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古清明的传统习俗及文化习俗

古清明的传统习俗及文化习俗

时间:2023-11-01 10:13:09

相关推荐

古清明的传统习俗及文化习俗

谷雨

(一)祭祀仓颉

俗语说:“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因为谷雨清明节气次序被颠倒了,所以应当是“谷雨祭黄帝,清明祭仓颉”。

适逢每年农历古清明,在陕西白水县史官乡武庄村仓颉庙都会举行隆重典礼,公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被尊称为仓圣。

文字初祖——仓颉

传说中的仓颉长有四目,《孔演图元命苞》记载:“仓颉四目,是谓并明。”王充在《论衡骨相篇》中写到:“仓颉四目。”这是对仓颉具有慧观能力的象喻性描写,他能够通天彻地,能够观察物相境和色象境,并且在内文明的慧观中,发明了古老的象形文,结束了远古绳结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外文明传世的时代。由文到字的流变,体现的是人类慧性文明逐渐丢失。

关于仓颉如何造文的故事,大家可以参阅一下相关典籍,了解历史记载,对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文与字的生成和演变很有帮助。

传说仓颉在陕西省商州市洛南县阳虚山创造了28个文。

传说仓颉在陕西省商州市洛南县阳虚山创造了28个文

《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战国和汉初都称仓颉造书,而不是称造字。如《荀子·解蔽篇》:“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吕氏春秋》:“史皇书,仓颉氏也。”如《淮南子》、《孝经援神契》、《论衡》等典籍均说仓颉造书。

《书断》:“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的头上有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仓颉抬头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仓颉广泛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象,综合而成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帝王世纪》:“黄帝使仓颉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之篆,史官之作,盖自此始。记其言行,册而藏之,名曰书契。”

《淮南子》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远;至其衰也,为奸刻伪书,以解有罪,以杀不辜。”

这次我们在一个休谷研讨会上,同样是顺应天时,举行了一次对仓颉进行感恩祭祀的礼仪活动,感恩仓颉为我们人类,特别是东方这个中华民族创立了文字。正是因为自他开始,才有了这个慧识的文,然后再演变到智识的字,最后发展到现在意识时期的简体字。这个过程中,仓圣首功不可没,我们要感恩他的发明创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记载历史的工具,使我们能承上启下,并且能够读到古人智慧文章的精湛记载。所以,民间到现在还继续祭祀仓颉,我们作为修身明德者,更要在心里点上心香,进行一种感恩祭祀活动,慎终追远,去缅怀我们这些祖圣创造的方便,使我们能顺利进入修身明德之门,进行古代文明文化的继承和实践。

(二)清明农事祭祀蚕桑

《通典卷四十一》:“每岁季春,谷雨(清明)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先农。礼讫,皇后因亲桑于坛。备法驾,服鞠衣,乘重翟,帅六宫升桑坛东陛,即御座。女尚书执筐,女主衣执钩,立坛下。皇后降自东陛,执筐者处右,执钩者居左,蚕母在后。乃躬桑三条,讫,升坛即御座。

内命妇以次就桑,服鞠衣者采五条, 展衣者七条,褖衣者九条,以授蚕母。还蚕室,切之,授世妇,洒一簿。凡应桑者并复本位。后乃降坛,还便殿,设劳酒,颁赉而还。”

这个祭祀,在古代是一直延续使用的。在近代的民间,有些地域也同样还是在,特别是种桑养蚕的地方还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

(三)赏牡丹花

牡丹花

清明花信,牡丹盛开,被称为清明花、富贵花。清明时节赏牡丹已有千年历史,武则天责令百花违时而开,独牡丹守度不媚世俗。

《清嘉录》中记载:“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清明)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至今仍然在清明时节举行牡丹花会,成为国人皆知的游乐花会。

(四)祭海祈福

北方沿海,还有清明祭海的风俗。旧时沿海渔村皆有海神庙或娘娘庙,清明时节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们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或是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祈祷海神护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赏牡丹花和祭海祈福,都是我们优良的民俗,在历史典籍中都是有一定记载的。武则天责令百花违时而开,唯独牡丹守度而不媚世俗,就是不开,这是牡丹花的高贵之处,不因人而异,改变气节。祭海祈福,包括青海都有这个祭奠仪式。在东南沿海,包括黄海、南海这些沿海地区,要开始出海打渔,首先就要祭海,求取一年的福报,好顺利完成一年的生计,这些民俗文化还保留在我们民间。

文章来源:选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熊春锦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51173271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