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未成年人保护法真的在纵容犯罪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真的在纵容犯罪吗?

时间:2023-01-01 13:06:06

相关推荐

未成年人保护法真的在纵容犯罪吗?

近日,据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公安局通报,4月14日17时33分,郎溪县公安局接杨某文报警称:其女儿杨某婷(女,1月出生)疑似走丢,请求协找。接警后,郎溪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立即组织警力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全力开展查找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研判、轨迹追踪等各项工作。先后排除了杨某婷离家出走、被他人接走、被拐卖的可能性。经分析,杨某婷可能已被侵害。4月15日,我局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通过大量工作,于4月17日晚将重大作案嫌疑人杨(男,7月出生)抓获。经审讯,杨某某交代了4月14日中午将杨某婷致死的作案过程。4月18日上午,根据杨某某供述并经现场指认,在梅村村一灌木丛中找到杨某婷的尸体。

又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一名年仅10岁的女童就这样遭到侵害去世了。但作案的罪犯却因为年仅13岁,逃避了法律的制裁。

这样的案件,并不是个案。爆出之后,网络舆论纷纷开始指责,甚至有人将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临时工调侃成了三大脱罪手段。网民纷纷开始将责任归咎于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且伴随着对熊孩子的吐槽,愈演愈烈……

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责任,真的出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上吗?

并不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大家所不满的,其实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问题。

那么真的是法律对未成年人群体的过度保护导致了这样的惨案频发吗?

显然不是的,其实大多数的未成年人犯罪,都属于冲动犯罪。他们对自己所做行为导致结果的认知并不明确。他们并没有法律意识,他们在犯罪时更多想到的是,这么做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或是情绪得以宣泄。他们并没有成年人的道德观念与对后果的过多考虑。因此,其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纵容犯罪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又是为何呢?

有研究机构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只有36.3%的未成年犯同亲生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首先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解决不好孩子成长中的家庭教育问题,靠其他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各种网络违法、不良信息泛滥,单亲家庭的亲情缺失、来自成人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都会让一些未成年人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严重的则会导致犯罪。

科学研究证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成熟程度,并没有因为他们身体发育而提前,他们依然还不完全具备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能力,所以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都属于冲动型犯罪,这也是其身心发育不成熟的表现。

教育的缺失,亲人的冷落,网络不法行为的教导,导致了他们最后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每一个养而不教的成年人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纵容者,才因该为这样的惨案负责,而不是单纯地把责任归咎于法律,社会和家庭导致的问题,不能够让认知还不全面的孩子来承担。

责任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真的乏力吗?法律保护的年龄是否过低?

并不是的,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重罪的,也一样要负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罪责较轻的未成年人案件,司法机关也有着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送专门学校,实施收容教养、进行社区矫治等。

打击的力度并不弱,但是14岁的刑事责任界定是否过高了呢?

答案依然是——不。1985年《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的标准规则》及国际刑法大会通过的《国内法和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分别有少年负刑事责任年龄不应规定得太低、对少年犯的处罚应当尽可能减少监禁性处罚等规定。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刑事责任年龄下限均为14岁,与我国一致。美国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较低,但这是建立在其拥有较为完备的少年法系及保护处分、教育矫正制度基础上的,而且其对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非常苛刻。

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频出,但其实犯罪率并不高。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表明,至,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近5年犯罪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平均降幅超过12%,降幅达到18.47%。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未成年人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纵容犯罪,而是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大家吐槽熊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教育的责任,吐槽熊孩子不如吐槽熊家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