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孟子:主张以王道仁爱兼治天下 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

孟子:主张以王道仁爱兼治天下 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

时间:2020-11-30 23:11:56

相关推荐

孟子:主张以王道仁爱兼治天下 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即孟轲,字子车,一作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县南)人。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子是鲁国大贵族孟补氏的后代,本人出身于士阶层。父亲孟激早亡,孟子是在其母仉氏的教养下成长起来的。据说,仉氏对孟子要求非常严格。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曾三次搬家,直到认为满意时才定居下来。有一次孟子学习不用功,孟母就把织布机毁坏,用以教育儿子树雄心,立大志。

作为哲学家,他一生以学习孔子学说为志愿,孔子的孙子孔伋就是他的老师。但在师承孔学的同时,他又否定了孔子的多闻多见,形成了儒学中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法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因为他的这一哲学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把孟子的地位抬得很高,被奉为“亚圣”,把他的思想与孔子并提,为“孔孟之道”。

作为一个政治家,孟子主张以王道治天下,要用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人。他的这一思想,在他与齐宜王的一次谈话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为了推行他的“王道治国”主张,他曾游历了许多国家,还作过齐国的客卿。有一次,齐宣王间他“先生听说过齐相公晋文公用霸道来统治天下的事情吗?”孟子是反对霸道的。因为他认为,霸道治国,只会给统治阶级带来好处,给老百姓带来灾难,因此回答说:“我是孔子的门徒,孔子的门徒中没有一个人称颂齐桓公、晋文公之事的。我们只是谈论使天下人归向的王道。"

齐宣王又问:“那么怎样通过德行来实行王道呢?孟子说:“爱护老百姓,使老百姓生活安定,就能统一天下齐宣王问:“按先生的看法,像我这样的人,能施行仁政吗?孟子答道:“当然能。就看你想不想去实行。比如说:你让一个人挟着泰山跳过北海,他说我做不到。这是真正的做不到。如果你让他为老人折一根树树当手杖,他也说做不到,这就不是不能了而是他不肯去做。施行仁政就像为老人折树枝当手杖一样,关键是你想不想去做了。

如果有的人对大王说我的力量足以举起百斤的重量,却举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分辨秋末野兽身上的每一根毫毛,但对一车木柴却看不见。大王你能相信吗?”齐宣王说:“我当然不会相信了。”孟子说:“举不动一根羽毛,是因为他不用力;看不见一车木柴,是因为他不用眼睛。现在,大王的恩泽足可以惠及禽兽,可是老百姓却体会不到,原因何在?归根到底还是大王不肯施行王道,而不是不能施行王道。”齐王说:“先生这话从何谈起?”

孟子说:“我曾听您的大臣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您坐在胡龅殿堂之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经过,您就问要把这牛牵到哪里去。那牵牛的人说要杀掉它,用它的血来涂抹新铸的大钟,以便举行祭礼。你一听,就动了恻隐之心,说杀牛太残忍了,我可不愿意看到牛被杀时那颤抖的样子,我看还是杀一只羊吧!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看大王您还是有仁爱之心的,就凭这一点,您是完全可以施行仁政的。”

齐宣王又问:“那么请问先生,到底儿该怎样施行王道呢?”孟子说:“要施仁政,首先就要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百姓发展生产,使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这样社会就稳定了。然后再兴办学校,使百姓们懂得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果全国的百姓都能知礼守信,何愁国家不兴盛起来呢?”齐宣王说:“那要多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不如打仗来得快,如果我靠军事力量征服了诸侯,成为霸王,四方诸国都来向我纳贡,我不是很快就强大起来吗孟子说:“大王想得很好,却是不能实现的。

就好比南辕北辙,越去越远孟子费了不少口舌,讲得口干舌燥,到头来齐宣王却仍然听不进去。孟子无奈,只好辞了齐国的客卿,到各国去游历。孟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首先,他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对德行好的,就注意对他的德行培养;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对一般的,采用答问法,释疑解惑;对不能到校学习的,使之自学成才其次,他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要以自觉地“自求”为手段,以“自得”为目的,自求愈强烈,自得愈深刻,两者反复无穷,由“积之深”到“左右逢其源”。因此,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作为教师,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要循序渐进,既要自强不息,又不能拔苗助长。等等。第三,在德育教育上,强调“人不可以无耻”,要“与人为善”、“闻过则喜”。同时,他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乎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当然,孟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劳心者”以成为“治人”之人。而对于“劳力者”的教育,则是为了使之成为“治人者”的顺民,此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必须加以摒弃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