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后半句才是精髓 为人父母一定要看!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后半句才是精髓 为人父母一定要看!

时间:2024-04-24 19:23:30

相关推荐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后半句才是精髓 为人父母一定要看!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汉语成语也都非常的经典,每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简练而又形象化,这是我们的先祖用千年的文化经验教训,撰写出来,让我们后代人有个警醒的作用。

在这么多的俗语、成语、谚语中,有很多是讲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今天我们重点讲的是俗语中的孝道,诸如孔孟之道等等,俗语中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出自元朝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来源于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的第四回《尧让舜舜汤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远忧。”

现在的中国父母是最累的“职业”,起早贪黑,劳心费神。在外面拼命挣钱,回家之后还得照顾孩子,早晨早起做早餐,为了孩子的学习,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不没有自己洗过袜子,父母的付出,也娇惯了孩子。所以现在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总是想不开,自己在家的时候,父母把你当公主,出门一不顺心,自己就钻牛角尖想不开了。总觉得在外面别人也得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对你呵护,其实这也是当今孩子的现状。

它的后半句一般都被我们给忽略了,后半句也是精髓。他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果儿孙有福,不必先人遗产,也能白手起家。倘若儿孙不 ,你就是家财万贯,也不够儿孙挥霍的,反而害了儿孙。这也是我们当代父母应该学习的地方。其实对于“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有个典故,后半句的意思跟这个意思相近。

明朝宣德年间,一个叫罗善平的秀才,娶了一个大家闺秀,还生了一个儿子。但是罗善平因为家里穷而科场又失意,只好离家出走,去了外地当私塾先生。因为离得远,他很少回家探望妻子儿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一手操劳。

有一次年底的时候,罗善平满怀欣喜的从外地赶回了家里,那时候儿子十岁了,罗善平就让儿子学习对句子,想开窍一下脑子,再送儿子去私塾念书。以后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是平时罗善平不在家,都是儿子帮母亲做家务,所以句子也没有对好,离罗善平的要求差的太远。所以罗善平很生气也很怨恨,怨恨自己当年没有考取功名,又错误的责怪儿子头脑不开窍,觉得以后前途也没有任何希望了。罗善平思考了几天几夜,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抛妻弃子,出家做和尚了。

他的离开,让本来就贫困潦倒的家庭,更是不堪一击了。他的妻子一开始怨恨,天天以泪洗面。但是最后想开了,除了没日没夜的做工赚钱以外,每天都会抽时间教儿子学习,开发儿子的智力,她觉得儿子不是笨,而是一直帮家里做家务耽搁了。然而儿子也很争气,知道父亲离开了他们,他就顶起了家里的“大梁”,白天去山上放牛砍柴的时候,都会带着书本学习。

随着时间的流失,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日得到了当地名师的教导和指点,他的学习进步了一大截。一开始在省试中考上了举人,后来又去了京城参加会试、殿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36岁的儿子考取了状元,官拜翰林修撰之职。

有一天罗状元衣锦还乡为操劳一辈子的母亲祝寿,在当地很是轰动。这时候他的父亲罗善平也听到了消息,这时候他已经离家28年了,甚是感慨,就赶紧收拾行李回了28年没回的家。但是他做了和尚之后,都没人认得他,在门外的小伙计就回屋跟罗状元说,外面有个和尚来化斋。罗状元的母亲一听,就命人拿了一部分钱给了和尚。

但是和尚一直摇头,不把钱接过来,罗状元的母亲以为和尚嫌钱少,但是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就命人拿了一斗米给了和尚,但是和尚的目的不是施舍钱财,是想看自己的状元儿子。于是还是摇头不接受,他就跟小伙计说要找罗夫人谈,但是小伙计心思和尚找罗夫人做什么,就没答应让他进门。拿了笔和纸让和尚要说的话写下来,和尚写了一首诗:“一别家乡二八秋,千钱斗米我不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从此这句话成为了俗语流传了下来,说明儿孙的智力和前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长辈只能因势因导,切勿放任或强制,以免适得其反,后悔莫及。我们可以看出下半句的精髓所在,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父母,他们只要有了孩子,以后一生便将所有心血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渴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其实做父母的有点可悲啊,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活着。还是引导孩子不要走错路,不要干涉孩子过多,让孩子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