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焚香的起源与演变 | 荐读

中国传统焚香的起源与演变 | 荐读

时间:2018-06-10 22:15:17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焚香的起源与演变  |  荐读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谈及香,我们首先从汉字“香”开始。许慎《说文解字》云:“香,气芬芳也。”“馨,香之远闻也。”而探究“香”的具体会意象形字释义,其实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的美好气味。篆文变作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隶书又省略写作“香”。

由此可见,“香”最早的起源与粮食有关,也是一种气味。“香”字,上为禾,下为日。其一释为禾在日上。禾为粮食,在阳光下暴晒,会散发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为粮食的气息,可引申为大众所需之意,为人性本需。其二释为禾在曰上。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相。饮食为必需品,人通过饮食而获取能量,能量在身体里循环,作用于全身,而香字也预示着香气可作用于全身经络,益于健康。

广义的香,指香气、芳香之气。《辞源》释词道:“凡草木有芳香者皆曰香”,如沉香,檀香等。狭义的香,指用天然芳香类香药及植物黏合剂为原料,根据功效的需求,按制定配方,并对香药进行炮制及配伍,依工艺要求制成的各种香品。其中传统的香须经窖藏后方可成真正意义上的香品。中国的香道文化历史悠久,几乎可与中华文明同源。而关于“香道”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就目前学界总结大致可分为三种:祭天说、驱蚊说和辟邪说。祭天说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乃至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他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尚书 · 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车后。”记载的就是4100年前,舜接受尧禅让帝位时的祭祀,燔木升烟,告祭天地,即用香祭祀。这是比较盛行的源头说。

驱蚊说跟南方气候有关。在南方温湿的环境下,以楚国为首的湘楚民族发现带有芳香的植物燃烧释放的烟雾驱蚊虫效果很好,而后渐渐流行用香料驱蚊,此做法因此盛行开来。据史料记载,南方民族的确有用香料熏衣的习俗。

中国古代熏衣辟邪说跟传说迷信有关。《吕氏春秋》记载:“荆人畏鬼。楚人崇尚巫术,故屈原《楚辞》多涉神怪水鬼。这恰恰与楚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烟雾缭绕与火燎驱邪,具有同样的功效。这几种源头说,我们自然要科学地看待。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中国香道文化与宗教和皇家贵族息息相关。中国古人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但人们开始用香的原因与时间已难以确认。

不过,考古发现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例证。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的“中国第一古城址”的城头山遗址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极丰富的古城址,经考古发现了大型祭坛。上海青浦淞泽遗址的祭坛也发现了灶坑、燎祭遗址。从这两个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我们可以发现在6000年前的祭祀活动中已经出现了燃烧柴木及烧燎祭品的做法,即“燎祭”。

游客在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城墙遗迹剖面和稻田祭坛遗迹展示馆参观。距今6000至4000年间,约为仰韶时代中晚期至广义的龙山时代。香道文化表现为祭坛的规模更大、燎祭遗存更多并慢慢普遍。具体文化遗址有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在这些遗址的考古中,先后在东山嘴祭坛发现了大片红烧土、灰土、动物烧骨等燎祭遗存物;山西陶寺遗址的祭祀区发现了大型“坛”形建筑;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也有大量燎祭遗存,可知该地区曾有浓厚的燎祭风气。而后在大部分文化遗址中都可以发现燎祭遗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祭坛和燎祭遗存慢慢发展普遍。同时,有一些器具的出土也值得我们注意。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蒙古包形灰陶薰炉(距今4000多年); 1982年左右,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竹节纹灰陶薰炉(距今4000多年)。这两件薰炉“分散”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其样式与后世的薰炉一致,且造型美观,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奢侈品”。可以说,这是我国香道文化的“第一炉香”。

香道的起源,除了香材的发现与香料的使用,还与中国人“道”的观念有关。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关于宇宙、生命的哲学思辨,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方法,都是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的。茶有道,香自然也离不开道。因此,“香道”的定义,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香道是关于“香的艺术与规律”,是人类在无限的气味类别之中,通过感官器官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不同香气对人的作用及个人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等的艺术。

具体说来,就是从香料与香品,香道器具的布置,香道历史与文化,点香、闻香的手法,香与宗教、国学、礼仪、养生等关系,香道与茶道,香道的鉴赏等,来探索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艺术,这就是香道。

文章来源:《图说香道文化》余悦 主编

点击上图二维码购书

这些都是热卖热评的茶书,直接点击即可进入链接阅读:《中华茶器具通鉴》,我国首部大型茶器具工具书 | 荐读当我们谈论饮茶健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国际茶日荐读你卖茶时能碰到的问题基本都在这!| 荐读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除过这句,你还知道白茶什么?| 荐读央视推荐、陈宗懋院士作序的《中国铁观音》到底有多赞?| 荐读《世界茶文化大全》,茶文化至佳百科全书!茶界知名专家学者联合精心打造既然谈“艺”,就要有“尺规”。| 国际茶日荐读认识中国,从茶文化开始 | 荐读茶叶战争,其实从未远去。| 荐读话说中国茶:茶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 | 荐读林治:解读当下茶文化精神内涵,创新传统茶道养生体系 | 荐读当代茶圣吴觉农《中国茶事大典》带你开启茶文化探寻之旅!| 荐读如果你在做黑茶,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荐读不只有中国红茶,还有大家名师的思想智慧及寻茶旅闻 | 荐读从产地到品牌,有关红茶的一切 | 荐读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辨来学茶王旭峰:他站在茶席旁,视野是与西方文化平起平坐的 | 荐读经典茶书荐读:姚国坤着《中国茶文化学》《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什么书?把我读过的好书,喝过的好茶推荐给你,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提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