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鱼鲜类食物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鱼鲜类食物

时间:2021-05-15 10:00:06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鱼鲜类食物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鱼圆,又名鱼氽,是楚乡湖北江汉平原着名的传统佳肴,为鄂菜中的佼佼者,亦特别为湖北人民所喜爱。在当地民间,每逢年节举行家宴,或婚丧喜庆宴请亲朋,几乎都要烹制这道菜。且鱼圆其色之白、其质之嫩、其肉之鲜、其物之美,皆称鱼馔中之。精品,驰名古今。据说鱼圆这一美肴,起源于楚文王时代。相传,楚文王迁都到郢(今湖北江陵)以后,特别酷爱吃当地的鱼鲜,几乎达到无菜不鱼的地步。但文王却偏偏是个吃鱼不会吐刺的人,每次进膳,总是面对丰盛的鱼肴一筹莫展。

鱼圆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一次,楚文王被鱼刺扎喉后,当即怒杀司宴官。此后,每给文王烹制鱼宴,首先必将活鱼斩头去尾,剥皮除刺。尽管如此,也难免有时不因细刺卡喉而使文王脑火,往往盛怒之下,便喝令处死做菜的厨师,于是,不知有多少御厨名师沦为刀下冤鬼,许多厨师便因此纷纷逃往他乡。时有大臣建议出榜招贤,聘用会烹制无骨刺鱼肴的名师。当获得文王应允后,便立即行文张榜招聘。张榜数天,却一直无人敢应聘。后来,有一位名厨应召担任楚文王的御厨,但他烹制出的鱼肴,仍不能令文王满意。眼见厄运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然而,他再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得木然地站立在案板前,手握厨刀,用刀背狠狠地猛击案板上的鱼块,以发泄愤恨之情。

鱼宴

突然,他却意外地发现鱼肉与鱼刺神奇地分离了,鱼肉变成了细茸。这时,已快到楚文王用膳时间,慌忙之中他灵机一动,速将各种调味料和鱼茸掺合在一起,然后挤成一个个的小圆子,氽入鸡汤中奉献楚文王。而文王见这漂浮在汤中玲珑剔透、异常精美的鱼圆肴馔,感到惊奇,当品食时,入口即化,无刺无渣,且松软香嫩,质味皆佳。文王顿即大悦,赞不绝口。自此,便产生了鱼圆这一美肴。鱼圆这一特殊风味美肴产生以后,楚文王即下令定为“国菜”,不许外传。于是,鱼圆肴馔便成为历代宫廷御膳珍品,专供皇室帝王享用。至元代时,还出现有炸制的鱼圆称为“鱼弹儿”,为宫廷“聚珍异馔”之一。明清,鱼圆制作逐渐传入民间,并经厨师不断改进,在烹技上更有提高。

鸡汤

如清代大型饮食专着《调鼎集》就收有多种鱼圆的制食法,自古以来,鱼圆菜肴的烹制,已成为湖北厨师独一无二的拿手佳作。现今湖北烹制的鱼圆,形制精巧,品种众多,诸如桔瓣鱼圆、奶油鱼圆、三色鱼圆、灌心鱼圆、空心鱼圆、桂花鱼圆、水晶鱼圆、霸王鱼圆、海参鱼圆、什锦鱼圆、等等,不胜枚举。此外,还专门制成鱼圆罐头早已远销各地,享誉园内外。1983年11 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首次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由荣获全国“最佳厨师”桂冠的湖北青年名厨卢永良,表演鄂菜项目之一的“鱼圆”,确有绝纱独到之处,当即博得一致好评,并受到现场观摩的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社会名流及国内外新闻界的普遍赞誉。自此,堪称上品的湖北佳肴一鱼圆,更加遐迩闻名。

鄂菜项目之一的“鱼圆”

鱼糕丸子,是湖北荆沙一带的传统宴席名菜,制作历史悠久,向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滑嫩鲜醇而独具风味。相传,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古都纪南城内有一家酒店,专营各种鱼鲜菜肴供食客佐酒。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店主鱼买多了,到晚上时,眼看鱼已离刺快要腐烂,于是店主急中生智,便索性把鱼刺全部剔除,将鱼肉剁成茸,掺进几个鸡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进些白酒除腥,然后置蒸笼抹平蒸熟。次日,把它切块加热,浇上调料,供人佐酒,颇受欢迎。这便是最初的鱼糕。后经不断改进,采用鳃鱼和肥膘肉做糕,用猪肉、山药制成肉丸垫底,并以烹炒的肚片、腰花、海参、木耳等鱼糕上面,俗称“鱼糕头子”,遂成为楚都名菜。“头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资治通鉴》后周太祖郭威语)。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此菜已经作为当时“上(天子)命诸酋次第起舞”而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

鱼糕头子

南宋末年,“头子”已成为当地氏族酋会的一种筵席头菜,并以投资为酋长的象征。凡“头子”上席后,尚要祭奠一番,以示对酋长和祖先的尊敬。后至明清,“头子”菜在荆沙地方尤为盛行,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遇有“行会”、“帮会”和喜事,都要以“头子”作为上等菜来待客。火烧龙鱼,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系用活鲤鱼(俗称龙鱼)经治净后,两面剞成牡丹花刀,用料酒、精盐腌渍,抹上粉浆烹炸后,再以酱、醋、糖、姜、蒜等多种调料勾芡浇淋鱼身,然后,上桌时洒上曲酒,点火而食。传说很早以前,洪湖上出现了一条蛟龙作怪,湖面经常骇浪惊涛,岸上也时常刮起狂风,致使当地群众难以下湖捕鱼和耕种。有一青年渔民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水性,决心下湖除害。

火烧龙鱼

一天,他带着利刃潜入湖底,乘其酣睡不备,拨出钢刀使尽全力向蛟龙砍去,那蛟龙受惊猛扑过来,随即第二刀迅速刺向蛟龙,只听一声咆哮,蛟龙跃出水面。他赶到岸边,只见蛟龙已奄奄一息,鲜血流进湖内把湖水染成了半边红色(“红”、“洪”谐音,洪湖因此得名。)人们为了解心头之恨,并在蛟龙身上堆放一些柴草,把它烧成灰烬,名曰“火烧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将龙鱼(鲤鱼)宰杀,经用油炸,淋上酒,用火点燃制食,这就是“火烧龙鱼”的由来。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