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文武双进士 学者型高官 还出使金国 这个南宋平阳人不寻常!

文武双进士 学者型高官 还出使金国 这个南宋平阳人不寻常!

时间:2021-07-20 00:07:03

相关推荐

文武双进士 学者型高官 还出使金国 这个南宋平阳人不寻常!

南宋工部尚书、学者林拱辰略考

——平阳盖竹人,立朝刚介、不附权臣,着有《诗传》《春秋传》

宋代是老平阳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南宋,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带来的影响。据史料记载,终宋一朝,平阳不仅出了2名文状元,14名武状元,众多文武进士(700多位)。单老平阳一县,在《宋史》中有立传的,就有陈桷、萧振、徐谊、王自中、黄友、朱熠、潘方七人。另外《宋史》中有提到还有多人,如宋之才、陈岘、林拱辰、陈昉等人,他们都是今天平阳地方人民的骄傲。

这些进士之中,有众多朝廷高官,任职知府、各部侍郎以上的就有十几位之多,最高职务是武状元朱熠,水头人,官拜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是宋代平阳武科甚至文科进士中在朝廷中任职最高的官员。最近笔者查阅史料,发现盖竹林拱辰任职众多,同时又是一位永嘉学派着名学者。但是在历代志书中记载却很简略,因此觉得有必要将其历史资料加以挖掘,以求展示其人更多历史真貌。

▲ 盖竹村后华盖山

文武双全 历任要职

林拱辰(?-1216),字岩起,初名一鸣,南宋两浙东路温州平阳县凤林乡盖竹(今麻步镇盖竹村)人。孝宗淳熙五年(1178)武进士;淳熙八年(1181)改名拱辰又中汪应辰榜文进士,历太府丞、权工部尚书-通金国谢使、除户部郎、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除淮西安抚、直宝漠阁淮东运判兼提举、知扬州、婺州,后终监六部门。林拱辰立朝刚介,以不附权臣史弥远、韩侂胄见称。其事迹见《吴郡志》、万历《温州府志》、乾隆《平阳县志·宦业传》并有传,《宋史·宁宗本纪》等等。

▲ 盖竹村出土翁仲,疑为林拱辰墓遗物

自古进士有文武之分,历史上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南宋也一样。而林拱辰文武双全,他先于淳熙五年(1178)考取武进士后,三年后淳熙八年(1181)改名拱辰又中汪应辰榜文进士,成为了平阳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进士。此后步入政坛,历任要职。

林拱辰中文科进士后,先任承议郎干办行在褚司粮料院。诸司粮料院,官署名。宋初承唐制,有都粮料使,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分立诸司粮料院、马军粮料院与步军粮料院,后并马、步军为一院。掌文武百官与诸军俸料。承议郎南宋淳熙间为从七品。后升任大理寺主簿,在南宋大臣卫泾(1159—1226)《后乐集》卷一载有《承议郎斡辨行在褚司粮料院林拱辰依前官特授行大理寺主簿制》:

廷尉之狱,民命所系,朕以文法吏与儒者参用,厥有深旨。尔学识敏茂,誉决两科,宰剧甚优,晓畅世务,盖有用之材也。列属棘寺,益试尔能。其钩考稽连,参打疑误,庶畿助朕哀矜钦恤之意,毋日簿书期龠而已也。可!

▲ 卫泾《林拱辰特授行大理寺主簿制》

大理寺,官署名。为国家最高审判机构,掌决正刑狱。置卿、少卿、丞各一员,下设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宋承唐制,南宋初并省官寺,唯大理寺不并,重司直、主簿之选,增选试取人数。

林拱辰任大理寺主簿事迹史料无载。后升任太府寺丞。据李之亮撰《宋代京朝官通考》载:“林拱辰,《宋史全文》卷二九下:“(开禧三年六月)癸亥,太府寺丞林拱辰为金国通谢使。”太府寺,官署名,元丰官制行,始正职掌,置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及库藏、出纳、商税、平淮、贸易之事。共设24个部门,与茶有关的主要是交引库、茶库等部门。太府寺丞,从六品上。掌判寺事。

林拱辰后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借工部尚书充金国通谢使,众所周知,宋金之际,两国关系微妙,南宋是处于从属国地位,并不是平等国家相交。而出使金国是个苦差事,一般人敬而远之。林拱辰借工部尚书充金国通谢使,就是朝廷给个头衔,并无实际职务与职权,出使金国期间发生许多之事,林拱辰不卑不亢,有所作为。具体详细见下文另一段。

从金国回南宋后,因得罪于权臣韩侂胄,林拱辰任淮西安抚、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等事。据李之亮撰《宋代京朝官通考》载:《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卷三五八:嘉定二年己巳(1209)“拱辰字岩起,淳熙武举。历太府丞、工部尚书,除淮西安抚,直宝谟阁、淮东运判兼提举。”按:拱辰任淮东运判在嘉定二年。”后任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据宋朝蔡幼学《德育堂外制·林拱辰浙西提举》载:

朕送拔能士,祥试外席,或寄以镇抚之权,或付以取询之事职守,虽翼倚任,实均尔志意坚强,论议慷慨,简自班列,往守边城,警蘧方闻整暇,自若朕祭其可用,擢登郎関,遂跻禹阁之华俾,泣介藩之重,而近畿将指复难,其人戴审厥宜于焉,改命听辞寓直以成尔谦,朕之用材,岂以彼此为间哉,其体睠知一新风采。

▲ 蔡幼学《林拱辰浙西提举制》

另据范成大《吴郡志》七:“提举常平茶盐事、朝奉郎林拱辰,嘉定元年(1208)闰四月到任,二年(1209)除直秘阁淮东运判,是拱辰尝为浙西提举。”此事与李之亮撰《宋代路分长官通考》、《宋代郡守通考-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合。南宋时,淮南东路转运使司置司真州(今江苏仪征)。据明隆庆《仪真县志》载,林拱辰任运判(见图)。林拱辰在淮南东路运判任上有所作为,林拱辰时与真州知州潘友文、吴机等人积极经营,真州(今仪征市)地方经济、文化很有振兴。

真州,本唐扬子县属地,宋初升为建安军,宋真宗时因铸太祖、太宗像成,更名真州,治今仪征市,北宋时真州为南北水陆要冲,掌管江、淮、浙、湖、荆六路漕运和茶盐钱政的发运司驻于此,经济地位盛极一时。南宋偏安江南,真州地处江淮国防前线,丧失了南北漕运要冲的地位。南渡初年及开禧年间金兵南窥长江,真州皆首当其冲,破坏极其严重终南宋之时,一直处于衰落之中。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趁着开禧北伐失败后宋、金双方再次妥协带来的短暂的安定岁月。

真州古迹众多,嘉定初(1208)运判林拱辰、郡守潘友文再次修复真州澄虚阁、清宴堂,重刻欧阳修《东园记》,复刻苏东坡煎麦门冬饮诗于堂之北窗。运判林拱辰刻石真州东园中共乐堂之北窗,其题中‘睡起’上有‘馆寓东园一日’六字,送’上有‘急’字,较诗序尤篇完备,仪征旧志截之甚祥。另外在林拱辰主政下,当地梅园又重新兴起。明朝隆庆《仪真县志》卷二载:“梅园:在县西十五里,内有古意亭,嘉定间吴机建。”嘉定九年(1216)曾任真州录事参军的刘克庄晚年在文章中回忆说:“余尝游于仪真之梅园,极目如瑶林琪树,照映十余里”、“极天下巨丽之观”《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06。称梅花连绵“十里”,可见当时梅花种植规模之大。这是林拱辰淮南东路运判任上的主要政绩。

▲ 明隆庆《仪真县志》

南宋嘉定六年至七年(1213-1214),林拱辰出任扬州知州,据李之亮撰《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载:“林拱辰字岩起,平阳人,淳熙武举,换文登第。除淮西安抚,直宝漠阁、淮东运判兼提举、知扬州,改婺州。”

南宋嘉定七年至八年(1214-1215),林拱辰任婺州(今金华)知州,据李之亮撰《宋两浙路郡守年表》载:“嘉定七年甲戌(1214),林拱辰,《金华志>:“林拱辰,平阳人,嘉定间由朝奉大夫任。”嘉定八年乙亥(1215),林拱辰,《宋会要·职官》七五之九:“(嘉定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知婺州林拱辰与宫观。理作自陈。”朝奉大夫为从六品上,当时林拱辰身体已经不好,“以臣僚言:“拱辰每每卧病,间一出厅。”

林拱辰最后在史料中记载的职务是监六部门,李之亮撰《宋代京朝官通考》载:嘉定九年丙子(1216),林拱辰,《会要·职官》七三之五0:“(嘉定)九年二月二日,监六部门林拱辰与在外合入差遣。”【六部监门】,据史料载:宋代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绍兴二年置。选升朝文臣有才力人充,仍令六部踏逐奏差。序位、请给依寺、监丞,郎官有阙得兼之。总体上,林拱辰为官“历有政声”,另有史料《弘治温州府志》、《东嘉先哲录》载其有任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宝谟阁直学士、终吏部侍郎,目前史料尚查无实据出处,待考。

▲ 明万历《金华府志》

出使金国 不负使命

宋金交战期间,南宋派出的泛使有通问使、奉迎梓宫使、祈请使、通谢使。战时遣泛使频繁,亦显示南宋通和心切。上文说道林拱辰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借工部尚书充金国通谢使之事,因行文过长,此段展开详细叙述,来看看林拱辰任通谢使出使金国的来由去脉与期间发生的历史经过。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已出任太师、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为求盖世之功,收复中原失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倡议北伐。主持发动了对金的军事进攻,史称“开禧北伐”。但由于韩侂胄对形势判读失误,军事准备不足,同时用人不当,不久,南宋诸师败绩,复主和议,一再派壮士任通谢使致书金人,均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

所谓“通谢使”,指的是开禧三年(1207)前后,南宋派往金国的求和使节称“通谢使”,共遣三次。第一次于开禧三年四月,遣方信孺以“奉使金国通谢国信所参议官”身份与金议和。第二次,开禧三年六月遣林拱辰为“金国通谢使”。第三次,“嘉定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诏起居郎许奕、閤门舍人吴衡差充通问金国使、副。既而改作通谢”。盖因宋金交恶,由宋先启衅北伐,故这三次遣使,使名称“通谢使”。

▲ 《大金国志》

宋金两国自“隆兴和议”( 1163)以来,双方都经历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到开禧二年(1206)已有43年。这时金国人口已发展到4800万,南宋2800万。在政治上、经济上双方都比较稳定,总的形势是金强宋弱。在这种形势下,韩诧胄出于巩固个人权位的动机,不顾群臣的竭力反对,冒险出兵,很不明智。在前线失利,军力损失过半(南宋包括三衙和江上诸军原有33.8万,开战后仅三个月,仅剩16.1万),在金兵大举反攻的情况下,韩侂胄惊慌失措,从开禧二年11月至开禧三年11月,数次派人赴金营求和。

在遣萧山县丞方信孺出使金国议和时,金国提出割让两淮、增加岁币、犒劳将士、索还归正人、索要韩侂胄人头等五项要求相要挟,和谈失败,未果。开禧三年(1207)六月,南宋遣太府寺丞林拱辰为金国通谢使,右骁卫中郎将林仲虎副之,按此事《金史·交聘表》不载,据《宋史全文》卷二九下载:“(开禧三年六月)癸亥,太府寺丞林拱辰为金国通谢使,右骁卫中郎将林仲虎副之。林拱辰与方信孺一起,携带国书及同意给予通谢钱一百万缗的口信,再赴汴京。金人提出,宋朝必须将正隆以前的岁币付,两国边界以现在为准,并且索要犒军银两数千万,还要将用兵主谋缚送金营。

而金国对南宋的议和条件仍不满意,并以“诛杀禁锢”要挟二人。林、方二人针锋相对:“留在这是死,辱没君命回去后也是死,不如现在就死在这儿。”恰巧四川地区宋军攻取大散关,金人不敢妄为。林、方二人方回到南宋朝廷,回朝后,在朝堂上汇报时不敢明言,在韩的一再追问下,才约略提到。韩侂胄听后大怒,将林拱辰调出京都,改任淮东运判兼提举。将方信孺贬官三级。不久,朝廷改以王楠出使金国,订立和议,增加岁币,将北伐主谋、宰相韩侘胄斩首送给金廷。

这个金国通谢使是个苦差,一般官员都不愿担任前往,林拱辰为了南宋国家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往,其在为金国通谢使任上,面对强敌,历经生死考验,不卑不亢,只可惜史料记载过少。而时任副使林仲虎擅作诗文,《宋诗纪事补遗》收录有他的《出疆》诗一首记载此行:

去时不敢留姓名,一身万里鸿毛轻。征鞭不返长淮水,正恐来者愁此行。吁叹此行良独准,出门儿女更辛酸。平生崛强身是胆,自许虎口能生还。犬羊异种犹人类,惟有肝胆倾相示。此语历历端不诬,毕竟言之无二意。从前鸥鹭奋不飞,机心一动成惊疑。愿言嘻嗑啖儿齿,直到齿落儿不知。

从林仲虎诗中可知可见,对于出任金国通谢使这个苦差职务一般而言,官员们都是置生死于度外,虎口求生。而遗憾的是林拱辰由于文集无存,史料失载,因此也是没有办法可展开叙述。但能平安返回,总体上林拱辰算是不辱使命,还是有所作为。故后史料载其有:“立朝刚介,以不附史、韩见称。”

▲ 民国《平阳县志·林拱辰传》

文学世家 着作等身

林拱辰立朝多年,人脉丰厚,其与当时朝中名流交往甚广。南宋大儒朱熹是其好友至交,朱熹曾于庆元五年(1199)二月,在众弟子陪同下,来到平阳并拜访林拱辰盖竹府第,并写下着名的《过盖竹二首》诗;一:二月春风特地寒,江楼独自倚栏杆。个中讵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细数看。二: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比驻江干。何时买得渔舟就,乞与人间画里看。盖竹林氏裔孙为了朱熹来访,专门在当地兴建一所“朱林祠学”,以供后辈钦崇与祭祀。这事在后来明朝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有载。

林拱辰不仅交往当世名流,而且也喜欢交往年轻的后辈学人,在南宋着名学者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六有《代回浙西林提举拱辰启》一文记载,全文如下:

簪笔何功,蒙误恩之起废;函笺为惠,感妙语之嘘枯。或承之羞,不知所贺。恭惟某官高谊绝俗,厚德镇浮。宜颉颃于飞霞,犹簸弄于明月。驾彼四牡,名大震于京何;遗我双鱼,光自生于庭户。某拜命之辱,有味其言。咫尺不违颜,虽少华于末路;八十犹行脚,谅见笑于大方。

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崇仁县)人。南宋后期骈文作家。嘉定元年(1208)进士,初任宁乡县主簿。后在四川荣、眉两州任知州,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掌八印于一身。后迁两浙运干,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院,宝章阁待制等职。他治事果断,措施得当,僚佐无不叹服。

另外林拱辰还是南宋杰出一位学者,其着作较多,有《诗传》刊于平江。《经义考》注(佚),引《温州府志》曰:“拱辰,字岩起,平阳人。淳熙戊戌武举换文登第。历广东经略安抚使。”清末大儒孙怡让的《温州经籍志》曰:“林安抚拱辰,万历《温州府志》、乾隆《平阳县志・宦业传》并有传 ”。

宋时平江府属两浙西路,浙西提刑、提举于此置司。范成大《吴郡志》七:“提举常平茶盐事、朝奉郎林拱辰,嘉定元年四月到任,二年除直秘阁淮东(南)运判。是拱辰尝为浙西提举 (旧府志、县志并未载),《诗传》之刻当在其时矣。按:《宋史・宁宗本纪 》有林拱辰, 金国通谢使,不知是否一人”。

另据《温州府志》及《宋志》载,林拱辰另撰有《春秋传》三十卷刊于婺州(金华),佚。其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二载:“林拱辰,字岩起,平阳人。淳熙武举换文登第,历太府丞、工部尚书,累知扬州、婺州、广东经略安抚。立朝刚介,不附史、韩。有《诗传》刊于平江,《春秋传》刊于婺州。弟应辰,字渭起,同榜进士,监尚书六部门,着有《易说》,《骚解》。”

盖竹林氏乃书香门第,拱辰其弟林应辰,字渭起,淳熙八年(1181)进士。授安溪县令。着有《易说》、《龙岗楚辞说》、《离骚章分段释》等书(佚)。

▲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1、《民国-平阳县志》 王理孚修 刘绍宽纂 1925

2、《弘治温州府志 》(明)王瓒、蔡芳修;上海社科出版社

3、《两宋经学学术编年》 吴国武着 凤凰出版社

3、《宋元学案补遗》清、王梓材、冯云濠所编

5、《宋代京朝官通考》 李之亮撰 巴蜀书社

6、《永嘉学派与温州区域文化》 王宇着

7、《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 曾枣庄主编

8、《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9、《仪征史海拾珠》帅国华着. [M].

10、明-隆庆《仪真县志》申嘉瑞修 明李文等纂

作者:蔡新祥

编辑:洽轩

版式:璆然

文荟平阳”长期约稿征稿

为了进一步挖掘平阳人文资源,宣传平阳文化历史,留住平阳乡土记忆,中共平阳县委宣传部决定牵头设立专门宣传平阳人文历史的微信公众号:文荟平阳。现编辑部诚邀各界专家、文史爱好者、市民供稿。一经采用,将奉上丰厚稿酬。也欢迎各界人士为公众号提供宝贵意见建议。邮箱:pylishi283@,联系电话:1356771836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