真理,给予相识了十五年的挚友,给予“光明磊落”、“行侠仗义”的皇十三子胤祥的善意劝告。而后,不光清算了昔日政敌的雍正皇帝,还将年羹尧、隆科多等一干拥立功臣也都处死;对于潜邸中担任秘密职能,比如高福、高勿庸等潜邸奴才的冷血处理也似乎证明了邬思道对于雍正皇帝“兔死狗烹”的正确预设。

但邬思道对于皇十三子胤祥的劝告真的就是善意的?真的就是为了让这个“尚未通晓世故人情”的“侠王”能够得到善终?

其实,并不然!

01 听从邬思道劝告后,皇十三子胤祥差点成为雍正皇帝的敌对面

邬思道对于胤祥的劝告,是建立在雍正皇帝的几项必然手段上,他对于雍正皇帝的预料真的都正确吗?

1、胤祥在“元旦之日”到底获得“铁帽子亲王”的晋封了吗?

对于胤祥的“锋芒收敛”,雍正皇帝给予了胤祥唯一一次的训斥,而后胤祥明确表明了自己恢复巅峰状态,一身一体侍主的忠心。闻之大喜的雍正皇帝这才将胤祥晋封为“亲王”爵位,赏戴三眼花翎。

首先,就胤祥对于雍正皇帝在“九王夺嫡”事件的付出和牺牲;就胤祥在雍正皇帝继位过程中,对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驾;胤祥的这个“亲王”爵位早在雍正皇帝接过大清皇位的同时,就应该加封。注意,无论是《雍正王朝》的演绎中,还是清朝历史上的真实情况,雍正皇帝这次对于胤祥的“亲王”爵位加封都没有冠以“世袭罔替”的恩典,也就是说并没有“铁帽子亲王”的晋封。

也就是说,邬思道对于雍正皇帝会在元旦之日,加封胤祥为铁帽子亲王的预料并不准确;或者说,邬思道得到的对于胤祥的晋封消息并不准确。

是邬思道失算了?还是雍正皇帝刻意为之?或者那个“晋封胤祥为铁帽子亲王”的消息,本就是雍正皇帝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

胤禛之所以能够在“九王夺嫡”事件中获得康熙皇帝的圣宠,取得康熙皇帝的绝对信任,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孤臣”作为和“冷面”形象,这就让其失去了大多数朝臣的拥护和支持,继位之初就必然会面临自身政治势力不足而无法全面把握朝政大权、把控朝局的状态。

所以,继位之初,雍正皇帝最需要解决的大事,就是迅速拉拢和建立一支以自己为中心,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的政治势力集团。

但在当时,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李卫担任江苏布政使、田文镜任河南巡抚,虽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雍正皇帝对地方政府的掌控,但却远远满足不了雍正皇帝对于地方政府的掌控。相对于“八爷党”对地方政府、地方官员的强大掌握,雍正皇帝对地方政府的权力延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朝廷上,张廷玉、隆科多、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马齐五位大臣组成了雍正朝初期的决策机构。五个人中,除了张廷玉和皇十三子胤祥是雍正皇帝坚定的支持者,隆科多虽然为雍正皇帝登基立下了拥立之功,但就其雍正皇帝登基后的种种作为来看,他并不能算是雍正皇帝的政治势力;马齐则是昔日“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也就是说,在朝廷上,雍正皇帝依然无法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而唯一能够保证雍正皇帝对整个国家、朝廷控制的人物就只有一个手握兵权的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对其重用乃系必然结果。

邬思道对于雍正朝初期的政治格局、朝廷状态不可能不清楚,雍正皇帝离不开胤祥的事实更不可能不知道。

但胤祥只能被晋封亲王,而不会被过早给予“铁帽子”的恩典,邬思道就不清楚吗?

给胤祥加封亲王,在于犒赏胤祥的过往功绩;在于对朝臣的安抚和拉拢;在于对胤祥“收敛锋芒”的敲打警示。但雍正皇帝绝不会过早的为其在加上“世袭罔替”的巨大恩典。

为什么?

因为这是雍正皇帝用来安抚和拉拢胤祥的“一把米”,不等到胤祥真心为雍正朝付出,真心为自己再度做出巨大付出和牺牲后,雍正皇帝是断不会将这顶“铁帽子”给予胤祥的!也就是说,雍正皇帝是用这顶“铁帽子”来引诱胤祥对自己忠心,为雍正朝真心付出。

那个“元旦之日,晋封胤祥为铁帽子亲王”的消息,就是雍正皇帝刻意传出,为的就是让胤祥看到自己光辉前程的希望,并为了能够完成这个希望,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和牺牲。

对于雍正皇帝的心理设定和大局安排,邬思道不可能不清楚,但邬思道就是利用了雍正皇帝对于胤祥的“拉拢设计”、“安抚规划”,对胤祥做出了劝阻的劝告,为的就是让雍正皇帝暂时将主要心思用在应对“消极”的胤祥身上,而忽略对自己的追杀。

2、雍正皇帝真的“兔死狗烹”了吗?

邬思道告诉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会很快对府中曾经担任秘密差事的下属动手,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很快将就会“兔死狗烹”利用在自己昔日的集团成员中。

雍正皇帝真的像邬思道所说,对自己的下属对手了吗?

2.1、高福:通过邬思道的指点和安排,借皇八子胤禩的手,将太子胤礽彻底扳倒,并逐步稳固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储身份。但是高福最后被赐一碗毒酒,命丧黄泉。

高福为什么会死?因为高福在翠儿和李卫离开后,醉酒当了叛徒,而后才被邬思道利用的!

这属于“兔死狗烹”的范畴吗?这是对于叛徒的必然选择。

2.2、高勿庸:作为雍正皇帝昔日潜邸的管家,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就没有了踪影,他的结局,《雍正王朝》并没有给予详细演绎,但在二月河先生的原著中,高勿庸是因为于后宫多言,才被雍正皇帝下令打死的!

这算是雍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名声,而对昔日下属的清算行为吗?

这是对于清宫太监祸乱后宫的必然手段。

2.3、年羹尧、隆科多:作为“四爷党”的重要成员,为雍正皇帝登基立下了拥立之功,雍正皇帝登基后也将两人提拔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恩宠。但年羹尧数次“僭越犯上”;隆科多直接“密谋政变”;雍正皇帝将这两人处死,属于“兔死狗烹”的范围吗?

这是对于恃宠而骄、篡权乱政的臣子,雍正皇帝必须做出的选择。

至于雍正皇帝断断离不开的皇十三子胤祥,肯定不会犯下上述错误,更不会做出恃宠而骄、密谋乱政的举动来。仅从胤祥在“九王夺嫡”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对胤禛的忠心耿耿、坚定支持,就能看出胤祥在雍正朝的具体表现。而且,雍正皇帝对于胤祥“锋芒毕露”的昔日性格秉性甚至还有着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也就是说,邬思道冤枉了雍正皇帝,更不必担心胤祥会因为“锋芒毕露”而遭到雍正皇帝的“辣手无情”。

邬思道又失算了?还是邬思道故意为之?

将昔日下属的死全部推到雍正皇帝头上,刻意将雍正皇帝的形象黑化,然后再对胤祥予以“善意”的劝告,为的就是让这个唯一有能力颠覆雍正皇帝政权的胤祥,对雍正皇帝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甚至站在他的对立面。

只要胤祥和雍正皇帝之间生出矛盾和异心,雍正皇帝就绝对不会轻易外出,不会轻易离开京城而放心的将整个朝廷和大清的全部军事力量交给胤祥看管!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也真就没有离开过京城,更没有《雍正王朝》中前往河南、江苏的经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实力强大的“八爷党”势力集团趁自己离开京城的时候,发动政变,掌握政权。

(笔者认为,历史上雍正皇帝的担忧被《雍正王朝》的编剧汇入到了邬思道的阴谋计划中!)

只要雍正皇帝不离开京城,只要不是雍正皇帝亲自出面,邬思道就有绝对的把握应对所有被雍正皇帝派来处死自己的人。

02 邬思道真正的失算

雍正皇帝和胤祥之间的关系没有像邬思道预想的一般发展;雍正朝的朝廷局面和政治局势也没有按照邬思道的预想发展。雍正皇帝和胤祥之间,更是通过一场“棋局对弈”,通过一次通透的兄弟交谈,胤祥成为了雍正皇帝真正的“擎天保驾”之臣,和雍正皇帝之间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皇室君臣关系。

历史上,雍正皇帝给予了胤祥如此评价: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雍正八年,胤祥薨逝,雍正皇帝专门就其身后荣宠给予了说明: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抛开历史史实不说,就《雍正王朝》中的具体演绎,胤祥为雍正皇帝一直站位到了最后一刻,皇八子胤禩联合旗主王爷发动“逼宫事件”时,行将就木的胤祥为雍正皇帝完成了最后一次“擎天保驾”。

如此看来,邬思道的计划和打算以失败告终了!

那么,这个《雍正王朝》的智慧担当,到底输在什么地方了?

1、阴谋权术面对王道行之的缺陷

从邬思道来到皇四子胤禛的身边,从邬思道真正参与到“九王夺嫡”事件中开始,邬思道一直是以胤禛阴暗面的补充作用存在着,他对于康熙皇帝的大局安排和全盘计划,也大多处于对帝王心术的猜测和推敲。

但是,康熙皇帝选中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胤禛“一心为国”、“一心为公”的“铁面无私”作为;

一方面是胤禛拥有敢于革除弊政、敢于向朝臣权贵开刀的罕见魄力;

更重要的是,胤禛拥有“坚钢不可夺其志”的“从一而终”。

这个“坚钢”是谁?不就是那个只能从“阴谋权术”、“阴冷心机”上对胤禛予以辅助作用的邬思道吗!皇四子胤禛的“志”在哪里,不就是他“王道行之”,不为外物、外人所动的“正道”形象和作为吗!

邬思道的错就在于用自己的“阴谋论”对雍正皇帝的“王道”错误估计和衡量。

对于雍正皇帝而言,在“九王夺嫡”过程中对于“阴谋权术”、“心机谋算”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赢得康熙皇帝圣心,成功登上皇位的不得已而为之。登上皇位,拥有大清最高统治权,并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康熙朝晚期出现的弊政改革、吏治整顿、新政推行、改善民生,让大清王朝得以继续稳固、健康的发展才是雍正皇帝的终极梦想。

就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具体行为来看,他完全将自己摆在了“过渡”的角色上,不惜得罪既得利益阶层、不惜得罪八旗旗人,甚至不惜得罪满洲贵族和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而是将所有的希望和成果留给了后继之君——乾隆皇帝。

也就是说,除了早期出于政治局面稳定的必须要求,雍正皇帝采用了冷血手段,处理了那些“主动惹事”的“乱臣贼子”外,他一直在“王道”思想指引下,将一个英明君主的职能发挥到了极致状态!处理胤祥这类为大清社稷、为皇权稳固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肱股之臣”,是被“王道”所不容,为雍正皇帝所断不会行的!

邬思道败在了自己的“阴谋至上”上,败在了他用自己的权谋理论去预想“王道行之”的雍正皇帝。

2、对于胤祥人性、人品、人格的错误估计

就《雍正王朝》的演绎而言,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以后,邬思道之所以劝着皇四子胤禛向皇位进发,是有其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抱负的具体打算;皇十三子胤祥之所以劝着胤禛站出来,争夺皇位,则是他真正看到了胤禛“一心为公”、“全无私利”的正面形象和王道做派。

邬思道劝阻胤祥接受“铁帽子亲王”的时候,胤祥说道:

“王不王的,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只是这个铁帽子实在难得!”

啥意思?

胤祥帮着胤禛走向皇帝之位,就是一个皇室子弟为大清王朝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自己大清皇子的身份,更对得起作为大清皇子应该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对于他自己而言,富贵荣辱已经不再重要!

对于“铁帽子”的追求和渴望,也只是想让自己的后代落得一个“铁饭碗”,有一个不需要自己担心的未来。

邬思道的那套“阴谋论”,光明磊落的胤祥不但不会真正听从,不会真正相信,甚至会心有不齿乃至非常鄙夷的态度。和雍正皇帝一样,最初阶段也只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和赢得雍正皇帝的绝对认可,才会对于邬思道的预设有了听从的情况。当真到了需要发挥自己作用和价值的时候,胤祥特有的任性、人格和人品,决定了他必然会绝对拥护这个“一心为国”的雍正皇帝,并为其“死而后已”。

按照佛家的大智慧而言,邬思道相较于皇十三子胤祥和雍正皇帝,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和层面。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