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换一种思维看世界 换一种逻辑对待人生 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换一种思维看世界 换一种逻辑对待人生 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时间:2023-06-03 19:47:12

相关推荐

换一种思维看世界 换一种逻辑对待人生 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一、解析赌局推理,正视人生道路上的抉择

由浅入深,通过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照例,我们还是先来谈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每年一到毕业季大学生们都会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毕业之后,是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的小城市。其实,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人们早已总结出了各自的利弊:大城市生活便利,消费品的种类多,但生活成本也高,在工作上机遇更多,可工作压力也大;而小城市虽然发展受限,消费品的种类少,但生活成本低,大部分人都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

虽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面临抉择时,大多数人还是感到迷茫纠结。正所谓“听过了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不仅如此,很多人在做出抉择之后还总是沉浸在痛苦和懊悔中,认为如果自己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人们为什么总是会对自己的选择和现状感到不满足呢?今天,我们就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分析“不满足”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来看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现在,有两个装着钱的信封a和b,其中一个信封里钱的数量是另一个的十倍,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具体钱数是多少。张三和李四两人可以从中任选其一,并且有机会决定是否与对方的信封进行交换。

假如,张三打开信封后,看到的是100元,那么,他知道李四拿的信封里有可能是1000元或者10元,那他会不会选择与李四交换呢?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他要考虑的是另一个信封能给他带来多大的期望值。李四的信封中是1000元和10元的概率各占一半,那么,另一个信封的期望值就是1000×50%+10×50%,也就是505元。远远高于他现在手中的100元,当然是要换了。

而拿到另一个信封的李四也是如此。假设他拿到的那个信封里有10元,那他就知道,对方的信封里有可能是100元,也有可能是1元。所以,在他看来对方信封的期望值就是100×50%+1×50%,也就是50.5元,也应该换。

实际上,他们二人根本不必打开信封就知道,自己必然会做出交换的决定。因为按照这个题目的逻辑,不论他们拿到的信封里面钱数是多少,交换的期望值都是要大于信封的原有价值。这在逻辑学上就是一个典型的赌局推理,这种看似更高的期望值,会推动人们放弃现在拥有的,去堵一把。

而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些,为自己最初的选择而感到后悔的人,本质上用的就是这种赌局推理.他们往往是因为看到那些原本与自己差不多的人做出了与自己相反的选择,结果生活过得比自己要好很多。便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认为,都是选择的错,如果换一个环境,自己人生的期望值会更大。

在不确定的人生道路上,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怀揣着希望,但结果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重回那个信封交换的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进行了信封交换之后,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李四会开心,因为他赌赢了,手里的钱由10元变成了100元;但张三呢?他会因为这场赌博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90元。因此,虽然在这次赌博中,看起来两人的期望值都高于自己手中现有的金额,但结果仍旧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而我们的人生抉择也大抵如此,也许你会说,90元也不算多,输了就输了吧。但是,如果失去的是9万元,甚至90万元,或许就很难如此淡定了吧。身处人生的迷局之中,我们总是难以满足,过久了平静安逸的生活,便开始羡慕别人为事业拼搏的忙碌;厌倦了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便开始嫉妒别人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正如纪伯伦在《沙与沫》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想望而得不到的东西,比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总要宝贵些。”

但事实上,从赌局推理的故事中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那些未知的选择看似机会重重,实则同样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无论我们安居于小城市,还是拼搏在大城市,坚定的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踏踏实实走下去,正确的看待每种选择的优劣,享受自己选择中好的一面,有时比不断地变换人生的方向更为重要。

二、破除世俗观念,反身而诚获得人生幸福

由浅入深,通过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过了两天的共读,我们已经进入了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在这部分中,孟老师重点为我们讲述了逻辑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我们先来看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1999年,孟老师与一位朋友到西藏旅行,在拉萨的路边,遇到了一位藏族姑娘,姑娘热情的向他们招手、微笑。在我们看来,路人的微笑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孟老师却说,姑娘的笑容从此留在了他的记忆里,因为,正是在那一瞬间,他才明白了“笑”的真正内涵。

这个淳朴的藏族姑娘的笑容展露的是生活的本真,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就是回归本心,才能找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幸福。几乎每个人都说,自己最想追求的就是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但是,或许很少有人真正静下来思考过,幸福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 用我们在第一天共读中讲到的内容来说就是,这是在追问幸福和快乐的内涵。那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这其实是在厘清幸福和快乐的外延。只有明确了幸福的内涵与外延,才会朝着更清晰的方向去寻找幸福。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论,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人眼中的幸福或许就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不过,这两年兴起的“佛系一族”,他们却看淡一切,与世无争,觉得安安静静地生活就是幸福。还有人认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读书、写作、弹琴、画画就是幸福。

而孟老师截取了《论语》中的学而篇,为我们剖析了幸福快乐的意义。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的前两句告诉我们,人生中有两件值得快乐的事。首先,是学习带来的快乐。读书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练习是幸福的;其次,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亲密的故人从远方而来是快乐的。而最后一句则告诉我们更高层次的快乐是做一名君子。别人不理解自己,还能不恼怒,就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做一名君子就是在道德境界上获得了快乐。

那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现代人,我们并没有古代圣贤的博学与修为,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孟老师认为,我们应当按照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来追寻幸福。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皆完备于自身之中,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反身而诚,也就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才会获得幸福和快乐。

实际上,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很多人寻求幸福的方式都离不开“物质”二字。比如说,有人觉得能够拥有一个名牌包包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能够在市区买上大房子就是幸福,还有人觉得能够买上某个品牌的汽车就是幸福。可实际上,这些物质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回想一下,我们曾经物质匮乏的年少时光,吃上一顿红烧肉是不是比如今的山珍海味更让我们感到幸福?因为,那时懵懂无知的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与那位藏族姑娘的微笑一样,来自于内心的本真。而如今,我们把幸福与外在的物质联系在了一起,给幸福进行了明码标价,认为价值越高的物品所带来的幸福感就越高。所以,我们的人生从不停歇,总是在不断的追逐着更高价码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终究没有尽头,最后只能演变成无穷无尽的压力,把我们的人生压得喘不过气来,焦虑、抑郁、痛苦和不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因此,孟老师认为,思维是有自反性的,真正的幸福快乐从来都不是外来的,它们一直静静地呆在我们内心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因此,如果你还在为如何寻找幸福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你的内心,真正能够给你带来长久幸福快乐的事,究竟是什么?幸福不应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自己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三、换一种思维看世界,换一种逻辑对待人生

经过这几天的共读,《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这本书我们就已经一起学习完了。在这几天的共读中,我们根据书中的逻辑学理论知识和思维故事,分别从婚姻、家庭、职场、人生选择等多个方面系统的了解了逻辑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在自己的畅销书《思考的技术》中说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懂得思考方法的人能够胜任经营管理顾问工作的可能性较高,所以重要的是基本的思考路径,而不是知识。”

在大发明家爱迪生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之间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关于思考的趣事。某一天,爱迪生对爱因斯坦抱怨说:博士,我想招聘一名助手,但是到我这儿来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我提问的问题。于是,爱因斯坦拿过了爱迪生准备的问题清单,看到上面写着: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他说,这个问题要到铁路指南上查查。接着另一个问题是,不锈钢是由什么东西做成的?爱因斯坦说,这得翻翻金属学手册。最后,他对爱迪生说,要做你的助手,我也不合格。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与爱迪生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爱迪生认为想要做他的助手必须要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烂熟于心。而爱因斯坦则认为,凡是能从书本上查到的知识,都不需要进行死记硬背,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正因如此,在学校时,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好学生,15岁就因为历史、地理、语言等学科不及格,而被学校被开除了。

但是,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考和想像,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16岁时,他就梦想自己坐在一束光上到太空旅行。但与旁人不同的是,他没有把自己的思维停留在白日梦阶段。而是深入思考,当他在旅行时,如果能够看到出发地的时钟,那里的时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此,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光量子”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从爱因斯坦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思考对于创新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孟云剑老师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知识和能力的挑战让我们忧心忡忡。如何才能掌握不被时代淘汰的知识,如何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是我们每个人未来都要面临的挑战。

任何知识都有可能会过时,但思维方式却是相通的,熟练掌握了各种逻辑学中的思维方式后,你才能更理智的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搏,更明晰的洞察未来趋势,更高效的完成自己人生的创新转型。

这就是我们共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这本书中,作者孟云剑老师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为我们系统的阐释了几十种逻辑思维方法。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这四种基本的思维类型,到辩证思维、形而上学、逻辑思维和日常思维等深层次的思维结构,以及一系列的具体思维特性和思维方法,为我们的思维搭建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体系。

如果你学会了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通过逆向思维,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就不会在父母的催婚和真爱迟迟未至中,矛盾纠结。

如果你反思了自己对隐性思维的忽略,并学会用感性思维处理问题,就不会为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偶尔爆发的家庭矛盾伤透脑筋。

如果你明白了东施效颦背后所隐含的假言推理思维模式,就不会在“双十一”的抢购大潮中迷失方向。

如果你懂得了用赌局推理分析自己的人生选择,通过反身而诚追寻内心真正的幸福,就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感到迷茫。

有人曾说:“你能够成为什么?惟一限制的就是你头脑里的框框,你的外部世界永远反映你的内心世界,要想改善外部世界,必须努力改变内心世界。”读完了这本书,再回望我们的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烦恼说到底,不过是思维方式和心态在作祟。换一种思维看世界,换一种逻辑对待人生,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好了,今天的共享文章结束了,如果您对今天的共享文章内容感兴趣,请在文末花点时间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米高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