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青铜器辨伪的方法-铸造技术

青铜器辨伪的方法-铸造技术

时间:2024-07-05 17:47:21

相关推荐

青铜器辨伪的方法-铸造技术

(-01-02 22:20:52)

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青铜器

青铜器辨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目前可从铸造技术、器形、纹饰、铭文、锈蚀等几方面来辨别。

从铸造技术方面辨别真伪:

(1)古铜器的合金成分是辨别真伪的一个方面。

古代青铜器是以一定比例的合金冶铸而成的。商代青铜器除极少数外,其成分都是铜锡合金,其中铜含量占70%以上;西周青铜器的含铅量较高,同时锡的成分也有所增加;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铜锡比列一般为79:21,镜鉴中的含锡量更高。锡的成分越高,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故铜镜质脆而略呈灰白色光泽。宋以后含锡量减少,而含铅量增加,同时还加入一定量的锌,因为锡较贵重而又较缺乏,故一般器物中便以铅、锌代替锡,铜色也为黄中泛红。明清及民国时期,铜器基本为黄铜质地,铜色发黄。一般说来含铜量越高,氧化程度就越深,锈斑块也越厚。

(2)陶范法铸器所显露出来的现象是辨伪的重要方面:

商周时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陶范法铸成的,在范与范的接合处会留下铸痕;有时在器表铜液凝聚的地方留下铸疣。有的器物在铸出后,器表的铸痕被打磨掉,可是耳、足、鋬、腹下部或底的隐蔽处的铸痕和铸疣却磨砺不掉。

后世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是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否有"线"。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其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的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做到天衣无缝。而用失蜡法伪造的青铜器,表面较精细,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与陶范法铸造的效果差不多。失蜡法能铸造各种形状和有特殊装饰的青铜器,不需要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早期伪造的青铜器是没有任何范痕的,后期是在模上贴蜡片,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所显示的痕迹,可能会使人误认为是范线。不过贴蜡片所留下的范痕是凹陷的,这和陶范法留下的痕迹不同。

另外,用陶范法铸造有纹饰的器物时,往往在数范接合处造成花纹对合得不齐不紧,出现微小的错位痕迹,即使不是接合处,有时也呈现出不平整的突起的范痕。作伪者不懂得陶范法铸造的原理,误以为做得越平整、细致,对合得越齐,没留下任何痕迹,便越是成功之器,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以陶范法铸器,内外范之间有垫片支撑,垫片有规律地分布在器物的下腹和底上,同时避开花纹和铭文。此外,垫片用的是碎铜片,与器物的合金成分不同,反映出来的地子、色泽也不同。有作伪者刻伪铭时,连垫片上也刻有字,因而留下作伪的痕迹。还有一些整器作伪者,则在作器时根本都没有用垫片。

以陶范法铸成的铜器,器壁的厚薄不匀。陶范每每嵌入器足、耳、鋬、柱等内部,因空隙小往往不取出。范土经焙烤通常呈红、灰色,都很坚硬。作伪者不解其中缘由,也在伪器的耳、足、鋬内添加泥土,

但添入的土不如焙烤过的土坚硬,土色也不同,也比较松浮。后世作伪器时,在翻砂过程中也会在器物上留下泥土,但由于翻砂时在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墨和有机物,因此这种土呈黑色,与范土不同。

(3)一般说来,商前期的器物较轻薄,商后期则体重质厚;西周之器浑厚铭丰,而春秋战国时的器物比商代前期的还要轻薄精细,有"薄如纸"之称;

汉代器重拙粗矮;宋以后的伪器绝大多数要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因为青铜器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经过长期缓慢的腐蚀过程,有发气量,使器物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器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另外,作伪者往往未见原物,因而蜡胎的成型未能如原器之薄,故伪器就明显重于原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