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云南怒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更“能致富”

云南怒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更“能致富”

时间:2020-09-18 21:40:18

相关推荐

云南怒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更“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我们多措并举抓实后续扶持工作,通过培育发展产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动员外出务工、办好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抓实就业,助力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规划建设了7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133户95859人,一批批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进城入镇融入新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后半篇文章中,怒江州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推荐岗位,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目前全州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已就业37343人,实现户均1.48人就业。

搬迁群众参加烹饪培训

培训课堂随处可见

在怒江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随处可见人社、农业、林草等职能部门分类精准提供烹饪、电工、建筑工、汽修、草果编、家政服务等生产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从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托拖村么井干组搬到巴尼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王波才在参加技能培训后去了浙江的汽车零配件加工厂打工,每月工资5000多元,除了生活开支还能有一些结余。“搬迁前,总想着守着山上的地栽苞谷、种洋芋,吃饭都成问题。搬下来好,生活越过越红火!”王波才感慨地说。

怒江州还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合作社基地,使课堂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以搬迁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授课内容,现场授课,现场解决问题,鼓励并帮助群众学技能、学经验、学技术。

搬迁群众集中前往珠海务工

就业方式因人施策

近期,怒江州又迎来了农民返城务工的高峰期。在泸水市六库民族体育场举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岗欢送仪式上,含搬迁劳动力在内的592名农村群众集中乘坐专车前往广东珠海、东莞务工。目前,全州已输出搬迁劳动力15802人。

除了外出务工,怒江州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车间建在安置点。目前安置点已建成扶贫车间37个,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按照其发给贫困劳动力工资额的15%,给予奖补。

“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在恩感思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密小妞一样的60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在怒江我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就业,实现百分之百就业。

此外,怒江州把就业创业服务站建在安置点,全覆盖开展现代家居、安全常识、法律法规等培训,对居民劳动力状况和就业需求进行拉网式调查,全州安置点共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点52个。针对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群众,怒江州通过零工市场、扶志摊位、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方式,让符合条件的转为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城市保洁员、小区管理员等,目前已安排公益类岗位20518人。

合作社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午后,刚做完丙舍坝安置点二期绿化工程的祥泰造林专业合作社的30余名搬迁群众,兴致勃勃地继续到附近的大南茂绿化工地务工。搬迁后,参加了合作社,在家门口赚钱,大家觉得干劲十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怒江州抓实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草果、花椒等绿色香料产业、乡村旅游等,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务工就业。同时,扎实开展“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带动部分无力外出务工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我们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生态环境。组建182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用三年时间推进怒江、澜沧江沿岸30万亩生态修复治理,带动2万户6万群众参与实现收益。”纳云德说。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程晓玲 摄影报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