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金陵四家作品赏析】高二适书法的格调 ——高二适《孤桐九十三寿诗》墨迹解读

【金陵四家作品赏析】高二适书法的格调 ——高二适《孤桐九十三寿诗》墨迹解读

时间:2022-01-07 02:14:16

相关推荐

【金陵四家作品赏析】高二适书法的格调 ——高二适《孤桐九十三寿诗》墨迹解读

高二适《孤桐九十三寿诗》

41cm×22cm 1973年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藏

芥川龙之介不无推崇地说:斯特林堡是“无所不知。而他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毫无保留地——不,他和我们一样,也许多少有些打算吧!”当然,高二适先生不是文学圣手斯特林堡,但他们在征服心灵的圣山方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了能做到右军之后“一人而已”,高二适对书法的正、草、隶、篆机理力气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这种“无所不知”不是停留在表象上的感知,而是直窥其内在的质态。正因为如此,高二适先生才能像斯特林堡一样轻松自如的驾驭各种技法,生成全新的形式,然后毫无察觉的消融在欣赏者美的体验中。高老些许“打算”也都是我们常叨念的人生企图,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仅把它挂在嘴边或让它永远沉睡在深邃的梦境里,而高老则站在守卫文化的立场上,寂寞地寻梦,他写诗则要“重振江西”,精研书法则志在“昌明章草,推尊草圣之功”,是为了“他日书家之应运而生,焕若神明”。这样的人生格调,使高老拉开了他与其他书家的距离,并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增辉。

合上高老的人生画卷总是手有余香。展观这幅1973年上半年手书《孤桐九十三寿诗》诗稿,心有所动。该诗稿是其书法七十年代初期重要代表作之一。诗稿分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首是为章士钊先生93岁大寿而作,行草“四体书”;下面一首是赋给钱瘦竹先生的,为行书,两者书写时间相距一个月,各自为他,但整纸气息相通,格调一致。

1954年年逾半百的高老先生,始攻章草,他不是简单的临写复制,而是用十年时间,穷其理,探其源,辨其误,于1969年用“四体书”写成《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专着。这种滴水穿石的功夫,使他对“四体书”的创作能够手随心转,纵横跌宕,庄逸天成,似有神来之笔,如诗稿中的“翰墨”、“奖得升”、“骏骨清”等单元组合。高老笔下的章草不同于陆机,不同于杨维桢,不同于宋克,他以自己才情诠释着章草,但其作品流淌的依然是魏晋风度、汉唐气象。他曾在题跋中坦言,他将沿着司马迁、杜甫、王羲之的心灵之路攀援文化的大山,他那诗性的情怀,让他恣肆的线条富有魅力,此墨迹中的“升”、“如此”、“常”的纵笔、转笔,正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化格调的拿捏。

如果仅仅用“四体书”来剖析高老的书法艺术,那是机械而徒劳的,它将使那些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些小,却不可缺失的可贵艺术元素流失殆尽。真正的艺术是与心灵物我两忘,互为混沌,但我们仍可凭借它技术的优势来探析微量元素。至上的技术将艺术的隐性、心灵的战栗具体化了。这件诗稿尤其是《赠瘦竹翁》显现了高老书法表现所需要的任何技术。他在主攻章草的同时,用三四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幽闭在《龙藏寺碑》、《房梁公碑》及“二王”、颠张醉素等先贤的碑石墨迹里,做着远古的青梦,然后带着一身汉唐风韵,信步走来。诗稿的每个点画、每个使转无不透出逸气、金石气、书卷气,如款款少女迈着碎步穿梭于湖光山色之间,又如矫矫巨石卧于青松翠竹之侧。在这里我们窥到技、艺、道的无间结合,他用裹挟着美学、伦理和文化领域中所达成共识的技术,他用“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的艺术尺度,以悲天悯人的终极情怀营造了一种文化格调,这种格调是对技术的“无所不知”和游刃有余的把握,是“适吾所适”、“无适而不可”的自由驰骋,也是独立于尘嚣,甘做透过门缝温暖阴暗心房的缕缕阳光。因此他任性的走笔,获得了一种艺术审美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共鸣,无论是在文化贫瘠的时代还是文化高涨的时期,它都能唤起文化的良知。他的诗稿手札便不再仅仅是表象的书写,而是心灵的表白,艺术的传承,文化道义的担当。这件高老的代表性诗稿,完成了与“二王”手札的对接,他们两者之间已没有历史距离感,文化格调充塞于时空的缝隙,形成了一个古今对话、儒道共生、审美因质互撞、民族心理开敞的场域,它把我们带到那个混沌而欣悦的世界——一种不可言说的东方美学体验。

但这时期的高二适先生,只提供了一个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不久之后,他却为我们又展示出看山是山的另一番格调。

本文作者

曹洋,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册页展、二届草书展、二届隶书展等。20万字论文在《读书》、《书法》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其中一篇获全国奖。

编辑 by 山有嘉禾兮

图片 by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文章来源《馆藏金陵四家书法精品赏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