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分泌性中耳炎_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_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_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_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时间:2020-06-23 00:00:26

相关推荐

分泌性中耳炎_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_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分泌性中耳炎吧。

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

1.机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长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通等),以及很少见的鼻咽白喉、结核、梅毒和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影响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等从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

小儿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收缩无力,加之咽鼓管软骨发育不够成熟,弹性较差,当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时,软骨段的管壁甚易发生塌陷,导致中耳负压。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原因,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致咽鼓管开放阻力加大,也被认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此外Ⅰ、Ⅲ型变态反应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过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肿,管腔闭塞有关。

婴幼儿易患分泌性中耳炎与婴幼儿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新生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分娩时难产、臀位、室息时作过人工呼吸的新生儿,羊水常易进入中耳内。母体患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或产前出血者,羊水也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引起中耳炎。新生儿哺乳不当容易逆乳,特别是取平仰卧位用奶瓶人工哺养者,逆乳时乳汁潴积于鼻咽腔,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为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二) 感染: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晚近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1/2~1/3,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而分离出病毒为数不多,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的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三)免疫反应: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方逐渐发育成熟,这可能是小儿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存在,并在积液中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3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分泌性中耳炎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4警惕儿童听力隐形杀手-——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凭借一软骨管腔即咽鼓管与鼻咽腔相通,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阻塞就会是中耳产生负压,中耳粘膜肿胀,渗出增多,形成积液,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下降,听声音遥远,耳闷胀感,隐约的耳痛,耳鸣,急性期的耳部间歇性的跳痛,不会诉说的孩子会表现为反应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开大声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据报道5%~60%不等,多见于10岁一下的孩子。

咽鼓管的阻塞、细菌、病毒的感染、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不彻底都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的孩子,长期鼻塞,肥大的下鼻甲会阻塞咽鼓管;反复睡眠打鼾的孩子,肥大的腺样体也会阻塞咽鼓管;过敏性体质患儿因为变态反应,咽鼓管粘膜水肿,阻塞咽鼓管;反复的“感冒”,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发生感染;常常有感冒快好的孩子夜里突然耳疼得不能入睡,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用几天药后耳痛缓解了,家长也就不管了,等发现孩子听力下降才引起重视,所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疗程不够而导致炎症迁延性存在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小儿咽鼓管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症易经其倾入中耳,小儿咽鼓管软骨弹性差,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而狭窄,影响通气引流,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基础之一。

5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视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以后,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有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粘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当病程较长以后,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积液可逐步变成粘液性,严重者可出现“胶耳”。中耳鼓室出现积液后不仅出现耳闷症状,并影响鼓室内声音的传递引起传导性的听力下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