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4个字为你解惑

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4个字为你解惑

时间:2021-08-20 08:42:07

相关推荐

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4个字为你解惑

问:我听过许多道理,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答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508年的某一天,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屋外春意盎然,夹带着泥土芳香的小草和稍露怯意嫩绿的枝芽纷纷吐露出这个季节专属的生机勃勃。

“是了是了!”睡得正熟的王阳明突然从梦中惊醒,他像是知道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开始兴奋的大喊,稍整思绪,脱口而出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龙场悟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不需要依靠外部的事物。这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看法正好相反,朱熹认为人应该格物致知,万事万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连一朵花,一只蚂蚁也会隐藏一个道理在其中,我们得去把它“格”出来,才能获得提升,这是从外部获取知识。而王阳明却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感应到自己的良知该怎么做就立马行动,比如说我们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小偷正在行窃,良知告诉我们得去制止他的行为,如果我们遵从了自己的意愿去这么做的话,这就叫“知行合一”,如果我们没有去制止,那就是假良知。

两人学说的区别在于朱熹主张探索事物获取知识得到真理,而王阳明则主张人性,人应该听从良知的安排。

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假设朱熹和王阳明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他们两人面前有两盆烧鸭,朱熹看着桌上垂涎欲滴的烧鸭无动于衷,死死盯着看鸭子的结构和所用配料、食材。接着询问大厨的制作方法,最好制成一本烹饪烧鸭手册,这是朱熹。而王阳明则非常简单了,看见一只垂涎欲滴的烧鸭,他的良知告诉他这个烧鸭应该很好吃,然后他使劲拔去烧鸭一只腿就赶紧啃。不过他也有考虑,如果是活的鸭子,他肯定不能吃,不过眼前的烧鸭已经成为美食了,即使吃了良心上也不会过不去。这倒跟佛最早说的“三净肉”有一定的互通,三净肉就是外人屠宰的肉,这种肉吃了没关系,佛教徒不能吃自己屠宰的肉,不过现在已经演变的非常的极端了。

万事万物的本源是人性,因为一块石头在那里,是因为有人感应到了,如果没人看见过那块石头,那存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朵花再美丽,如果没人欣赏,也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事物只有人类赋予它意义它才存在,所谓存在即合理,首先是人们感应到了。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我记得这是我当年母校的校训,记起当年刚踏进校园校长的谆谆教诲萦绕耳畔,至今想起仍不曾忘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为了争名逐利而不择手段,大多数人习惯性的去随波逐流,一旦长久,便不会思考了。

所以我们面对许多选择的时候要学会区分好的选择和不好的选择,唤起心中深埋已久盖着厚厚尘土的良知,让良知去做判断,遵从良知的意愿去执行,不管事情的成败,亦不会有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天地。

人一辈子就是怕有无数个准则,一旦遇上事情就各种纠结,权衡利弊,比来比去却不知道早已失去自己的主见,只好作罢,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风吹两边倒。

知行合一, 就是以我们自己的内心良知为准则,不为他人意志所动摇,坚定不移,比知晓千万个道理都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