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孩子打人的行为 引导不好会影响他们一生 家长们请警惕

孩子打人的行为 引导不好会影响他们一生 家长们请警惕

时间:2022-05-09 10:02:02

相关推荐

孩子打人的行为 引导不好会影响他们一生 家长们请警惕

“呜呜——”我带着儿子刚下楼,就听见小孩子聚集的小区滑滑梯上传来哭声。

走近了,发现果果妈妈正着急地对哭泣的孩子解释:“果果不是故意打你的,他只是想要玩你的玩具!”

“果果,快点过来给弟弟道歉!”

3岁的果果此时两个胳膊互查着,一脸不屑的表情,就是不道歉。

等到矛盾平息,果果妈妈苦恼地对我们说:“这孩子,最近吧,总是打人,刚才就是想玩弟弟的玩具,弟弟不给,他就开始打人了!”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孩子3岁以前,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爱打人、爱咬人、扯大人头发等等“幼儿攻击行为”。

他们为此苦恼紧张,生怕养出个小魔王,或者小自私鬼,还担心今后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总闯祸,交不到朋友。

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父母既不应该太过于焦虑,当然也不能无视。

孩子爱打人的原因

解读孩子打人的动机,看到和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人,无非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喜欢把“我”的一切和其他分别开,只要是我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他们可能不会说,而是直接采取“打人”的方式,来表示内心的反抗。

我儿子在两周半岁开始,如果是他不乐意做的事情,他肯定是一边打我,一边说“不”。有一次,我翻看他的玩具箱,有没有我丢的工具。他一边打我,一边说“不,不”。我随口吃了他盘子里的苹果,他也会打我。

他打我,是因为想阻止我动他的东西。在他看来,那是属于他的东西,他通过打人这个行为,捍卫“我”的意识。了解到这一点后,每一次在需要动他的东西之前,我都会先询问一下。在获得他的允许之后,我才会去碰触他的东西。这样做之后,儿子打人的行为明显少了许多。

2、语言能力跟不上,行为上只好“简单粗暴”

大宝快到两岁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

一次小区里一个小姐姐带了一只小猫咪来草地上玩,小朋友们都被吸引了过来,蹲着围看小猫咪。

这时候一个小朋友正要伸手给小猫咪喂自己手中的苹果,却被大宝一把推倒。

那个小孩立刻瘪着小嘴哭起来,孩子的爷爷跑过来很是紧张,搞得我也很尴尬,搞不懂为何一向比较温和的儿子怎么突然这么粗暴,于是立刻责备大宝,你推他干什么?

大宝见我那么严肃,有点吓到了,眼泪汪汪地说,小猫咪是吃猫粮的。

哦,原来儿子是在图画书上看来的,小猫咪都是吃猫粮的,如果吃了别的会肚子疼!

所以,儿子只是想告诉那个小朋友不可以给猫咪喂苹果,情急之下难以表达,更是掌握不好力道和分寸,才把他推倒在地。

得知实情的我,一边温和的引导儿子给被推的小朋友道了歉,一边告诉儿子,下次可以试试大声说:“小猫咪吃了这个会肚子疼”来制止别人。

而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当他们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情急之下也可能会打人、咬人。

这就是孩子内心需求和语言能力不对等造成的矛盾行为。

3、模仿成人的行为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事物缺乏辨识能力,就会模仿一些自己看到的行为或者是画面;或者是见到了身边的人打架,就开始模仿。

比如:有些父母为了想要孩子听话,当孩子叛犯错时,他们就会打骂孩子,孩子迫于压力就会乖乖听话。短期来看,效果立竿见影;长期来看,孩子会不自主地去模仿父母的行为。久而久之,攻击性行为也就容易在孩子身上形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为研究孩子的攻击行为,在斯坦福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发现:接触有攻击性榜样的孩子当他们处在另一个环境中时,他们的攻击性很明显要比没有接触攻击性榜样的孩子要厉害很多,基本是10-20倍的差距。而接触无攻击榜样的孩子,比控制组孩子的攻击性也要弱。

可见,长期处在暴力环境中,接触攻击性行为或语言的孩子,他们比常人更容易学会如何攻击别人。

而且,心理学家还发现这些接触攻击性榜样的孩子,一旦他们处在刺激、愤怒、或受挫氛围时,他们的攻击性比平常更强。

可见,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通常是在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中习得的,而且一旦他们经受刺激,这种行为将更大可能爆发。

孩子打人,家长该怎么做

搞清楚了1-3岁的孩子打人、咬人的原因,接下来就好办啦!父母可以试试这样来改变孩子的攻击行为:

1、情景再现,引导孩子开口表达

如果只是单薄地对孩子说“你要学会说出你的需求”,在大人看来简单的指示,对学语期的孩子来说,也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的办法是,和孩子爸爸“情景重现”——爸爸假装抢夺东西的小孩,我假装被欺负的孩子。

爸爸抢走我怀里的娃娃,我装着小孩的声音大声说:“你不要抢我的玩具!”

儿子每次看到我们笨拙的表演,都笑得前仰后合,却又在玩乐中,学会了什么场景该怎么表达。

所以,引导孩子开口表达,要教得简单、具体,孩子很快就会知道,语言比肢体动作好用多啦!

2、别忽视榜样的力量

大家也许都能意识到,要给孩子挑选好的绘本、好的动画片,也会注意不在孩子面前看打打杀杀的电视节目。可有时家长会忽视自身的行为!

记得一次我和孩子爸爸争论一件事,情急之下我抬腿就踹了爸爸一脚,虽然是半开玩笑,踹的也不重,但儿子立刻学来了,笑嘻嘻地踹了我一脚,又踹了她爸一脚……看得我一头汗啊。

从那后我在儿子面前就格外注意,大喊大叫也减少了,因为用吼叫来解决问题,孩子也可以轻易从父母那里学来!

3、行为矫正法

对于一些因为情绪激动而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他坐下来,或者站在一旁,用手抓住他的肩膀和手臂,持续一分钟的时间。这个方法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对孩子应该会有一个约束的用处。

小区里,有一个小男孩一不开心,逮到谁就打谁。他妈妈就拉他到一旁站在,或者用手捆住他,孩子的力气自然不如大人,等他不反抗了,情绪稳定下来了,他妈妈才开始给他说道理。

上次在小广场遇见,发现他变化很大,不再打人了,而且,只是跑到妈妈面前,生气地说:“我不高兴”,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杯水说:“好吧,喝水,把不高兴喝下去。”

打人这个攻击性的行为,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行为。这个攻击性的强弱,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因此家长要看到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然后因材施教,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