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还在给孩子提要求?让孩子找到自我 家长要给孩子一点空间

还在给孩子提要求?让孩子找到自我 家长要给孩子一点空间

时间:2019-08-16 22:03:07

相关推荐

还在给孩子提要求?让孩子找到自我 家长要给孩子一点空间

琳妹育儿说(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爱之深,责之切”。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越爱多,对孩子的要求就越多。我们怕孩子长大后无法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所以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以至于孩子的课余时间都被各种补习课程填满了。我们担心孩子不吃饭,对身体不好,于是采取各种方法逼迫孩子吃饭。孩子在父母的高压逼迫下,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当爱成为一种伤害,亲子之间关系变得紧张,孩子的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与儿子的一场对话。儿子刘轩对他说:“你知道我上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什么都听你的了。因此,你叫我往左,我偏要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那你找到了吗?”刘墉问儿子。儿子回答说“还没有,因为你不让我去找。”

后来刘墉要去台湾做一个慈善活动,他问儿子暑假愿不愿意去参加活动,他把决定权完全交给了儿子。出乎意料的是,刘轩在没有父亲帮忙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也做得很出色,从那以后,刘墉不再对儿子的生活做太多的干涉。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父母要做的不是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让他们拥有独立生长的能力!

一、父母为什么总是喜欢给孩子提要求?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做出一番业绩,然后光耀门楣,这样自己也跟着脸上有光。虽然这种想法现在已经有些过时,但是父母们通常还是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毕竟孩子过得好,父母心里也踏实。

在一项针对3000名中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7%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在对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家长调查统计,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而且市区有91.8%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体力劳动。

然而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如果过高,会使孩子心中产生过高的压力,这样不仅不会促使孩子产生进步,还有可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心里带来挫败感。

2.父母的权威心理作怪

当我们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听话,你要乖。”,如若不然,我们就会对着孩子的一顿责骂,认为他们不懂事,不服管教。这时候我们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单方面服从自己,而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

3.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早上乐乐去上学,妈妈往她书包里塞了两个煮好的鸡蛋说,到学校里一定要把这两个鸡蛋吃掉,乐乐却很不高兴的说:“我不想吃鸡蛋,每天吃都吃腻了。”妈妈却瞪了她一眼说:“必须吃,吃了对身体好。”乐乐只好不情不愿的接受了。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父母总是说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却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理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好意不仅不会领情,可能还会在心里对父母产生怨言。

二、父母对孩子要求太多会产生哪些影响?

1.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像上文中提高的刘墉的儿子刘轩,就是因为不满父亲总是对他提要求,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还不会反抗,但是当他们内心聚集了一定的力量之后,就会以火山爆发之势,给父母一个措手不及。

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在100名2~5岁的儿童进行追责调查发现,那些具强烈反抗意识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具有意志力和判断力。还有一些孩子则丧失判断力而喜欢依赖他人生存。

2. 使孩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太多,并且总是逼迫孩子服从,那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依赖感。自己无法或者不愿意去独立思考了,因为知道自己反抗也没有用,那么一切就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吧,反正他们对自己也没有坏心,反正他们能把一切都安排好。现在存在的很多“妈宝男”、“巨婴男”大抵就是这么来的。

3.破坏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子,她父母从小总是要求她做这做那,尽管她心理很不情愿,但是她又无力反抗,所以她一直盼望着能够早早长大,好逃离父母的控制。当她终于长大离家后,她就不太愿意再回那个家了。

父母总是对孩子提过多的要求,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心里。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意愿,他们不愿意总是听从他人的安排。所以父母何不试着放手,给孩子留下一定的空间,然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找到自我?

1.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事之前,最好先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看看她是否同意按照父母的要求来做,如果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父母就不应该逼迫孩子服从,以免孩子心中产生怨念。不是内心驱动要做的事情,就算勉强去做也是做不好的。

2.把要求变为指导

有些时候,孩子需要大人的帮助和指引,才能达到要求。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去做,这笔单方面要求孩子做,要让孩子心里接受度高一点,也会降低事情的难度,让孩子完成起来顺利一些。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过一个“脚手架”理论,他认为可以根据孩子的执行能力,来调整指导方式。如果孩子执行能力较差,,可以多给予一些帮助,当孩子能力变强后,父母再慢慢放手再,这就像盖房子时搭的脚手架一样。

3.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孩子或许没有那么强的时间观念,但他们一定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我女儿4岁了,我很少要求她做什么,但是她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我在忙工作的时候,她会自己安静的在一旁画画或者玩玩具,偶尔过来撒撒娇又走开了。有时候我看到她半天没有动静,悄悄走过去一看,发现她在那里和她的玩具自说自话,玩得不亦乐乎。

4.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

孩子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给予否定,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支持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尝试,这或许比你们安排的更加能够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孩子总是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的。

纪伯伦在《论孩子》一文中说到:“你的孩子虽由你创造,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爱他,却不能把你的想法强加给他,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身体受你保护,但是灵魂却是自由的。”

所以父母们请不要再指使孩子去做这做那了,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他们,让他们的灵魂绽放自己的光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