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门槛降至“无学历要求” 养老护理员缺口如何补 是什么让他们离开?

门槛降至“无学历要求” 养老护理员缺口如何补 是什么让他们离开?

时间:2023-05-13 20:53:11

相关推荐

门槛降至“无学历要求” 养老护理员缺口如何补 是什么让他们离开?

养老护理员新标准:无学历要求、初级工所需从业时间缩短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开设育婴月嫂、养老护工、电子商务等行业培训班,吸引了80多名学员前来报名。学员经考核合格,将输送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城市就业。

9月11日,参培学员在养老护工培训课堂上进行实操护理知识学习。王 彪摄(人民图片)

图为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记忆家”,护理人员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认知训练。新华社记者 黄安琪摄

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将五级/初级工申报条件由“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调整为“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等等。近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版)》颁布实施,其中对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的放宽引发社会热议。

放宽入职条件是否意味着对养老护理员要求降低了?这一调整背后有怎样的现实需要?未来养老护理工作将如何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养老护理员、养老院、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和培训学校。

标准

新标准对护理员在岗要求更高更全面

25岁的艾今是一名养老护理员,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双井恭和苑工作,算上见习的1年,已经从业4年多了。虽然是“科班”专业出身,但这1000多个护理的日日夜夜,让他亲身体会到这份工作对专业性日益强烈的呼唤。

“感受太明显了,现在有照护需求的老人更多,需求更加多样化,而且老人和家属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更高更专业了。”艾今举例说,一些失能老人会有康复性需求,护理员不仅要掌握科学方法,协助身体康复,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帮老人保持心情愉悦;还有一些失智老人也需要特殊照护;如何跟家属做好沟通也是至关重要……

随着工作接触的各类状况越来越多,艾今在工作中边做边学,也感到原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确涵盖不够。

近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版)》(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许多养老护理从业者首先关注的,是《标准》增加了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例如,顺应居家和社区养老需要,在各职业等级中新增养老护理员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强化消防知识在养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新增“能力评估”和“质量管理”等两项职业技能。

“新标准对护理员在岗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石静说。从2001年设立至今,这所学校在养老护理培训方面已经走过了。“从早年间培训让护理员可以上手工作,到后来慢慢发展到涵盖心理知识、增强自我保护,再到现在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养老护理员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在不断升级。”石静说。

技能技巧要求在“升”,入职学历门槛在“降”,这是《标准》调整的两个重点。

随着对养老护理员能力要求更高,新标准不再“卡”学历了。这一改变也迎来了来自实践中的“掌声”。记者从许多机构的反馈中了解到,当前养老护理员仍以4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体,他们学历普遍不高,原来初中学历的门槛并不利于更多人进入养老产业,放开学历要求是顺应实际特征。

在乐成养老首席运营官王菲看来,今年《标准》的突出含义便是“扩量”:一是增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降低养老服务人员的选拔标准,从而激励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当中。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同志也介绍,本次《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另一方面是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

现实

养老护理需要专业技能

这样的调整背后,养老产业究竟面临怎样的现实情况?

先来看一组数字。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介绍,当前,中国2.49亿老年人和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需求日渐庞大,而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人,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再以北京市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已增加到12.6万张,而养老护理员数量却仅有7000多人。

在运营中,养老机构更是面临着人才短缺带来的压力。王菲介绍,以乐成养老机构来说,入住老人绝大多数是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年龄在70岁以上的超出80%。在这里,平均一名养老护理员要照顾三到四位老人,还要轮流值夜班,工作量很大。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在40岁—50岁的居多,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能否长期从事这项工作。而对于一些年纪较轻的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来说,成绩突出者多转行做行政管理、文职类工作,长期稳定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人比较少。

“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王菲说,“多数养老机构面临‘技工荒’,招工难、留人难,招的人多数都达不到标准,人才短板是业界共识。”

不仅是数量上的紧缺,能力上的短板近年来同样突出。

乐成养老在10多年运营中发现,护理员面对的老人逐渐呈现“四高”趋势:学历较高、精神和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老人本人和子女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因为失智失能等慢性疾病而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难度较高。

而护理员队伍却呈现“四低”现象:学历文化较低、专业水平较低、薪酬福利较低、社会评价较低。

这“四高”“四低”并行,让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市场供需矛盾尤为凸显,也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提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需求和调整的紧迫性为许多方面所感知。“不干不知道,进来了才知道要学得特别好才行。”石静说,许多参加培训的在职学员这样感慨。更多相关从业者和家属也开始明白,养老护理需要专业技能,绝不是印象中伺候老人那么简单。

前景

细节、态度和保障缺一不可

那么,新的标准颁布之后,未来图景将怎样展开?

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被提上了更重要的位置。

“确保到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持续发展能力。”有关部门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实践中,针对养老护理的职业培训也正在升温。石静介绍,,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9000多人开展了培训,其中6000多人是居家照护者;2000多人是来自养老机构的在岗职工;还有一些是从业之前零基础来学习的;更有一些“70后”“80后”,他们有着高学历和稳定的职业,纯粹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照顾自己的父母而学。这种现象,他们今年是第一次欣喜地发现。

而,学校培训的人数还仅有1008人。“养老护理专业培训开始有声音,有热度了。”石静说,当前老龄化趋势发展,市场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有缺口,这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开始为了父母、家人主动了解和学习养老知识技能。“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正在用更科学的眼光去认识衰老,更理性地理解养老护理的需求,推动着社会认识水平一点点向前。”

鼓励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对于职业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也正在进展中。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已连续招生5年。“社会和市场都对我们培养专业人才有很大的期待,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非常好,每届校园招聘会,学生基本都被‘一抢而空’。”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副校长、双龙校区主管张晶京说。不过,如何进一步扩大生源,仍然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实际上,《标准》中不少举措也意在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包括拓宽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如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新增“一级/高级技师”等级;缩短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时间,从业年限要求更低等。

在艾今看来,养老护理行业能不能留住人,一是看发展前景,二是看能不能持续地学习新的东西。《标准》意在促进产业发展,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

“细节、态度和保障缺一不可。只有大力提高养老服务业的社会美誉度,增强社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其中。”王菲说,未来肯定有很多交叉领域人才进入养老产业,比如医院、公益组织、养老护具公司,甚至资本公司的中高端管理人才,产业越做越大,优秀的专业人才将不断涌现。

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11月13日 第 11 版)

学历门槛降至“无学历要求”,养老护理员巨大缺口如何补

新华社杭州11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 黄筱、骆飞

擦身、翻身、按摩、喂饭、向护士汇报老人夜间情况……每个清晨,浙江省杭州市长庆潮鸣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护理员厉永珍,都会熟练地为她照顾的两位老人完成这一套流程。“等我老到走不动需要人照顾时,估计真没人愿意干这个活了。”53岁、已做了5年养老护理员的她时常这样念叨。

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2.49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名,反差极大的三个数字揭示了养老护理人员目前的巨大缺口。而除了数量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能力有限、流动性大等也成为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难题。

招人难留人艰,“新国标”降低门槛至“无学历要求”

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养老护理员这一岗位的支持。记者在浙江、贵州等地调研发现,养老护理员数量缺口巨大,增加了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压力。

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保利安平和熹会老年公寓,记者发现公寓里的护理员也呈现老年化趋势,大部分都是50至60岁的女性。公寓负责人王琦介绍,年轻护理人员很难招,现在招聘年轻人的渠道主要是学校,但很多学生实习体验后就转行了。

养老服务业人员短缺不仅在民营机构存在,一些公办机构或医养结合的体制内服务场所也有类似问题。贵州省贵阳市世纪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工作负责人杨晓芳表示,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比其他工作要繁杂,这是一个服务群体庞大、需求比较多样且周期较长的工作。

为吸纳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缓解人才短缺困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近日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版)》,“新国标”较版标准,将从业人员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明确未取得小学毕业证书的考生,理论知识考试可采用口试的方式,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

浙江省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倒逼主管部门加快引进从业人员,但由于择业观念等影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少之又少,取消学历限制也是契合现实需要。

网络配图

三大“无形门槛”阻碍人才“入行”

缺口巨大的养老护理员为何存在如此引才困境?多位养老行业从业者和行业专家表示,三大“无形门槛”成为护理员入行的“拦路虎”。

——高强度劳动与低水准薪资。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护理员常常需要身兼多职——保姆、护士、陪护员、按摩师、心理辅导师等,从吃喝拉撒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导尿、精神疏导等辅助医疗服务都要掌握。

“我们做的大多是脏活苦活,有些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半夜经常哭闹叫喊,我们就整夜无法睡觉。”厉永珍说。

谈到薪资待遇,厉永珍说劳务费是按天计算,170元一天,“看起来不算低了,但只有我们这些农村来的阿姨愿意做。”

——职业前景不明,成长空间小。不少离开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从业者表示,“钱景”和前景都不明确坚定了他们离开的决心。对年轻人来说,在这个行业未来他们要走怎样的职业道路,比如能够取得怎样的资质,或获得多高的社会地位和报酬都看不清楚。

贵阳市一家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的机构负责人黄定兰介绍,养老行业及其相关专业都比较新,社会对职业和行业的认可度不高,行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技能要求之外,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门槛更高。近年来,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人员虐待老人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反映出少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较低、法制意识淡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系教师龚妮表示,学历要求虽然可以降低,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门槛其实并没有下降。

提高职业“吸引力”还需补足多方面“功课”

今年9月底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民政、人社部门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养老服务培训补贴制度;广东、浙江、陕西等地建立了养老服务岗位补贴制度;上海、四川、甘肃等地建立了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

龚妮建议除了制度上的补贴支持,还应该加快行业职业技能认证,为从业者提供更加“硬核”的技能支撑,当前职业教育正在推行“1+X”技能证书认证,已经把老年照护等纳入认证范围。

“提高薪资待遇仍是现行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从业时间越长、技能水平越高、护理员级别认证越高的人工资越高,自然就会有人愿意留下来。”杭州市长庆潮鸣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部部长汪晓岚表示。

养老护理员行业的成长,同时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探索养老护理员发展新模式,例如制定一套职业行为规范,既对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供标准,又对养老护理员行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出要求。

养老护理员缺口有多大?是什么让他们离开?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目前催生了一种比较紧俏的职业,就是在养老及福利机构为老人们进行护理。虽然养老护理员辛苦,但门槛较低。由于人们就业观念差异,认为护理老人是侍候人,且老人难以沟通,就让这种职业仅仅成为中年或下岗失业人员的选择,年轻人极少有从事养老护理的,从而导致养老护理员缺乏。

养老护理员市场需求量大

46岁的李女士是东风公司一名女工,前年办了内退手续。她闲来无事,一直想找事干,由于年龄大了,一时不好找其他事,后来她打听获知,家政公司缺人,就来到市内一家家政公司谋职。

在这家家政公司,她听说现在养老护理员紧俏,便报名参加了养老护理培训。10天后,她顺利拿到了这家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可以持证上岗从事养老护理了。在家政公司,李女士发现前来聘请养老护理员的家庭应接不暇。不久,她被公司派到武汉一个家庭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由于这个雇主是东风公司高管,所以开出的费用不低,工资比在十堰城区从事养老护理要高,她也很乐意。

据我市一家家政有限公司家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屡屡接到一些家庭需要养老护理员的单,但是苦于养老护理员紧俏,缺口也较大,无法满足一些家庭的用工需求。据了解,这些养老护理员的薪酬也较为可观。

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家政公司发现,聘请养老护理员的家庭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家政公司里,养老护理员又十分缺乏。

千余名养老护理员经民政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我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夯实养老服务专业基础,10月28日上午,由市民政局举办的全市 年第二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在市太和技能培训中心开班,来自十堰各县市区养老机构、农村福利院的业务骨干共计65人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这已是市民政局今年举办的第二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了,今年市民政部门已培训养老护理员115人次。

市民政局培训对象主要是十堰市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以及农村福利院业务骨干等。

据悉,我市已经全面建立市、县、养老机构三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相关部门通过业务指导、外派学习、现场实训等方式,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培训班10余次,重点向农村养老护理骨干倾斜,提高了全市城乡养老护理水平。仅近3年来,全市民政部门就培训养老护理人员达1158人次,全市养老管理和护理人员持证率达65%,为提高我市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打牢了基础。

据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课程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规定的内容设置。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指导养老护理员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案护理计划,培训老年人护理技能、急救技能,结业时以模拟“湖北省工匠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至此,我市目前已有千余名养老护理员经民政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

网络配图

专业养老护理员缺乏

王女士下岗后,选择了在市内某老年护理院从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她参加了市民政局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也领了养老护理员结业证。记者在其从业的养老护理院内看到,王女士正在为一位失能老人擦洗身子、翻身,工作有些辛苦,但她很认真。

我市是湖北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市委、市政府多年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 “9073”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养老服务需求。

在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专业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关业内人士估算,一般情况下按照养老护理员与护理自理老人1:10的需求比例,和养老护理员与护理失能老人1:3的需求比例,我市未来需要的养老护理员保守估计也在两三万人。

据了解,因为工资收入水平差异化,农村工资水平较之城区要相差许多,一些人不愿在乡村从事老年护理员工作。同时,由于人们就业观念差异,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导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大都是一些40至50岁的妇女或是下岗职工,还有一些没有其他事可干的人员,暂时选择这种职业。

一些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由于在护理时难以与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沟通,有时受气,或得不到服务对象的理解,甚至受到歧视,工作中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不断有从业人员放弃这个职业,也加剧了养老护理员缺乏这一现象。

记者了解到,我市有各类公办、民办和社会办养老机构150余个,多数养老机构仍对养老护理员有用工需求。如果再加上其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民办养老机构等养老方式,所需要的养老护理员也就更多了。“养老护理员缺乏已成为一种突出问题,制约着养老护理工作。”采访中,养老机构人员均为这一现象忧心。(文/十堰晚报 秦楚网全媒体 记者 冰客)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网、新华网、十堰晚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