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书法的巅峰《兰亭集序》为什么写得好?北大教授解读

中国书法的巅峰《兰亭集序》为什么写得好?北大教授解读

时间:2020-11-03 12:38:45

相关推荐

中国书法的巅峰《兰亭集序》为什么写得好?北大教授解读

《兰亭集序》完整版

作为中国人要了解书法,中国书法的巅峰公认的就是《兰亭集序》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得好,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看不到原着了,原着已经被唐太宗带到墓里去陪葬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集序》都不是王羲之的原作,是唐朝人摹本,这个人叫冯承素,他的作品叫《冯摹兰亭序》,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个作品曾经展览作为国家的交换项目,就带到了欧洲的比利时去做展,出展的名字叫“再叙来”。但是后来麻烦为什么?这个展览到了比利时以后,看的人达到50万人次,但是人们高高兴兴的来看,出去的时候,展厅的出口和进口都靠得近,我就站在那个地方看,这些人出来的时候,脸上就出现了僵持的神色,就看了半天看不懂。

大家知道这个展览应该特别好,因为它是一个中国的国宝,《兰亭序》去展览,本来中国很少有把这么好的东西拿出去,这么好的东西拿出去,想想看,看惯了《蒙娜丽莎》和《断臂维纳斯》等希腊雕塑的人,看到这么小一张作品,很多人都为了过来看看,见到就“痴傻”状就出来了。那么你想让一个西方人看得懂书法,是很难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有义务把这种传统文化看懂,传承下去。

为什么会写《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很有名的,他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写了《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兰亭在哪?就在今天的浙江绍兴。绍兴过去叫会稽这个地方,在会稽旁边有一个地方就叫兰亭,这是现代的照片,但是也是不复当年兰亭的样子。

那么兰亭发生事情呢?中国古代在诗经里面就有这样的表述,古时在春天的时候大家要到一起来“修禊”,“修禊”本来就在一起做卫生,用一些熏香来洗,因为冬天过去,到了春天有很多的病菌,都就复活了。在家里面要打扫卫生,还要举行挪移,什么叫挪,就把你家那个东西都挪出来,拿出来挪出来,然后在里边撒上桃叶和水,桃树有消毒的作用;然后门口还放上艾条,防止疫气。疫气实际上就是传染病的可能性在侵入到家里,有些地方就把它做得非常的好玩。

比如说在苗族就一个“火把节”,“火把节”时大家就到水边上,他们就一起开始无限制的欢乐,无限制的欢乐,就是开始搞一些我们就觉得不合国情的事情,讨论起来那就叫“火把节”。

文雅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就在兰亭做了一件事,在兰亭的底下有一条小溪,然后他们就做了很多的小的木船,上面有一个杯子,然后在水里漂,杯子里面放的酒飘到谁面前,谁就要喝掉这杯酒,作一首诗。 这个就叫流觞曲水。殇就是这个杯子,流就是放在水流上,它去漂流。曲水,这个水不是直的,曲水是慢慢的曲曲弯弯,会停在不同人身边,大家都坐在水旁边,每个人都很文雅,很漂亮。东晋的时候的人都长得很漂亮,王羲之本人很漂亮,个子又高,一个人喝醉了以后倒下来,就瘫在那里感觉很悠闲。他们就在兰亭聚会,写完诗词以后就要有一个人把这个事情“集”起来,就要写一个“序”,这个“序”就是王羲之负责写。

王羲之开始写,准备要写一个“序”,他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写了一段感叹: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就是他写的。文章写得好,文字随着文章在酒意的纵容之下,就写成一篇千古之绝唱,万古之胜境,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关于兰亭,当时的圆桌到哪去了?据说被唐代人带到墓地去了,这事情据说是传说,但是当时在唐代的时候就有很多的摹本和临本,在唐代之前,开皇年间,“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他就做过一个临本,“开皇蓝图”现在都保存着他的临本。

为什么巅峰书法《兰亭集序》是行书?

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

古代中国,自从有了文字,第一种字体叫“篆书”,篆书写起来非常慢,非常难写。公文中间要写字,不能够这样写的话,军情紧急就来不及慢慢的篆。

所以就需要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公文后来写的字体有了变化叫“隶书”。从秦统一中国开始就有隶书,到了汉代就成了汉代的正规书法,隶书在汉朝达到巅峰。隶书慢慢变化,到了东晋的时候,也就到了汉代末年以后,它又进一步变化,变成了什么样子?就变成了“楷书”。

什么叫“楷书”?就是正规写法。楷就是正规写法,楷的英文就是Classic。在楷书到隶书的变化,其实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变化是什么呢?中国的实际上在汉代以后,从“方块字”变成了“圆字”,叫“圆字说”,这个“圆字说”的名字是北大教授提出的。“圆”就是指中国汉字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什么叫“圆字说”?我们来看,在汉末的时候,这个隶书就变成了圆形的楷书。下图这个是汉代的。

汉代着名的隶书《张迁碑》就是隶书典型代表,字是方形的

《兰亭集序》四大特点之一,变成“圆字”

王羲之的《兰亭序》,请看“永和二年”的“永和”,我们来看它怎么变?“永和”汉代的“和”是个方字,但是到了王羲之的时候,这个字它都是个圆的,请看下图:

《兰亭集序》头两个字已经是“圆字”,圆形

字的外边是个圆的。如果我们要想把汉代的字变成圆的。需要把字的上下左右拉长。字会变好看。还有另外一个理论,请大家注意看图,“和”字的两个横,是22度斜线的,它里边除了圆之外还有另外一样东西:过去的中国字都是横平竖直,这就是中国很多很多小学生写不好字的原因。从小老师叫他横平竖直,但是中国字写的好看,首先第一横线必须是22度斜角,横不能平,一平就不好看。这个观点也是北大教授最新研究所提出的。

南京博物院的一个研究员也同样发现,原来的字是横的,后来就变成斜的了,请大家注意看兰亭集序中的所有字的第一横,每个横都是斜上去的,是22度往上斜,和水平线的夹角是22度,这个字才好看。

第二点就是这个字它要变成圆的,请看兰亭序和后来的楷书对比就是后来的楷书都变圆了。

图上为《兰亭集序》,图下为楷书,都是“圆字”,外边是圆形

到了唐人写的《祭侄稿》,颜真卿的字,其实它在写的都是行书,字里面都是圆的。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个理论经过完整的考证,做过多次学术工作,现在只是现在给大家略微一看,发现真正的变化的第一次变化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在魏晋元年的《禅让碑》,这个事情说起来他就跟政治有关系了,就是说曹魏政权最后直接接替的汉朝政权时,就有一块碑刻下来,这块碑叫做《禅让碑》是曹丕做的。

魏国开过皇帝曹丕当时改朝换代让汉献帝让位,所立的《禅让碑》

那么在曹丕的《禅让碑》中间,终于隶书变成了圆的字,而这个变化就改朝换代,形象演变。过去我们只注重叫做“服”、“色”,即服装变化和色彩变化。其实它里面还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文字中间的主导形式的变化。

现在文字学的研究有三样,叫形、音、义。形是指这个字的结构。其实还有第四样叫“式”,叫“形”“音”“义”“式”,我们今天的学术大有开拓的余地。

从东晋开始,都是后来的解释了,大家就知道有“圆字说”,我们回来发现王羲之写的字,就变成了“圆字”,“圆字”怎么重要呢?根据视觉心理学的分析,人看“方”的东西,心里便会受到限制和压抑。那么一旦变“圆”了以后,人的视觉上,人在心理上就会在这个感觉上就会舒服。这个已经有视觉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圆”它是一个就是完美的外部造型,这是一个特点。

《兰亭集序》四大特点之二,字体无“装饰”

第二,在王羲之之前,凡是写字要写得好看,都要加装饰。我们会发现在王羲之写字的时候他都要加一个“挑”,请看图中每个字。

《兰亭集序》每个字都有一“挑”,一回笔,作为装饰

这加一个“挑”。这个“挑”是什么呢?在书法的理论上它叫做“波折”,就是写一个字的时候要在旁边做一个装饰出来,这个装饰是美感的来源,英文叫Decertation,要加个“挑”在一起。到了王羲之这个时候,它的特点是所有的笔画之间的美感都不是出于装饰,而是处于他的运笔自然形成的形状及其变化。这个东西重要,因为它就是把装饰去掉了,这个状态在建筑上叫做“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就是“装饰即犯罪”。来看“永”字,我们来看有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他所有的勾就必须要勾上来,没有一点点是多余的,说要给它装一个“小尾巴”出来,或者要给它加一个“小辫子”,王羲之写的字都没有这样,他这个字就变得非常的干净,而它内在的美感就显现出来了,天生丽质。

《兰亭集序》四大特点之三,字中有“气”

第三,兰亭序之所以写得好是跟这个字中间的“气”有关。这个“气”是什么?“气”有很多的解释,我们中国古代叫“气韵生动”。中国古代画论有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六法的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什么叫气韵?

气韵就是指在人身上就是生命,活人和死人,如果把一个死人拿各种肉雕刻出来,他还是个死的,活的就是活的,就是里面有一种气韵。气韵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是很多东西可以解释,但是在艺术上出现是有所特指,在书法上出现特质“清晰”。我们首先看“气”,然后看“韵”。

如果看到了“气”和“韵”,我们就知道怎么看懂王羲之了。首先来看他的“气”。什么叫“气”?“气”就是凡是笔画之间可以相关联的部分,如果不关联,也有感觉关联的部分,就叫“气”,叫做“意到笔不到”。

为什么笔不到它可以连在一起有“气”,比如我们看这个“气”,就看这个“集”字。请看写字连在一起的,我们都看得出来,撇捺两笔是不连接的,但是王羲之写出来的好像有关联的两笔,王羲之的最后一捺那一笔也是翘起来的。

《兰亭集序》的“集”字,运用了“气”

一撇翻过来,一捺翘起来,这笔点就到位了。撇捺没有连接,但是有没有气?有气,实际上这个字整体上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字没停下来,字就是这样,这个就叫做“气”。有笔画之处即为“气”也,所以我们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每一个字虽然是临摹本,但是也有气,我们再看王羲之的另外的字,比如《快雪时晴》贴,也是有气的。

更微妙的地方是字与字之间也关联,看从一笔到另一笔,其实也连在一起的。所以一篇字写下来感觉是一口气没断过。哪怕我呼吸一下,就像唱京剧的人,有些句子,顿一顿,一口气运出来以后,和上面是接下来的,这样才感觉到如行云流水气息通畅,这个就是王羲之字的“气”,从书法中看到了他的“气”。

《兰亭集序》四大特点第四,字中有“韵”

“韵”是什么,有字的是黑的地方,留出来是什么?就是个白的地方。我们看这个“会”字,这个字周围空了很多地方,仔细看空的地方,其实是作者精心的平衡的。效果怎么来的?当时是念出来的,念了以后笔走黑处,心在白处,叫做“即黑当白”,所以白的地方的味道那就更强了,因为这是一个心中的气,这种感觉——画笔与留白互相之间连带着、展现出它自身的变化和牵连。这股韵在哪里?

“会”字的下笔之处的黑和周围的留白运用的很好,叫“韵”,即黑白之间的掌握分寸。这一点八大山人是最强的

气韵有的地方,留白好像里面的一个活的东西冲进去就回荡开来,回荡之间就是每一个留白之间的连接、激荡、冲突和遮蔽。有时留白被阻断,有时候留白有冲出来占据一片位置,这种开合之间,气韵的感觉就出来了。

气韵生动,其实写行书也有气,只是写到行书的时候,气韵的生动就更为巨大。这么一来就理解为什么可以看所谓的行书和草书了。

我们看草书的全靠什么?全靠气韵,下面的字根本不认识,你说这个里面写的什么字?大家可能都读不出来,但是没关系,我把它写在这了。

草书代表《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钱起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如上面我们所说,这些字都是“圆字”。“狂”的位置变化了很大。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这个里面气息就变成激荡,韵律就变得嚣张。这种激荡和嚣张之间,这个就构成了这幅字的地位。

兰亭序还有错别字?

那么四条大家都已经理解了,

“圆”就是周正典雅的造型;

“式”,字里边不再有多余的装饰,处处都是必须,功能成为形式的美感;

“气”,相连相贯,跌宕身姿;

“韵”,开合之间无限张扬。

四样东西在兰亭序里面都有,然后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突然间就写着写着他会写错字,看到没有?

《兰亭集序》完整版

上图是《兰亭集序》的完成本照片,看它全部打开来就是这样。然后我们会发现写着王羲之就写错了,他就涂抹。乱涂改。有些地方写的就是写乱了。我们再翻到上面看看《祭侄稿》,颜真卿写的,它这个里面的就更厉害了。根据颜真卿的《祭侄稿》他草稿改过了,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不是因为外在的感情的惊讶,而是因为他内在的一种创造力的爆发。

继续看草书代表《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他更有神来之笔是在这里,狂来轻世界,世界的“世”字,写到这的时候,这个没有看到,没有找到。想想看,这个是和尚写的。和尚怎么来理解世界得到真理?“虚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么虚无,怎么让世界变得虚无?你看那一笔就把世界一扫而光,一下全过去了,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这就是郑板桥对他们的总结,就是一个字写到最后的天机流露,这里边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来言说的东西,写得出来就写出来,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了。它就是彻底的把失去的充分的显现出来。

狂来轻世界

上面所说的一切它都会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都已经开始有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