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30 葛根加半夏汤

30 葛根加半夏汤

时间:2018-12-10 09:11:18

相关推荐

30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12g麻黄9g生姜6g白

芍6g桂枝6g半夏9g大枣12枚炙甘草6g

上8味,以水2000ral,先煮麻黄、葛根,减400ml,去上

沫,再下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ral。

(功效)解表和中,降逆止呕。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痛,项背强急,面赤,额

头作痛,不下利,呕吐苔白薄或根白厚,脉浮细或浮濡。

(临证加减}

1.本方合半夏汤治胃弱恶心、呕吐,或胃有停饮者。

2.本方加藿香、佩兰、厚朴、泽泻、茯苓治感寒外感。

3.本方加枳壳、厚朴、陈皮治感冒伴胃气上逆。

4.葛根加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葛根汤方证属阳,实证,表中

兼里,外寒里热,既有头痛,身酸楚,发热恶寒,无汗等太阳症

状,又有背项强几几或呕或利等里证,呕者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

汤;有汗者去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

5.葛根加半夏汤的作用:葛根汤虽能运输消化管中之水液,

然在胃而不下降者,因胃无吸收水分之能力,必加半夏以止呕降

逆,使水液下达于肠,然后葛根汤能成其运输之功也。本草经但

言半夏主心下坚,胸胀咳逆。别录以下,始言主呕逆。今西医用

为止呕剂,攻效大着.或云,有脑病证者不宜用。本草谓半夏有

毒,得姜则解,故今人皆用姜制半夏,盖半夏之黏液中,有一种

苦涩之味,刺激人之喉咽故也.古方既多与生姜同用,又有甘草

大枣等甘味,包摄其苦涩之味,即无刺激咽喉之弊,故不用姜

制,但洗去其黏液可矣。[伤寒论今释.北丸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

6.葛根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

统疾病。临床证明,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项背紧痛”症状疗效

很好。北京协作组治疗170例心绞痛患者,有效率达90.3%。

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然性耳聋),有效率达73%.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均有效。[广西中医药,1980,cu,:lOl

7.葛根的配伍运用:葛根轻扬升发,畅达气机,既能散表

邪以解肌,又能升胃津以滋肺;既能鼓舞胃气,又能濡润经脉;

既能升清降浊,又能升阳透疹,举麻疹、泄泻、脱肛、疰夏四病

案加以验证。[新中医,1987,t12):141

8。张仲景方中麻黄葛根先煎原理小议:先煮麻黄去上沫之

理,认为先煮麻黄去上沫不仅是因为“沫令人烦”,而是如张锡

纯所说。“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

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主要成分

是挥发油,先煮则挥发以减其悍烈之性,麻黄中的麻黄碱,也因

先煮而破坏少量,适当减低毒性。麻黄葛根先煮之理:认为如王

晋三指出的“其微妙在法……发营卫之汗为先,而固表收阴袭于

后,不使热邪传人阳明也,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有关药理研

究证实,葛根含大量淀粉,与麻黄同时先煎,能提高麻黄碱的溶

解度,淀粉有固定麻黄有效成分的作用。葛根黄酮尚具有拮抗麻

黄碱拟交感性收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麻黄碱的毒性.[浙江中医

杂志.1986.(]1),486]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炙甘草6g黄芩9g

黄连9g

上4味,以水1600ml,先煮葛根,减400ml,再下诸味,

煮取400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

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

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

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

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

部治愈。[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

散、车前草等。[福建中医药,1964,td,:18]

3。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100%。[中华医学杂

志,1973,(5):295]

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

黄芩各4.5g。每日工剂。[江苏中医,1960,t5,].

5。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

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

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每

,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f2,:23]

6。《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

(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

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

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

参汤。

(2)肠胃实热:燥实不去,旁流不止,用大承气汤;湿热郁

遏,热迫血分,灼伤阴络而致热利,用白头翁汤。

(3)少阳里实:少阳气火内迫阳明而致下利,用大柴胡汤。

(4)中阳不运:太阴病脾胃虚寒之下利,用理中汤。

(5)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真阳衰微之下利,轻者用四逆

汤,重者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阳虚水泛之下利,用真武汤;

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下

利,用桃花汤。

(6)阴虚下利:少阴病阴虚化热,邪热下泄之下利,用猪肤

汤;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水湿渗于大肠之下利,用猪苓汤。

(7)寒热互结:寒热结于心下,脾胃之气升降失常而致痞证

下利,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寒热错杂之下

利,用乌梅丸;寒热错杂格拒之下利,用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时珍国药研究,1996,《l,:8~9-1

7.本方去葛根、甘草,加郁金、香豆豉。治阳明温病,干

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名黄连黄芩汤。[吴鞠通]

8.本方去葛根、甘草,加石膏、黄柏、淡豆豉、山栀子、

麻黄。主治外感表证未解,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

急,面赤目赤,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鼻衄,脉滑数

或发斑者,名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外台秘要名石膏汤]

原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词解]

(1)合病:二阳或三阳经同时发病。

[提要]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或不下利但呕的证治。

[释义]太阳与阳明合病,是太阳阳明同时发病,但从葛根汤主之来看,仍以太阳

表证为主,有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脉浮或浮紧等为必具之证,其病机为风寒束

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自不待言。“必自下利”者,必,此处为或然词,有“如果”

之意。即上述太阳伤寒证,如果同时下利,则病涉阳明胃肠,故称太阳阳明合病。究下

利之成因,无非风寒之邪束于肌表,不得外解,而内迫大肠致传导太过所致。“下利”

前冠一“自”字,是说下利因于本证之风寒,既非误治而成,亦非里虚、里热等所致,

可见用字之精到。既属风寒表证下利,则多为水粪杂下,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感。

太阳表证与下利并见,从证候的表里属性来看,亦可称为表里同病,然则此证以太

阳伤寒为主,而下利之性质仍由表证引起,是从属于表,故其治疗当以发汗解表为先,

使表解里自和。况葛根一味,既可辛散解表,又可升津止利。后世称逆流挽舟法者属

之。

33条承32条而来,此与前述以太阳伤寒为主,同时影响胃肠之证候、病机大体一

致。所不同者,33条为外感风寒之邪不解,内犯胃腑,使胃气上逆,故兼呕逆。可见

太阳阳明合病,风寒之邪兼犯胃肠,有重在胃、重在肠之区分,前者重在肠,故兼下

利;后者重在胃,故兼呕。笔者引申其义,若胃肠俱受其累者,即在太阳伤寒之同时,

呕利并作,此证既符合中医学理论之逻辑推理,亦为临床所常见,仍可投葛根加半夏汤

治疗。

31条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2条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者,33条为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呕者,此三条大同小异,所同者为太阳伤寒,所异者项强、呕、利

也。故均以葛根汤为主,解散风寒,兼呕者,加半夏以降其逆。

[选注]

成无己: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

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

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

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

以散经中甚邪。

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

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

证并治法中))

(医宗金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谓太阳之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之烦热不得眠

等证,同时均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不下利也,则上呕也。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

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若利则宜葛根汤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呕加半夏,表而降

之,呕自可除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合并病脉证并治))

汪苓友:太阳阳明合病者,太阳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证与阳明热渴、目疼、鼻干

等证,同时均发,无有先后也。阳邪之气交合,而病甚于表,表邪既甚,则里气决不相

和。太阳之里为膀胱,其腑主水,阳明之里为胃,其腑主谷,二腑之气不和,则水谷虽

运化而不分清,所以必自下利也。治法与葛根汤以发散二经中合病之表邪,而利自止。

按成注云,里气不和,下而不上者,当病下利,仲景法用葛根汤者,乃发中有升举之

义。又按成注云,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

愚以里气虚,即为不和,不可作真虚看。

此条合病(指32条),亦风寒两伤之证,风寒之邪交合而病甚于表,表病则里气亦

不和。成注云,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愚以其人胸中必有停饮故也,仲景

法与葛根汤以发散二经之邪,加半夏以下气散饮。((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中))

尤在泾:伤寒之邪,在上则为呕满,入里则为下利,两阳合邪,邪气大盛,不特充

斥于上,抑且浸淫于里,故曰必自下利,其不下利者,则必上逆而呕。析而言之,合病

下利者,里气得热而下行,不下利但呕者,里气得热而上行也。夫邪盛于外而之内者,

仍当先治其邪,葛根汤合用桂枝、麻黄而加葛根,所以解经中两阳相合之邪,其不下利

但呕者,则加半夏以下逆气,而葛根解外,法所不易矣。((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

陆渊雷:胃肠为津液之策源地,在肠之津液被迫,则下注而为利,在胃之津液被

迫,则上逆而为呕,各从其近窍出也。下利者得麻桂之启发,葛根之升津,而利自止。

呕者,犹恐升津之力助其势,故加半夏以镇之,皆非所谓合病也。((伤寒论今释.太阳

病脉证并治中))

[评述](医宗金鉴)注释此二条,明白晓畅,可从。成氏释合病与并病之差别,

亦为得当,然以邪并于阴、并于阳以及“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

令人费解,故汪氏按语云:“里气虚,即为里气不和,不可作真虚看”,乃一语道破天

机。汪、尤、陆三家阐述证候、病机、治法多有可取之处,然则汪氏谓所合之阳明证为

热渴、目疼、鼻干;<医宗金鉴>云阳明之烦热等,值得商榷。盖以外感发热,谓其目

疼、鼻干,似无可厚非,若谓“热渴”或“阳明之烦热”,则阳明燥热已显,自非本方

所能主治。观以上二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而兼下利或呕逆,本属风寒兼犯阳明之征象,

不必见热渴等,方为阳明。又汪氏谓呕者“胸中必有停饮”,亦尚难肯定。尤氏“里气

得热而上行”、“里气得热而下行”,亦不知“热”之所云。然则尤氏意引<素问。至真要

大沦):“从外之内,而甚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以释上二条之治法,颇为精

要。陆注虽简明扼要,惜以“皆非所谓合病也”为煞笔,乃智者一失也。

[治法]发汗解表,兼降逆止呕。

[方药]葛根加半夏汤方。

[方义]太阳伤寒而兼呕者,乃风寒之邪兼犯阳明胃腑,胃气上逆所致,上条解释

葛根汤方义明晰,兹不重复。其加半夏者,须知葛根汤解散外感之风寒,则胃肠不受其

累,即为治呕治利之大端也,况方中本有生姜,再加半夏,不惟不减发散之功,而更增

止呕之效。

[方论选]

徐灵胎:此条乃太阳阳明合病,故用葛根汤全方,因其但呕加半夏一味以止呕,随

病立方,各有法度。((伤寒论类方.葛根汤类))

周扬俊:中风伤寒,自有定则,今虽呕而无汗出证,所以不用桂枝加葛根汤,而仍

葛根加半夏汤者,正以麻黄、葛根,祛两经之寒邪,半夏主上气呕逆,消心膈痰饮也。

可见同一邪也,呕者上逆,则不下走;后条(指32条)下利,则不上逆;倘有兼之者,

是其势已甚,恐又非此汤可以治也。((伤寒三注。合病篇))

王晋三:葛根汤升剂也。半夏辛滑,芍药收阴,降药也。太阳阳明两经皆病,开合

失机,故以升降法治之。麻、葛、姜、桂其性皆升,惟其升极即有降,理寓其中。又芍

药、甘草安奠中焦,再加半夏以通阴阳,而气遂下,呕亦止,是先升后降之制也。(<绛

雪园古方选注.汗剂))

[点评]以上三家之注释,均属精要,可从。王氏以升降理论诠释制方之要妙,别

具一格。周氏提出太阳阳明合病而呕利兼有者,非本方所宜。笔者以为,病情如斯者,

本方宜与不宜,当详察病情,精审病机,若太阳伤寒证明晰可辨,而所兼之呕利又非里

热、里寒、里虚,则本方在所当用,否则,不惟不可用,且不属本条所述之病情,似无

须忧虑。

[临床应用]

由于本方是在葛根汤基础上加半夏而成,主治功效大同小异,故后世医家对此方阐

述不多,应用报道亦少,今仅选录医案2则以作参考。

1)太阳阳明合病。任某,女,21岁。昨起感冒头痛,头晕,身疼腰疼,恶心欲

呕,恶寒,并素有腹痛大便稀。脉浮数,苔白。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加半夏汤适

应症,故与之:葛根、半夏各12g,麻黄、桂枝、生姜、白芍各log,大枣4枚,炙甘

草6g。结果服1剂症大减,2剂症已。((经方传真。麻黄汤类方))

2)太阳阳明合病。于某,男,40岁。初夏患感冒兼肠炎,腹泻一日7—8次,发

烧,腹胀,头痛,颈项痛,呕吐。经用氯霉素治疗后,虽腹泻已止,但腹胀、腹痛、呕

吐仍不减,头及颈项仍痛,畏寒怕风,浑身亦痛,无汗,尿少而黄,舌淡苔薄白,脉浮

紧。乃太阳与阳明合病,……应用葛根加半夏汤:葛根30g,麻黄、炙甘草、白芍、桂

枝、生姜、半夏各9g,大枣6枚,水煎服。药后汗出,尿量增多,畏寒怕风、头及颈

项强痛亦减轻;又服1剂,呕吐腹痛大减,可进食;共服3剂,诸证消失而痊愈。((伤

寒论医案集。葛根加半夏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