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如何抓住电影的亮点 写出专业的影评?

如何抓住电影的亮点 写出专业的影评?

时间:2018-09-23 23:18:57

相关推荐

如何抓住电影的亮点 写出专业的影评?

电影市场中“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现象,是专业视角和大众喜好不同所导致的。对此,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电影虽然当时票房不高,但后来却口碑越来越好,最终成为了经典。

比如不断被人们推荐和重温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它初登银幕时,票房仅有2800美元,也没有得奖。但这部电影却被大多数网友评为第一佳片,在随后的20几年间越来越火,简直就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奇迹。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段台词很多人倒背如流,它出自周星弛的电影《大话西游》。但此片在上映时根本不受待见,票房竟然不到20万元!后来喜欢它的网友将很多经典台词放到网上,渐渐流传开去,不断涌现的影评也推波助澜,把它解读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意蕴,从而使这部电影在几年后开始受到大众的认可和追棒,继而被国人奉为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从这两部影片在大众认可度上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一部影片的接受度和喜爱度是会变化的,而这种变化的产生,影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作为普通人,我们评判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多半是从故事入手。如果故事或新奇、或感人、或惊险、或冲突不断,就会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但是专业的影评,除了故事以外,还会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评判,比如电影发展史、意识形态、影像、声音、演员表演等等。

当然,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电影也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专业的影评并不是要统一大家对一部片子的评价,而是要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不至于错过好影片。

可普通大众或者电影爱好者并不具备雄厚、系统的专业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有专业性的影评呢?不妨读一读《如何写影评》。

《如何写影评》的作者蒂莫西·J·克里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电影学研究主任,在电影教育领域非常活跃。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曾经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授课。此书正是他多年授课的结晶。

《如何写影评》被誉为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书,因为它总是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增删内容,不断修订再版,如今已经是第8版。《如何写影评》对于入门读者只设定了一个条件:爱看电影。无论对于普通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这都是一本短小精悍,通俗实用的写作指南。

概括地来讲,要想写出专业的影评,需要做好三件事——

学会看电影,主动思考与做笔记

看电影还要学吗?

如果只是作为娱乐消遣当然就比较随意了。但如果想写出一篇更有深意的影评,看电影还真有一些门道。

1.1 看电影之前,列出预设的问题

要想加深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小到一个观点,大到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进行思考。所以在观影之前,一定要对影片预设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疑问去观看,去思考。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他的切入点非常多,比如文学、音乐、舞蹈,甚至建筑以及技术在电影工业中的反映。因此,当你带着预设的问题去看电影时,就不只是跟着镜头走,跟着故事的发展脉络走,你会加入更多个人的思考。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几乎囊括了当时港台大陆最有实力的演员阵容,包括李连杰、张曼玉、章子怡等,但最终却票房惨淡。很多人认为此片讲述的故事莫名其妙,除了色彩运用以外一无是处。

但专业影片却指出其中的武打场面采用了“定格”、“旋转”等新技法,很好地借鉴了《黑客帝国》当中的技术手法,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

这就是专业影评的魅力,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做切入点,发现一部电影当中值得称道的部分。而预设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任何一部电影,不管它表现的是家庭、战争还是种族冲突,其表现方式,以及为什么以此种方式来表现,原因都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可以在影评中大谈特谈的部分。

通常这些问题来自以下几方面:

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它是如何建构的?电影的预期观众是什么(青少年还是知识分子,男人还是女人)?高成本的电影,是如何利用那些大制作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点,以及电影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列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总体来说,不必将预设问题这件事想得过得隆重,只要能把握住大众对此片的兴趣点,或者影片的独特之处,通常写出来的影评就不会太差。

1.2 边看电影边做笔记

很多写影评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觉得自己印象深刻的桥段,想要写下来的时候却发现记忆很模糊了。因为电影毕竟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你的感受更是稍纵即逝。所以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专业的影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做笔记是必须的。

可是看电影的过程中频繁做笔记,显然会干扰观影感受啊,搞不好还会错过更精彩、更重要的细节。所以作者指出,电影只看一遍就写影评的做法并不可取。理想状态是看一遍时,只记下电影中最打动你的地方,看第二遍时再开始详细认真的做笔记。

具体到笔记的方法,为了不打断观景体验,缩略语必不可少(见下图)。

比如,pov代表主视镜头/视点,或者ls代表远景/全景。由于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因此他的缩略语都是以英文字母表现的,我们作为中国人可以在记笔记时再发明一些方便自己的速记方法,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比如仰拍只写个“仰”,俯拍只写个“俯”。

当记录镜头移动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示做记录(见下图)。

总之,这些方法都是一种启发,每个人可以发展出一套自己的速记法和简写法。

这些笔记和描述就是影评的初步素材。当一个作者看完电影以后,最好马上用速记的方式精确细致地描绘一下感受。这样在正直开始写时,文章的雏形和大概方向就出来了,而且因为有电影中的具体描写来支持观点,所以文章就特别有说服力。

电影当中的专业术语

可能有人在看到书中笔记的范例时心有困惑,什么镜头啊,视角啊的,这么专业,“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接下来作者就对电影当中的专业术语做了具体的介绍。虽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一下子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但是通过不断地观景中学习认识和运用这些术语,就会让我们读懂电影语言,并且更好地解计影片的深意,写出好的影评文章。

这些术语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电影的4个层面:

1、 电影和其他传统艺术的联系,比如文学和绘画2、 场面调度3、 构图和摄像4、 声音

2.1、 电影和其他传统艺术的联系

电影由于它的综合艺术性,常会引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术语。比如在小说中会谈到“情节”、“故事”,在视觉艺术中会谈到“视点”,这些在电影中还常被使用。

本书中主要讨论了三个术语:叙事、角色和视点。

我们主要来聊聊叙事。

简单来说,电影的叙事风格可以从故事性的角度出发分为古典叙事和后古典叙事(或非传统叙事)。

古典叙事电影通常是以人物为故事的重心,按照事情原本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展现,有明确的结局,叙事风格尽量客观。

比如:《卡萨布兰卡》就具有典型的古典叙事风格:影片由一个中心人心(里克)按照时间顺序来推动剧情,最终他与伊尔莎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此外,还有很多电影采用了非传统叙事手法,他们游离于经典传统之外,讲述与众不同的故事,有意与传统对抗。比如王家卫的电影《春光乍泄》讲述了两个年轻男子离开香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漂泊游荡的故事。再比如《广岛之恋》同时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两段感情纠葛。

当一部电影情节支离破碎,具有让人困惑的开头,或者悬而未决的结尾时,只有放弃惯常的故事思维,去寻找影片的结构模型,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影片。一旦你学会了识别叙事风格,就不会再因为一部电影故事模糊而大骂导演。“墨镜王”之所以被一些人奉为大神的同时,却为另一些人所不齿,就在于他非传统叙事的风格被那些看不懂的人当成是“自说自话”、“自以为是”,因则忽略了他作品的艺术性和探索性。

简单说一下角色和视点:

角色即人物,比较好理解,这里都不多说了。

视点这个词在电影、文学和视觉艺术中通用。它可以是无形的,比如心理上的和文化上的,也可以是有形的,比如孩子的视点就与大人明显不同。

有些电影会采用影片中角色的视点来展开故事,比如希区柯克的《后窗》,视点就来自于一个被因于轮椅上的摄影师。

2.2、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还有场景中的其他状况和角色,总结起来其实就是电影影像的所有特点。如果注意到这些,你的影评文章将更有看点。

众所周知,服装可以更好地为塑造人物服务,比如詹姆斯·邦德经常穿燕尾服,而洛奇(由史泰龙扮演)却喜欢穿得越少越好。

光线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大部分西部片都有明亮的外景,而警匪片里街巷却总是阴暗的。

布景通常是由导演,美术指导和布景师共同完成的。最近被热议的表演类节目《我是演员》,总会在节目正式开始前,播放一些演职人员幕后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布景是重要的一环,甚至小到一个筐要不要,放在哪都要认真考虑,这表明电影对布景和角色给予了同样的重视。布景不但有助于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会为情节发展服务,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

比如在电影《异形》当中,太空船里扭曲的走廊和主人公发现外星人卵时的神秘布景都象征了其与女人和母性有关。

2.3、构图与影像

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术语。

2.3.1色调

也就是影片中颜色的风格特点。比如《绿野仙踪》当中,用黑白来表现堪萨斯州的现实生活,用彩色来表现仙境国度的奇特梦幻;伍边·埃伦的《变色龙》用有粗糙感的黑白色调使一部现代作品呈现出老纪录片的质感。

2.3.2景框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就在于摄影机决定了观众视野的边界,摄影师可以通过景框更好的表现电影要表现的信息。

在一个场景里,摄影机可以通过左右摇镜头表现一个人左顾右盼,也可以通过仰拍表现摩天大楼的高耸挺拔,俯拍表现一个人的矮小压抑。

近些年来,手持摄影镜头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虽然摄影师扛着摄影机拍摄会让镜头有点晃(有些观众因为由此造成的晕眩感很不适应),却显得更为真实。

在《有话好好说》中,张艺谋就采用手持摄影镜头,拍摄了很多外景镜头.

景框的移动和改变可以更好地表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如果你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分析也就会变得很深刻。

2.4、声音

一部电影可以是同期声,也可以是后期配音。它包括对白、旁白、音乐和音效等。

在《战狼2》中,吴京用手臂穿上五星红旗时响起的音乐,将影片推向了高潮,起到了渲染气氛和烘托主题的作用。

另外,在《我不是药神》中,黄毛开车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当他笑着回头看到警车被火车拦下时,镜头里出现了辆大车,紧接着一声巨响代替了画面……观众不用看也能知道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声音的表现力。

总之充分利用电影元素,采用电影术语,不但能够让我们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而且也能帮助我们不断开辟全新的角度,加深对作品的解读。

评写电影的主要方法

即使一部电影只有一个主题,如果从不同角度切入,依然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的切入点,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种主要方法:

1、类型片

根据形式和内容对电影进行分类,比如说歌舞篇、爱情片、公路片、科幻片、动画片等等。在评写电影类型的时候,寻找其中的异同非常重要,此外还包括这个类型有什么特点?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比如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末路狂花》表现了两个女人对抗父权社会的过程,它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方向。

2、作者论

这里的作者通常是指导演或者片中的角色,比如主角、配角等。

比如很多人在评写北野武、斯皮尔·伯格、王家卫、周星弛的电影时,除了对该部影片发表评论以外,还会从纵向结合这个人的其它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影片,甚至作者本人。

3、电影史

历史方法常常被广泛使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电影自身之间的历史关系,比如把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电影中布景的不同使用做比较;

-电影及其制作条件的关系,比如不同时期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不同

-电影与受众的关系,比如不同时期观众的审美水平、对电影的期许有何不同

4、民族电影

就是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

5、形式主义

主要是对电影风格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做评论。

比如一些事情或者场景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真正意味。《绿野仙踪》中堪萨斯的算命先生和奥兹国的巫师非常神似,解读这些要素为什么会重复出现,就可以将影片的主题不断深化。

6、 意识形态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国家在某一阶段所形成的价值观或价值倾向。以下6种方法来自电影批评中主要的意识形态学派,可以为理解电影提供更多参考:

1) 对好莱坞霸权的研究2) 女性主义研究3) 种族研究4) 阶级研究5) 后殖民主义的6) 同 性 恋研究

《如何写影评》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常用的电影术语,并告诉我们:想要写出专业的影评应该如何看电影,以及具体的评写方法。

通过专业教授的引导,电影世界愈显丰富,即便我们无法一下子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也同样为今后的观影感受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更丰富的线索。

—— 完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