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明五派:文彭

明五派:文彭

时间:2020-03-28 17:15:06

相关推荐

明五派:文彭

吾丘衍《三十五举》的突出理论贡献的确可以算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奠基之作,因此我们认为他是文人篆刻的第一人,但真正第一个拿起刀来刻石头的文人却不是吾丘衍,而是本文要说的这一位:文彭。

文彭是真正动刀刻印的文人篆刻第一人,吾丘衍做了理论建设,真正拿来实践他的理论的是吴门地区的一些文人,这些文人,大都是吾丘衍的弟子一系的后继学者。讲文彭之前,我们先来看这一方印:

(白石翁)

印文是“白石翁”,乍一看这印文马上想到的会是近现代印人齐白石,但这方印却不是齐氏的单刀冲刀风格,这方印是另一个叫“白石翁”的老人的私印,这方印的主人叫沈周。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是吴门画派创始人,我们知道他的名字大都是因为他的绘画,他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他是江苏苏州人,苏州其实就是吾丘衍的弟子们活动的主要地区:吴门,沈周同时也是一个篆刻名家,上面的这方印章只是其晚年的一方。他的创作实践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文徵明的影响。

文徵明是沈周的学生,也是江苏苏州人,文家的身世是比较牛的,祖上就是那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算是宰相世家;文徵明同时也名列“江南四大才子”,跟唐伯虎齐名。他对篆刻的喜爱程度远胜他的老师沈周,曾自己夸赞自己说“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可见有多爱印章,据说他的白文印远追汉印(这是吾丘衍他们的功劳),朱文印也步赵孟頫的后尘(由此可见吾、赵对于篆刻的贡献),颇得神韵。文徵明刻印主要是自己用,因为他本人以绘画为主业。文徵明虽然不以篆刻为主业,但他平常的篆刻创作过程,却影响到他的儿子:文彭。

(文彭画像)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他是文徵明的长子,老爹那样喜欢印章深深影响了他。于是,他一边勤加创作,一边多有思索,能做到“直接秦汉之脉,力追正始”(吴正旸《自序》)。我们来看几方文彭的印章。

(七十二峰深处)

(琴罢倚松玩鹤)

(文彭之印)

从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大神的贡献是把元人的委婉曲折的毛病全部去掉了(现代也有印人,他就认为文彭的印实在不怎么样,比如马士达老师),文彭的篆法介乎方圆之间,但眉目清楚,我们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再回想唐宋元的那些九叠大朱文印,虽然跟后来清皖、浙两派的名家尚不能相比,但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期,作为明朝的文人篆刻家,达到这样的成就是相当不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文彭开创了文人亲自动手刻印的历史。在他之前的文人们,只写印稿,不刻印,主要原因是用于刻印的石料还没有发现。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中国文人篆刻是在发现可供刻印的石头开始的,关于石头的发现,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王冕发现了花乳石,这个在明初的刘绩在《霏雪录》里说:

“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自山农(王冕号煮石山农)始也。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当时有人见到王冕刻的印章之后认为:“天马一出,万马皆喑”。

(画荷的王冕)

单看这个记录,似乎文人篆刻的第一人该当是王冕才对,但这件事有争论,周亮工《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后》里就有记载:

“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驼两筐石,老髥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之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

有一天文彭出去玩,过一座桥时,看见一个老头背着两筐石头在跟人吵架,老头还赶着一头驽钝的小毛驴,毛驴身上也驮着两筐石头,文彭就上前问原因,原来老头托运这四筐石头过来给小贩用,小贩答应收购石头,但却不肯支付运费,双方争执不下。

文彭看了看石头,说,你们别争了,这石头我要了,石头的钱我出,运费我给你两倍。于是,文彭由此得到了四筐石头。拉回家里解开石头一看,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青田石,好的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灯光冻”,最差的也跟现在说的“老坑”石一样,从此他治印不再用象牙而用青田石了,他的朋友谼中有一次去见他,见这么多能刻印的石头,高兴啊,问他要了一些去。从此用石头刻印就开始在文人圈子里流行开来。

文彭与王冕,谁才是文人篆刻的鼻祖,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甚至还有争论说,宋代的米芾就曾经亲手刻印,我们暂且不论米芾刻的那些印,因为我们现在看米芾的印章材料可能是玉质的较为硬一点的材料。仅就用石料刻印这件事,我们从文彭与王冕的社会地位以及交际圈这个角度出发,对于石料的推广使用影响力上来说,文彭的作用可能要较王冕作用大一些。因此我们暂且认为:文人篆刻史上第一个用石头刻印并将石料推广开来的人是文彭。

尽管从他发现石头到经他把石头推广开来时间并不久,但其实文彭后来所处的年代,石头做为刻印材料已经广为流传,因此他的创作可能是较为丰富的,但是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多。现在所存的,也只是在他的自用印里找到几方。另外,文彭刻印完成之后,通常把石头放入火中烧制,烧制之后,石质变脆,无法再行磨刻,现在烧制的方法已经失传,于是后来就有人用抹黑的印石来冒充文彭的印章,邓散木老人的《篆刻学》里说:那些抹黑的印石然后称作是文彭的印章,大部分都是假的。

(邓散木)

我们抛开真假这些因素,单看正规认定的文彭的作品中(大致就是上面举的这些印例),我们看出来的更多是书卷之气与典雅平和的意味以及端庄秀媚的姿态,这跟秦汉印的古朴醇厚是两个味道的。这种极富文人气质的篆刻风格成为后来吴门篆刻的典型代表风格。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篆刻人,他的文艺修养是很重要的。也基本上可以说一个篆刻人的文艺修养决定了他在艺术上能达成多高的成就。但凡想在篆刻上有所成就的篆刻人,一定要在积累自己的学养上下功夫,这很重要,其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练就一双刀功纯熟的手。

我们在文人篆刻明清流派那一章里看到过表格,文彭是高居在上的源头,也就是说,文彭的最大贡献不是承前,而且启后,他的弟子何震、苏宣等都在当时享有盛名,明代有篆刻流派大都由他这里发源,后来清代的皖派、歙派、浙派、邓派无不由他发源。我们称文彭是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毫不夸张。

在刘江老师的《中国印章艺术史》中,对文彭的贡献列得较为清楚,这里借来做个资料,文彭的篆刻史贡献如下:

1、崇尚汉印,力娇时弊。唐、宋、元官印多用九叠文,过于板滞,元私印多用朱文,又易于纤弱,他力复古,以秦汉印为法,方正平稳,力娇浅陋、怪诞;注重篆法,以精湛的书写技法,一洗纤弱,呆板之习,开创了明清印章艺术发展的新潮头,成为明清印章艺术这一高峰的奠基人之一。为了追求古色,甚至“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待其剥落有古色,然后已”。不管此法是否恰当,但可见其求古之心。

2、广用石章,秀润、典雅。以花乳石治印,王冕已有之,然未能流传。文彭以青田灯光冻为印材,使治印这一艺术由文人自篆自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加之他具备书画诗文与文字学基础与修养,故其所作印,有元人之秀润与汉人之古穆,雅正之风。他的实践与倡导,开启了复兴篆刻艺术之路,提高了篆刻的学术与艺术地位。

3、印壁作款,开拓新面。印章作款,汉已有之,元代亦偶见铜印有款,但在牙、石上以楷、行、草书体作上下款,并以诗文句等入之,实由文彭始之。这使诗文、书法与刀刻等艺术手段融为一体。从而开拓了印章边款的新领域,丰富了印章艺术

4、诗词闲章,别增情趣。文彭诗文、书法均佳。因此所镌诗词句印或闲章,均能寄托与表达作者心境,浓郁之诗情画意溢于印面。如“琴罢倚松玩鹤“,其边款:”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蓄二鹤于内,公馀之暇,每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捡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观其印,赏其跋,品其趣,能给观者以强烈感染。其他如”七十二峰深处“”天外宾“”闲于白鹤心“等,皆能引人入胜。

(【布丁说篆刻】之15)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