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它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它的美学思想

时间:2019-04-19 00:03:55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它的美学思想

本文乃作者琴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完整和持续稳定的文化形态的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幅原辽阔,由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大国。从古远的年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漫长岁月中,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鼎足于希腊和印度的三大世界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国文化。中国服饰美学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宏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向来就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服装发展的历史也经历了辉煌而且漫长的历程。

中国服饰美学思想

经过历代的积累、交融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身体力行中,中国服饰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形式和穿着习惯,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服饰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世界服饰文化的大舞台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今天,在中西服饰文化不断相互交汇和密切融合的现实生活中,传统服饰的观念和物质形式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千百年中所形成的民族服饰美学思想,却仍然以潜意识的形式对中国人的着装心理、趣味爱好和审美风尚,起着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因此,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流变过程进行梳理,不但有助于我们从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服饰美学经验中吸取营养,为今天的服饰文化增辉添彩,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对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服饰习俗,有一个追根溯源的理解与辨析。

在中西服饰文化不断相互交汇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在重温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着装情况进行反思与重铸。这是中国服饰在中西文化交融贯通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历史中积聚自信,在凝聚底蕴中形成个性,在张扬自我中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任何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条件就是:“ 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马克思在这里所揭示的是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为我们研究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服饰习惯之所以与西方服饰习惯具有颇大差异,其中的原因尽管很多。

中国服饰在中西文化交融

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应该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构成这个过程的基本政治结构和生产方式中去寻找,当然我们还要联系民族文化和民族基本精神的影响等因素。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属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由于它们都是以封闭的农业经济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形态,导致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方面多有一脉相承之处。于是,这两种社会形态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了诸多共同点。其中最突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保留了根源于原始公社时期氏族血缘的宗法关系,形成了以氏族血缘宗亲为社会纽带的宗法制度。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得以延续的根本。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其赖以立足的中国氏族公社制度。

中国古代的服饰习惯

恩格斯曾经将氏族公社的一个显着特点归结为:诸多社会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这里所说的“历来的习俗”,主要是指为维护氏族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在社会文明尚待成熟的时期,血缘宗亲是人们相互认可,聚散分和,辨别敌友的重要标准,也是各部落之间调整关系,协调氏族正常活动的根本保障。随着经济的分化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了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关系。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伦理道德的推崇,绝不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学术派别的主张,而是中国古代绵延千年,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积淀和演化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十分厚重,谁也动摇不了。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服饰美学思想,又是怎么样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些特征的呢?

服饰美学思想

从文献资料和出土的文物来看,我国最早以植物为原料的服饰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这是中国服饰的起始期。在中国早期服饰活动产生的同时,人们对服饰的评价也随之开始,出现了早期的中国服饰美学思想。我国服饰史学专家周锡保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所以将服饰与社会相联系,是因为在当时人们看来,“衣裳”的情况决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与社会治乱一样重要,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份,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内涵:“ 衣服形制确立后,人们都按照这种式样穿着去祀天地,祭鬼神,拜祖先。部族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得以较有秩序地进行,因而天下治。”既然服饰已经成为社会治乱的一种标志,因而服饰的美丑也只能从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治或乱)来决定。那些能够按照社会伦理规则穿戴的服饰就是美的,反之,那些没有按照社会伦理规则穿戴的服饰,即使质地、色彩、样式再美,但是,由于违反了社会伦理观念的原则,也是被否定的对象,严重的可能要遭到批判。这种以社会治乱来决定美丑的情况,反映了古代社会早期人们关于服饰审美标准的简单、粗糙,但是却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服饰美学重视社会效果,以善为美的思想基础。

以植物为原料的服饰

春秋战国是我国服饰美学思想的成型期,随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社会上对服饰美的问题也出现了各种解说。与前代比较,儒、法两家所强调的服饰美丑的标准已经不完全是社会的“治”与“乱”了,而是阶级社会中的等级与贵贱的象征,强调服饰也应该“为礼以奉之”,即按 照以等级制为内容的社会伦理道德原则作为衡量服饰美丑的标准。这种以社会伦理规范和等级制度为内容的服饰美学观念,由于符合封建社会的基本精神,因此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继承。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