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古代没有普通话 各地口音又不一样 那皇帝是怎么和大臣沟通呢

古代没有普通话 各地口音又不一样 那皇帝是怎么和大臣沟通呢

时间:2020-07-30 09:15:51

相关推荐

古代没有普通话 各地口音又不一样 那皇帝是怎么和大臣沟通呢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

前段时间昊童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很有趣儿的帖子,说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和梁启超有一个与光绪帝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但尴尬的是二人都说广东话,而光绪帝说北京话,结果双方交流起来哪叫一个费劲。最终,光绪帝将本来要赐给二人的四品官给降成了六品官(这是读者上看到了)。

当然,这种一看就是个笑话,如果光绪真的因为交流不便而随意处置大臣,那他也就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明君(清史上是这么说的)的记载。不过既然说到这儿了那昊童也就言归正传,古代是没有普通话的,而中国又这么大,那皇帝是如何与天南海北的大臣沟通呢?

估计对这个搞笑的历史小知识感兴趣的老哥应该挺多的,所以下面就是昊童整理的一些关于此事儿的记载

都说官话

古代确实没有普通话,但古代有“官话”这个特殊的存在。所谓“官话”就是指当官之人说的话,而古代王朝的核心基本上都是以首都为准,所以这个“官话”又指一个王朝的首都方言(不能要求古代也创造出统一的语言)。

唐朝以前,我国的经济及文化重心都在长安,洛阳两地,因此唐朝以前的“官话”是以长安方言和洛阳方言为主。这块儿昊童有必要提一下,古代王朝(以唐朝之前为例)的创造者即开国之君可能并非这两个地方的人,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开国之君的那一代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只有一代人,他们建立一个王朝后必然会搬到这两个地方。可一旦搬过来他们的语言必定是要发生改变的,因为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和事儿都在告诉他们,如果再说老家的方言是肯定不行的。

如果各位老哥理解不了昊童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明朝时期,朱元璋,朱棣这父子二人在下圣旨及和满朝文武说话时很少说朕,也很少说那些比较官方的发言(两个人都是马背上过来的)。相比于此,他们更喜欢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之前的生活习惯去说,谁让他们是皇帝呢(这点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都有,不相信的老哥也可以去看明史或其他民间记载)。

但是自明仁宗朱高炽(朱棣的儿子)开始,这种事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王府或皇宫里,他们接触的人都是文化人,所以自然而然的会学习比较官方的说话方式(一个道理)。

唐朝以前的“官话”前文提到了,都是长安,洛阳的当地话(也可以理解为陕西话与河南话),而宋朝时期的“官话”则是河南方言与浙江方言(北宋首都是开封,南宋首都是杭州)。到了元朝及以后相信各位老哥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北京话。

雅音和正音书馆

前文提到的“官话”昊童觉得自己自己没说清楚,其实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类似普通话的存在,那就是雅音。雅音是最晚出现在春秋初期的一种周朝官方用语,之所以说他是官方用语,是因为雅音是当时周朝强制推行的(周朝会定期为各诸侯国培训雅音),而且民间讲学及入朝为官都是要懂且会写雅音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孔子讲学时说的用的就都是雅音,其中十三经中《尔雅》一书的雅字就是指雅音。因为昊童对这段历史不太清楚,所以我依稀记得雅音似乎是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原谅昊童对这块确实不太清楚,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或指出,谢谢。

正音书馆是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与广东二地专门设立的书院,原因是这两个地方的方言实在太重了,而且与清朝“官话”格格不入。下面这段史料是雍正帝所说的原话,大家可以看看

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事,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判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工晓乎?

正音书馆设立后雍正规定,福建与广东二地的读书人凡是没有改正自己发音的,都不能参加科举。而且貌似还说,如果当地官员八年内没有改正的,就罢官夺职,不过这个是听说的,我也不太清楚真假(收效不大,雍正在时有用,雍正死后就成了摆设)。

文章到这儿也就快结束了,但昊童还想在多嘴几句。1903年下半年,由清朝重臣张之洞及张百熙二人所制定的《学务纲要》正式刊发,此书主要是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办学宗旨。里面着重指出

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由此可见,普通话的推广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另外,早在1909年时清政府官员江谦便提出了,将“官话”定为国语并大力推广的提议。

文章最后,古代确实没有普通话,但是有“官话”及雅音。所以即使各地口音都不一样也不用担心,因为大臣想要和皇帝沟通就必须得学习“官话”且做到熟能生巧,不然别说和皇帝沟通了,就是能不能见到皇帝都是个问题。

历年今日:1161年3月11日,历史上首次出现纸币,交子;1904年3月11日,《东方杂志》正式刊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