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三峡游]巫溪宁厂古镇大宁盐场的千年沧桑故事

[三峡游]巫溪宁厂古镇大宁盐场的千年沧桑故事

时间:2020-12-09 04:33:14

相关推荐

[三峡游]巫溪宁厂古镇大宁盐场的千年沧桑故事

新治是看见旅游与家乡的「微信公众号」。带你登三峡之巅/吟诗啖橙/旅游/人文/交友的「平台」。信息广告、爆料、交友、原创投稿/请联系微信niuluanping!

■国庆长假将来,新治推荐三峡景点巫溪篇

央视大型专题节目《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第85集,讲述了原川东巫溪县“大宁盐场”的千年沧桑故事,让人震惊……

在中国古代,雪白的盐是如何书写着一个地方血与火历史的?盐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何等沧桑的折腾?国内最长的输卤栈道又是如何在2000年前的危崖上凿造出来的?……

这些,都可以在巫溪县宁厂古镇找到令人心颤的答案。巫溪县地处长江三峡腹地,今属重庆,是个藏卧在深山峡谷里的千年老镇。镇上房屋多系临河而修的吊脚楼。夕阳下,这些多已歪斜的吊脚楼支撑的远不只是水边的老屋,而是一部承载历代镇民和过客艰难生存的历史。

临河多是吊脚楼

群山环抱的古镇,有一座兴起于秦汉的大宁盐场遗址。历史上,这座盐场所产食盐远销秦楚、川陕和云贵等地,明清时更是荣耀而成皇家贡品。如今,大宁盐场虽已废弃,但空气中依稀散发着淡淡的咸湿味儿,在莽莽苍苍的峡谷里让人嗅出它古老的气

■盐泉流淌 千年盐场早成废墟

你可以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在品读峡谷深处的宁厂古镇时,你面对的是一位着装整肃、神情严峻的老人,容不得任何轻慢的染指。古镇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达3.5公里,俗称“七里半边街”。那天早上,漫步在宁厂镇,厚厚的云层开始变薄,一缕阳光从云遮雾绕的山巅探出头来,经过两天大雨冲洗的大宁河谷,弥漫着潮湿而清新的空气。但河水,早已没有我多年前见过的那种激流滔滔,更与行舟无缘。

大宁盐场遗址

半边街

走进张家涧龙君庙遗址,只见一面小瀑布下有一方小池,池中之水呈褐色,上面泛着白色泡沫。在龙头吐珠石壁上,刻有“宝源天产”四个字。盐池下方,有个残损的龙头。当地人说,在龙头没有破坏以前,这个龙头的龙嘴的两边,一边流的是咸水,一边流的是淡水。

这股盐泉从山体里流淌了几千年

被开掘使用了2000多年的这股盐泉依然丰沛,日夜流淌,但曾经名动天下的大宁盐场,却早已成废墟。除了几个退休的盐场老人经常来走走看看,平时十分冷清。

走进昔日的制盐车间,只见墙壁颓废,柱头孤立,房梁歪斜。地上,制盐锅灶仍在,但锈迹斑斑,杂草丛生。许多曾用于熬盐的灶、锅、大木桶都随处可见。在出盐口,仍有一片白色盖住红砖,我用手一摸,发现这是当年制好的盐粒粘在砖上,经历岁月磨砺,已然钙化。

1996年,国家明令禁止传统的“平锅制盐”继续生产,在亏损的深渊里挣扎多年的大宁盐厂顺理成章地停产了。现在居住在镇上的不过300来人,很多时候他们都坐在河边打牌聊天,打发日子。

守望着日晒雨淋中艰难挺立的老房子,一个个老人面朝大山悄无声息地走了,他们草芥般的生命如同风中的一片落叶。

■逐鹿得泉 河上漂来神奇传说

说到远近闻名的宁厂盐泉,总绕不开“逐鹿得泉”的神奇传说。《舆地纪胜》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先秦时,猎人袁氏带猎狗在高岭大峡里追一只梅花鹿,追了几天几夜,梅花鹿走走停停,诱得猎人一路追下去,来到苍翠的宝源山下,猎人饥渴难忍,他忽然听到有潺潺的流水声,一看是一注褐色的泉水。他捧起一喝,竟是咸咸的盐水。再抬头看鹿,已不见踪影。猎人方知,是神鹿指引他来寻这股盐泉的。他用竹筒带回泉水,回家熬出一捧雪白的食盐。

《山海经》记载,巫咸国人秦时发现宝源山盐泉后,煮泉得盐,借大宁河舟楫之利,因盐而兴,开辟了一方“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乐土,创造了“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辉煌。

从古到今,盐业都被封建王朝视为经济命脉,十分看重。明朝时,朝廷任命二品大员管理大宁盐厂,这可以看出当时大宁盐厂在明王朝的地位有多高。旧版《大宁县志》说,宁厂镇的制盐业,在清康熙四年(1665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100多年达到鼎盛,盐灶增至336座、盐锅有1008口,产量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号称“万灶盐烟”。那个时期,宁厂食盐因出产于深山峡谷、纯度高、盐味温和而成为全国的盐业重镇,盐品还远销秦楚、川陕、云贵等地。当时,全国各地盐商纷纷来这里订购食盐。

大宁盐厂在当时的交通是四通八达的。陆路有通往陕西西安乃至全国的古骡马大道,水路有木船上行东溪河和西溪河,下行巫山城入长江。

从至今遗留在县内万古、长桂、中梁、天元等地的古骡马大道遗迹上,我们有理由还原这样一幅热闹繁盛的“溪山行旅图”:崇山峻岭中,哒哒的马蹄声和货船的号子声,回响在河谷里,日复一日装饰着人们的美梦。镇上,从蒸气氤氲的作坊到人头攒动的商号,大包小袋盐包扛进扛出,成箱成捆银币流进流出。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酒馆林立,南腔北调的社戏在会馆竞相登场。官绅大户搂着艺妓的细腰儿躺着在茶肆的软包里,他们枕着涛声,望着天上的圆月不知今夕何夕……而在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盐场依旧在溪口码头和街上出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景象。七里长街,八面来风,一个深山小镇以它的低调内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大宁盐场上世纪50年代是最繁华的。”镇上的退休工人陈世义告诉我,“当时镇上有100多家灶房,大部分是煤灶,少部分是柴灶。为盐厂服务的船工、搬运工就有1000多人。川东地区最早的银号也开在我们宁厂。”

上世纪40年代初,大宁盐场为支持国人抗战,扩大了产盐规模,这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1942年夏,日军飞机轰炸大宁盐场,当时飞来5架轰炸机,一气投下20多颗炸弹。当时几个光屁股娃娃正在河里洗澡,有一颗炸弹嗖嗖落下,掉在衡家涧我老屋附近的大芝麻缸里,幸好没爆炸。”巫溪县林业工程师任能国回忆说。

今天在镇上,我还隐约看到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商人留下的会馆遗址。它们遍布蛛网,蓬蒿丛生,如一个憔悴而被人遗忘的弃妇!

■东汉先民 耗时50年修建栈道

今天的大宁河西侧,距河面三四米高的岩壁上,连贯排列着一个个饭碗大的方形石孔。这些方形石孔音符般连缀成串,由巫山县龙门峡溯河而上,延伸到巫溪县宁厂镇的后溪河,全长约270多里。央视《远方的家》说,这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长的输卤栈道。

岩壁上的方形石孔就是东汉输卤栈道遗址

大宁盐场自先秦发现盐泉后,无疑捡了个“聚宝盆”。东汉初,官署大举开发大宁食盐,为了把巫溪宁厂镇的盐卤水引导到下游的巫山县大昌镇大规模熬制,先后征用了数万名民工在大宁河岩壁上凿建栈道,再上置竹笕,输送盐卤。这项工程耗时50多年,到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才完成,其规模之浩大、施工之艰难,使用之长久,堪称世界奇迹。

我无法想象,2000多年前,高岭大峡里的巫咸古国先民,是如何用麻绳把自己拴在悬崖上进行施工的。绝壁上,他们抡起钢钎凿子,一锤一锤打眼凿孔。他们头顶蓝天,下临激滩,身上暴凸的肌腱被烈日晒得青铜般黑亮。他们汗如雨下,每滴汗珠落到烈日下的岩石间就被“咝咝”烤干。河滩上,女眷们用石头垒砌火灶,钻木取火为男人们做饭烧水。孩子们长大后,无声地接过父辈留下的钢钎铁凿继续攀岩修道。此起彼伏的叮咚凿孔声,惊飞了盘旋在山顶的鹰隼。一代代先民们就这样不畏艰辛,凭血肉之躯铺架一条血管式的引卤通道。

岩间悬棺

我后来在镇上不远处的荆竹峡看到,绝壁上,至今保存着十多具褐色的古悬棺。借助长焦镜头,我清晰地看到那些“躺”在危崖间几乎没有风化变质的棺木是何等地坚固,何等地隐忍。多年前,县文物单位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几位专家的帮助下,发掘揭开过几具,里面大多是秦汉时开盐先民的遗骸和制盐器具。

“当年我们从危崖上抬取那几具悬棺,真是步步惊心。绝壁上,先民到底是如何把这些悬棺放上去的,无法想象呀。”陪同我采访的重庆档案专家吴健先生说。

■无尽沧桑 血火中的古战场

千百年来,藏卧于长江三峡腹地中的大宁盐场“聚宝盆”,经常成为浸透血与火的古战场,蒙上一层深深的悲情色彩。

明正德元年(1506年),大宁灶夫鄢本恕、廖惠,因不满盐官的勒索盐税,率千余人起义,后转战川陕,一度拥兵10万,声势浩大,5年后虽悉数被血腥镇压,血染绿溪,但这次起义迫使衙署重新制定了对灶夫的征税政策并在全川推广。鄢本恕成立的大宁场盐业公会,据重庆已故文史专家汤绪泽先生考证,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盐业工会。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北京。两年后,其部将贺珍、贺道宁父子率残部从汉中转战大宁县,他们踞山为营,一度控制了这里的盐灶,雇人制盐,得以自存。清康熙三年(1665年)初,清廷调动5万大军,围贺道宁于宁厂镇。八月,贺寡不敌众,他把从贩盐获得的金银财宝分与众将士,令其分散突围逃命,自携家眷仆役抱团自焚,十分悲壮。

巍峨的剪刀峰

差不多也是在李自成政权覆灭的同时,张献忠手下有一只两千多人的女营也辗转来到三峡腹地的宁厂镇,她们在巍峨山岩上修建了一座坚固险要的“女儿寨”,同时派人经营山下的大宁盐场。鼎盛时,这群女兵一度拥有40多条盐船,贩盐到陕西的安康、湖北的竹溪等地。

一天清晨,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英武俊俏的女首领出寨查看,浓雾中她以为是清军来袭,引弓取箭,嗖的一箭朝对方的首将射去。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射死的竟是久别的丈夫。原来,这只残军是从湖北辗转入川找她们的。女首领误杀亲夫,悲痛万分,拔刀自刎。

两年后,清军再次来袭,几番攻城,死伤累累,山崖、草丛、洞穴间到处塞满阵亡他们的遗骸。后来,清军使出威猛的冲天炮和最骁勇的健锐营,好不容易拿下女儿寨,出于报复,他们残忍地杀害了全部义军,把她们的尸体成排悬吊在溪口一带的岩壁上,七八公里长的河段骤成刑场,青绿河水一片赤红,天愁地暗,山鹰为之盘旋哀嚎。很多船工说,他们经常夜行至此,当蒿杆与水中的石头发出摩擦,似乎总在黑魆魆的山岩间听到那些女人的亡灵还在刚烈搏杀,还在嘶叫挣扎,她们身上的血腥味被峡风将吹得刺鼻而瘆人……

这,就是巫溪大宁河畔的故事!趁国庆走起吧!

部分图文来源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作者:李贵平,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