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公元五世纪就有端午节 不单纪念屈原还怀念伍子胥

公元五世纪就有端午节 不单纪念屈原还怀念伍子胥

时间:2020-02-14 21:25:47

相关推荐

公元五世纪就有端午节 不单纪念屈原还怀念伍子胥

端午节在中华文化中起源非常久远,各种习俗很多。现在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多沿袭自南北朝时代,特别南朝荆楚一代的风尚,有很多是周代流传下来的。

南朝《荆楚岁时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记载古代节气的专注,留下不少珍贵的风土习俗,可以看到南北朝时代的端午节的风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

荆楚指的是楚族或者楚国,又一说是古荆州,现在泛指长江中游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长江中游一带已是四通八达.四方凑会.人口聚集的繁华地区。《南齐书州郡下》一书中记载:江左大镇,莫过荆州.扬州。所以《荆楚岁时记》呈现的风俗,很具有代表性。并且通过这本书的记载和流传,许多原本只在荆楚地区的习俗也风靡了全中国。端午节采艾条悬于门上已辟邪的风俗在晋周处《风土记》中已有记载。

宗懔的曾祖父辈宗则在鸡未鸣前赶早出门去采艾草悬挂门楣上禳毒,尤其钟爱“人形”的艾草:“见似人处,揽而取之”;而“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渐渐成为社会风尚,终于成为习俗,延续到后代。

也有将艾草扎成虎形,或用丝绸绫彩剪出虎形黏在艾草上戴在身上:“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还有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这种戴虎形艾、五彩丝辟瘟病的作法,也是现代人在端午戴艾草香包香囊的一种来源,古人对虎形的香包香囊的钟情传递到今天!

除了用艾草禳毒,还以菖蒲入浴洗身,叫“浴兰汤”,沿袭了战国时代楚辞记载的风尚:“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兰是“福兰”也就是菖蒲的别称。

划舟竞渡纪念屈原、伍子胥。当时人用以竞渡的是轻巧便利的“舸舟”,又称“飞凫”。“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竞渡的规模很盛大,官人、知识分子和老百姓都聚集水边观赛。

而在东吴一地,竞渡的习俗是在纪念伍子胥;在越国地域竞渡的习俗则和越王勾践有关,这些习俗都是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历史了:“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

《荆楚岁时记第二部佚文辑录》记载:“荆楚之俗,五月五日,民并断竹笋为筒粽。”那是把米和馅料塞入竹筒的作法。

吃粽子的起源很早,另一南朝著作《续齐谐记》纪录了端午吃粽子源自楚人殇祭屈原、把筒粽投水祭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到了汉代,筒粽盖上了楝树叶并缚以五色丝绳,据说是来自屈原的托梦,因苦粽子为水中蛟龙所窃,《续齐谐记》曰:“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囘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南朝人在当日除了起早采艾之外也有竞采草药、蓄药以驱除毒气保健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说这种风俗在三代之书《夏小正》中有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从采草药而衍生出一种游戏,叫做“蹋百草”。“端午,蹋百草,即令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可见南朝时人玩的“斗草”游戏也是承传自前人的“蹋百草”游戏。

端午日采得百草归大伙玩起游戏,比赛多寡优劣,一来要识得采来的植物名称,同时要具有名词“对仗”的素养,比如这个说“我有狗尾草”,那个对上“我有鸡冠花”;这个又说“我有君子竹”,那个又对上“我有美人蕉”,一来一往,真是养生又益智的全民文化游戏。

从记载可以看到,五世纪左右南北朝时代,中国境内繁华丰盛的长江中游一代端午节的节俗许多是承传了三代的礼俗,大部分在现代社会还是延续著,真是承上启下源远流长,这也是传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珍贵本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