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朱元璋为何发动文字狱?他为帝国操碎了心 却暴露性格弱点

朱元璋为何发动文字狱?他为帝国操碎了心 却暴露性格弱点

时间:2022-01-03 12:09:29

相关推荐

朱元璋为何发动文字狱?他为帝国操碎了心 却暴露性格弱点

Hi~关注王和尚,读史明事理

王和尚:朱元璋为何发动文字狱?

先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名单:

刘基,明朝“开国三杰”之一,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后被胡惟庸诽谤,于1375年郁愤而死;

宋濂,开国文臣之首,明初一代文宗,因其孙子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被流放到四川茂州,1381年,刚走到夔州,就因病而死;

高启,十四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吴中四杰”之首,因被怀疑歌颂张士诚而触怒朱元璋,1374年被腰斩;

杨基,吴中四杰之一,1383年,被诬夺官,被罚服劳役,后死于工所。

张羽,吴中四杰之一,1385年因事被流放岭南,中途遇赦,张羽自度不能免罪,投龙江而死;

张信,明初状元,因被朱元璋怀疑“讥诮国朝”,1397年被腰斩弃市;

张尚礼,官拜监察御史,因《题宫女图》,被朱元璋怀疑窥探后宫隐私,被处以宫刑;

陈养浩,因写诗,被朱元璋怀疑其伤时骂世,而被投水而死。

……

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宝座后,频频发动文字狱,对知识分子展开屠杀,致使文化领域在14世纪末期跌落到历史的最低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更断言:“十五世纪上半叶,是文化的荒漠”。对文化精英的摧残和屠杀,也成为朱元璋的污点之一。

但是,朱元璋,还有另外一副面孔。

朱元璋深知,想要夺取天下,成为一代帝王,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近臣解缙曾经记述朱元璋“克己下人,旁求贤士,尊以宾礼,听受其言,昼夜忘倦”。朱元璋也曾公开说过:我取天下,正要读书人。

从明朝建立之初,就确定了崇文抑武的国策。朱元璋更深切知道“世乱则用武,世治宜用文”。在洪武元年,朱元璋颁布《求贤诏》,其中有几句话值得注意,“惟天下之广,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天下甫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以贤辅政,我得以济民者,当不吾弃。”

正是如此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朱元璋从创业之始,就与其竞争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有明显的不同。在朱元璋周围,团结了一大批文化精英,组成超一流的智囊团。他们不仅为朱元璋行军作战出谋划策,更从法律、礼仪、政治和财税等方面,为明帝国设计了完整的制度。

为什么朱元璋一方面重视“文治”,招揽人才,一方面又举起屠刀,频频戕害文化精英呢?

这要从朱元璋的经历、性格和治国理念来分析。

01,文化薄弱,朱元璋内心自卑,不信任文人

朱元璋出身微寒,从社会底层开始奋斗。虽有雄心壮志,但他却没有接受多少文化教育,因此,为建立帝业,他一方面努力自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又开张心胸招揽各种人才。

据记载,即便在军中,朱元璋也手不释卷,阅读经史,经过刻苦努力,他也能动笔写诗文。后来朱元璋曾不无得意地给侍臣说:“朕本田家子,未尝从师指授,然读书成文,释然开悟,岂非天生圣天子耶?”朱元璋也确实留下不少诗作,虽文辞粗率,倒也气象宏大,颇有开国帝王的雄霸之气。

除了努力自学之外,朱元璋也经常向耆儒请教,每克一地,他都不忘求访贤士,请教制胜之道。比如,他攻下徽州后,听取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很快在众多起义军之中脱颖而出。

但是,无论朱元璋如何努力恶补文化,他的知识水平与自幼饱读诗书的文化精英相比,他之所学无非是“皮毛”而已。他擅长杀伐决断,制衡协调,但是论及文化,他仍有许多不足。正是这种“门外汉”的心态,让他滋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他的这种自卑心理。有一次,朱元璋与近臣谈及张士诚,他说“士诚其名甚美”。按照朱元璋的理解,士诚,即诚朴敦实的士子,这名字自然显得高级。不料,近臣却手拿着《孟子》反驳说:孟子有云,士诚小人也。朱元璋不懂句读断句的奥妙,在知识分子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件事除了让朱元璋感到尴尬之外,最大的感触确实自卑和恐惧。文人的“弯弯绕”实在太多,稍有不慎就被愚弄。因此朱元璋从此“览天下所进表笺,而惑起矣”。

因自卑而心存戒惧,因戒惧而深为防范。

因此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就明确了,一方面深知“文治”的重要作用,故而积极学习文化,笼络士子,另一方面则是深深的疑惧,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果断杀之。

02,天性多疑狠辣,朱元璋频频发动文字狱

朱元璋是天生玩弄权术的高手。他利用“胡惟庸案”,沉重打击了以刘基为首的浙西派,进而取取消相位,将帝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他借诛杀魏观及高启,将苏州可能存在的反抗意识消灭于无形。

在建国之前,与张士诚的大战,曾让朱元璋吃尽苦头,故而朱元璋对张士诚恨之入骨。苏州知府魏观,拆掉张士诚王宫旧址“改修府治”。才子高启为其写《上梁文》,其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这让朱元璋大为恼怒,进而断定魏观高启有谋逆之心,魏观获罪,高启被腰斩,“被截为八段”。

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越来越偏执,总是怀疑别人有不臣之心。而朱元璋的处理手段非常狠辣,仅“苏州”一案,受牵连者就多达数千人。

这就是朱元璋的另一个性格特质:多疑。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为了生存甚至当过和尚。因此,他平添了许多忌讳。细察朱元璋所发动的文字狱,有一个特别吊诡的特点即是,很多人并非由于政见分析或思想异见而获罪,而是由于朱元璋的臆想、猜测甚至捕风捉影而被杀。

比如,“则”读音类似“贼”,“生”读音类似“僧”,“有道”读音类似“有盗”,甚至“藻饰太平”读音类似“早失太平”,“式君父”读音类似“弑君父”等等,凡有类似字眼者,均有可能遭到杀戮。以至于民间流传,一旦听到“秃”,“光”,“贼”等字时,朱元璋就大为不悦,乃至于要杀人。

奇怪的是,朱元璋却屡次自称自己“出身田家”,自幼生活窘迫。但是自己说可以,别人却不行。这就折射出他内心的自卑和多疑,他每一次疑神疑鬼,都在诉说他内心的自卑和恐惧,他总是在揣测别人,认为别人居心叵测,话里有话。

如此来看,他本性对知识分子就带有猜忌和害怕的心理。

03,软硬兼施,朱元璋钳制思想,驯化万民

朱元璋是一个政治家,他要打造传至子孙万世的帝业,因此,他所发动之文字狱,归根到底是在思想上驯服举国万民,他要垄断一切权力,使得“文化垄断”能够钳制人的思想,灭反叛思想于无形。

韩非子曾有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身为开国帝王的朱元璋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因此,他特别排斥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还发明了“独夫民贼”一词来形容暴君。孟子甚至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这样的观点对知识分子来说极有号召力,也最让朱元璋警惕。

因此,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七年,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删除《孟子》中的“谬论”,不可说君主不仁不义,不可批评君主穷奢极欲,不可说暴君可诛,不可说民贵君轻等等。至此,《孟子》中有85条被删除,并且朱元璋还下令“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这就从根本上“消灭”了文士反抗的思想源头。与之相配的则是,对旧的科举制度加以改造,“八股取士”开始渐渐称为定例。如此以来,朱元璋就认定:通过如此科考,应该就能选拔出驯服听话,不会再有任何逆反可能的“人才”来吧?

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一方面,他以“文字狱”的血腥暴力手段来打压潜在的“不安定分子”;另一方面,以新的科举制度为盾,以八股取士为矛,钳制人的思想,驯化能为帝国服务的“人才”。

在这“双刃剑”的挥舞之下,大明帝国终于站稳了脚跟,也开始了它将近三百年的统治。

但是,荒漠就是荒漠,它只能袒露着贫瘠和苍白。

缺少思想源泉的浸润,在这荒漠上矗立的如沙之塔,也会在时光的啃噬之中,渐渐凋零,最终被风吹散。

头条新闻

席佩兰,清朝第一才女,有这样的妻子,一生足矣

李贺为何被称为诗鬼?天才的背后,我看到伤心二字

这组五律字字精妙,圈圈诗集,感悟人生哲思

李清照狗屁不通?诗词圈三大反智乱象,诗词出路在何方?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微信公众号:midouwei

直播间每日有精彩课程,点击阅读原文可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