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我们仨》:看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处世哲学

《我们仨》:看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处世哲学

时间:2020-07-04 22:22:50

相关推荐

《我们仨》:看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处世哲学

文 / 咚一

图 / 网络

看《我们仨》这本书,前面以描绘梦的方式讲离散,字字都浸满了血与泪,旁人听着读着,也落下眼泪来;后面的部分讲生活中的琐碎,三人的生活日常,文字里饱含温情,让人心头一暖。

此外,除了文中这些细腻的情感惹人共鸣,我更是为二老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而深深折服。

二人交友的原则,对于名气的态度,与人相处的距离感以及豁达的人生观,无论哪一个都是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的磨练中,所追求的最完美状态。

一、与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能说出这样的话,能做出这样决定的人,想必也是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拿出勇气做出这个决定的。

如果我们谁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怕是要被别人批评“不谙世故”了,“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人同样也遭非议。”这是自解的话。

文中提到,在牛津时,家里常客是向达,钟书先生还有赠给他的一首打油诗, 诗的开头两句这样形容向达“外貌死的路(still),内心生的门(sentimental)”。俩人都捧腹大笑。

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你说的东西我都懂,能乐到一处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除了交朋友要交懂自己的人,工作中钟书先生也不折扣自己的原则。

钟书先生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清华决定聘他回校,所以他辞去了蓝田的职务。但聘约却迟迟不到。一直到十月左右,陈先生来上海,顺便亲自来聘请钱钟书回校,钟书先生当即客客气气地辞谢了聘请。

因为此人多数是听人说钱钟书傲慢,可能不会愿意在他手下干活,于是便不怎么欢迎他。

而钟书先生,不与人争执,却会用结果来彰显,捍卫自己的原则,既然不受欢迎,那我何苦上前去讨那没趣呢?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迫于形势,出于无奈去和一些人周旋,但是在此类相处中我们要准备好随时抽身而出。当然最好是一开始就不掺和其中。

日常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要多与同好相处,少谄媚世故,这是人生快乐的一条重要准则。

二、不求有名有声

“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钱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完成了《管锥编》这类著作,他用艰深的文言写成,为的是让那些逞威横行的红卫兵们看不懂,也就不必就此来批判他。

他这样写,并不是在炫耀学问,只是在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面对这样的钱老,淡泊名利仿佛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生活中的他,可以用我们常说的“佛系”来形容。工作中的他却又一丝不苟。

他高效率工作,只为了能偷点时间,拿来看书,就满足了。

风雨飘摇时期,两位先生的住处总是搬来搬去,而且环境大多也不怎么样,可是两个人却乐观知足,不抱怨,还会庆幸住处离图书馆近,每日看书,查阅资料,安然居住。

我们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名,为了利,归根结底,为了更舒心的生活,其实将名利看淡一些,生活就会比现在更舒心一些。

许多人,忙忙碌碌,也庸庸碌碌一生,却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凡事都要争个你死我活,处处都想名利双收,心浮气躁,活得不快乐。

三、与人相处把握分寸

聪明人与人相处都知道把握分寸感,文章中,杨绛先生提到了胡乔木同志,他是钱钟书先生的同学,也是最后为二老安排一个好住处的人。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杨绛先生这样写到:我们和他地位不同,身份不同。他可以不拿架子,我们却知道自己的身份,他可以随便来,我们决不能随便去。我们只能来而不往,我们受到庇护,心上感激。

我猜测,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来而不往,才使得乔木同志可以不时登门畅谈。

其实分寸感里隐藏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所处情境中,对自己的清楚认知和定位,即有自知之明。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优待,就觉得自己可以与之称兄道弟了,不要因为别人陪你多喝一杯酒,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蹬鼻子上脸了。

与人相处的距离感,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留。与一些人就是要互相保留距离地相处才美妙,知足该如何掌握这个距离的尺度,这又是一门学问了。

四、做心胸开阔之人

钟书先生曾经被人诬陷说他轻蔑领导的著作,从而有了“黑档案”,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有人贴出大字报声讨他这件事才被大家知道,不过认识他们的人都说,这根本不像钟书会说的话。

面对妻子的担忧,钟书先生只是宽慰到: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随后即使他们侦探出幕后凶手是谁,也没做什么,只是让这件事过去了。

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我们努力发声,如果于事无补,我们不如勇敢地放弃,或许有时候钻牛角尖,反而是自己不断地折磨着自己。放下,过去,对自己也是一个交代。

有时候,我们需要有翻过这一章的豁达与勇气。

另一个豁达的点在于他们看人“我们读一本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

评价一个人,从他的高明处,优点处着手,能够去欣赏他人的闪光点,承认他人优秀的地方,比起专门盯着别人缺点大加评论的人要高明,要智慧。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其出发点一定是热爱与尊重,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获得相应的喜爱与尊重。

结语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这里,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身外之物再美好,也终将逝去,我们最终需要学会的是接受阴晴圆缺,接受美好的时光,也接受曲折的命运。

最终我们都会在浮沉中,得失中,获得一颗安定平和的内心和一些美好的回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