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复习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复习

时间:2023-10-26 08:57:41

相关推荐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复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见效少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古诗词鉴赏复习的瓶颈,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作复习思路梳理,并附上训练题。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小编为你推荐的中考诗歌鉴赏复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考点要求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四)强化书面表达

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三、复习训练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外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2、找出从近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的句子和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的句子。

(答案:1、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的正文可分三层,请归纳层意

一层: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二层:写大海全景及岛上景物,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层:写作者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1、一层: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二层:写大海全景及岛上景物,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层:写作者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豪情壮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

2、“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

(答案: 1、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本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哲理1: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哲理2: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理解:

3、赏析这首诗。

(答案:1、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怎么理解?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4、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和消极的意义?

(答案:1、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是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2、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看见了悠远的南山。此句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3、景物描写。鸟倦了,也知还家,人,更不应奔波于世俗官场,而应回归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

4、陶渊明是个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渴望自由的淡泊,独善其身的人。积极的一面: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消极的一面:但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其身,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上说,他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是:

3、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答案:1、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是: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①巧用历史故事;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③跳跃式的结构。总之,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望 江 南》 温庭筠

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2、“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有什么含义?

(答案1、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2、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文中的 字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矛盾?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a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衡阳雁去无留意”,b塞下特异的声音,“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c孤城关闭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2、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因久戍不归,功业难成而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建立军功的爱国情怀和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文章的上片写了怎样的出猎场面?

2、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 A、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B、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c、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

2、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3、a“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b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武陵春》 李清照

1、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情景。(50字以内)

2、“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案:1、示例:暮春时节,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

2、《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表现的情感是欲抑先扬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哪些情景可以看出作者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答案:1、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

2、“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 你认为诗人在诗中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2、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答案:1、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哲理:做什么事情都是困难重重的,特别是快要胜利的时候,更要看到困难,把它一个个解决。

2、略)

《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 “迷”妙在哪里?

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案:1,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 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请问诗歌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请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答案:1、创造了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2、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jiaoan/342636.htm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