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深切怀念● 学者·教师·朋友

深切怀念● 学者·教师·朋友

时间:2021-06-10 21:17:21

相关推荐

深切怀念● 学者·教师·朋友

--怀念父亲阎宗临教授

今年十月五日,是父亲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每一提及父亲,其音容笑貌就萦绕心头,历历在目。

闫宗临《欧洲文化史论》

父亲早年就学于欧洲特别注重文化史的探讨,曾经出版过《近代欧洲文化研究》和《欧洲文化史论要》等专著。他采用的文化史观,即通过文化的发展演变来阐述历史,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流派。

作为学者,父亲的研究领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中西交通史。他曾经在欧洲侨居之久,在那里读完大学和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当过工人,也教过书。可以说,他对西方的生活、文化和历史都有极其深刻的了解。但他依然是一个纯正的中国学者,从内心世界到生活情趣,他对中国文化的感情和素养都是很深厚的。他认为在西方文化面前,既不应盲目排斥,也不应妄自菲薄。早在1441年他写《近代欧洲思想之悲剧》一文中就说过:“我们非常需要西方的机械文明,但它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个信念是始终贯穿在他的治学和为人之中的。

父亲的治学是勤奋、严谨的。他出生于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求学全靠自己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他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不贪求逸乐,直至晚年,身虑重病卧床不起,仍然坚持读书。他以求实的精神进行学术探讨,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从不哗众取宠,也不急功近利,轻率地发表文章,他在学术上能够取得成就,除了天赋较高而外,更重要的是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劳动。

像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父亲热爱祖国和故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正在瑞士伏利堡大学任教,他毅然辞去教职,和我母亲一道匆匆回国。校长岱梧教授再三劝他留下,他都婉言谢绝了。在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祖国的命运远比个人的安危更使他关心。父亲也很热爱自己的故乡解放后,他从南方回到山西,就是想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故乡的建设。

他在山西师范学院和山西大学工作,多次强调乡土史的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很重视山西地方史的研究。他曾说:“山西虽是内陆地区,但并不绝对闭塞。第一个去巴基斯坦与印度,取道海上返回中国的是晋时临汾人法显,著有《佛国记》。金代浑源刘郁著《北使记》,叙述了报达帝国的灭亡和旭烈兀的西征。他的兄弟刘祁著《西使记》,记录了元初西北的风土、景物。我国第一部欧洲游记是清初平阳人樊守义写的《身见录》,这些史迹,都值得认真研究。”他身体力行,亲自为这些著作做了笺证,在山西地方史的研究上,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父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个辛勤的园丁。他从事教育工作近50年,其间曾经有多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但他不慕名利,不屈权贵,就是在生活最艰苦的战争年代,也自甘清贫和淡泊,一直坚持在教育岗位上。他对教育工作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非常赞赏西方一位教育家的话“太阳下面最美好的职业是教师。”尽管他教学经验很丰富,但每次讲课,还是要认真准备,不断补充新的资料和研究进展情况,写出讲稿,他曾对一位即将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说:一个教师登讲台,就像一个演员登舞台一样,一定要严肃认真,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切不可随心所欲。”他自己就是这样呕心沥血地对待教学。

山西大学堂

1960年大哥守胜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提前毕业,留校任教。父亲马上写信鼓励他安心教学工作并为他抄录了史学家孛留达克的一段话:“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有待教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烧燃的东西,有待教师去点燃。在1962年山西大学的开学典礼上,父亲的讲话中又重申了上述思想,他谆谆告诫大学生们,要胸怀大志,刻苦攻读,但不要死记硬背,贪多求全。要注重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他说:“学校所能给你们的,仅只是打开知识宝库的几把钥匙,或者是一个指南针,在长途旅程中不致迷失方向;或者是一把尺子,在大是大非面前衡量它的界线。总的说,学校能给予同学们的是有限的,却是极为重要的。”这篇讲话是他多年教学的经验之谈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仍然有所启示。

在学术上和社会上,父亲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他从不以名流自居,也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待人和蔼宽容,处事正直认真,衣着、生活都很简朴,言谈典雅而富有幽默感。他不是以地位和声望而是以学问和道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当他在“文革”中遭到迫害,精神和肉体都感受到极大的痛苦时,他的学生没有忘记他,不断有人来看望他,这种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是他极为珍视的。

在家里,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从没有疾言厉色,遇到问题,总是像对待朋友那样平等地和我们对话谈心。我们家里 的气氛是民主、自由、和谐的。特别令人难忘的是:每逢寒暑假时,父亲稍有闲暇,哥哥姐姐都从外地回来,全家人坐在一起,天南海北,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神聊至深夜,父亲自然是中心人物,他那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谈话,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以教诲。

父亲喜欢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进步。他到过世界的西方和东方,经历了新、旧两个不同的社会,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由衷地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之勤勤恳恳地工作,贡献了全部力量。

父亲不仅是我的亲人,也是一位可敬的学者、教师、朋友,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知识分子,但他有思想、有信念有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每当想到父亲的言行,总会给我以有益的启迪,带来不尽的怀念。(作者阎守诚,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链接

闫宗临

闫宗临(1904 1978年)系中座村人。著名教授和历史学家。三高毕业后,在本村任教一年,考人川至中学后,因闹学潮转人崞县中学。1924年毕业,考到北京朝阳大学此时与鲁迅、高长虹等有所来往,增强了对文学的兴趣,并创作了散文集《夜烟》、中篇小说《大雾》等。1925年自费到法国马赛、转巴黎留学,1929年考入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专攻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史。1936年,完成博士论文《杜赫德之研究》获得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与梁佩云在瑞士结婚。

闫宗临史学文集

七七事变后闫宗临报国心切,毅然辞去伏利堡的高薪讲学职务,回国任山大历史系教授兼主任。之后,又相继在广西大学、桂林学院、中山大学任教。

1950年8月,回山西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山西师院副教务长、研究部主任,山西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还先后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代表、山西人民委员会委员。

文革中,闫宗临受冲击迫害,造成偏瘫,卧床不起,但他襟怀宽广,还进行书籍翻译,自号”铁牛老人“。1978年10月5日逝世。根据其生前表现及要求,山西省委文教部批准,追认为中共党员。

闫宗临一生热爱党、热爱历史科学和教育事业。主要著作有:《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州文化史论要》、《巴斯加尔传略》、《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还有《佛国记》等9部专著手稿尚未出版,文学作品有《打圩田》等短篇小说多篇。

编辑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胡润先贤文化传播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100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