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 很少有人知道

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 很少有人知道

时间:2024-01-22 16:49:49

相关推荐

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 很少有人知道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为了不让这些俗语丢失,慢慢地也出现记载这些俗语的载体,《智囊全集》就是载体之一。

我们经常老人劝诫说“人在做,天在看,其实这句话就是从《智囊全集》中延伸出来的

原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和作用都跟“人在做,天在看”差不多:其实就是劝诫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图去隐瞒真实情况,不管你做什么,上天都在看着你。

还有一句我们经常听到的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做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做。不然早晚都会被别人知道,何况还有天上的神明在看着你。

其实,这两句话都是对《智囊全集》两句经典的传颂,我们经常听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在清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

清朝叶存仁,做了三十余年的官。他离任时,手下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等至夜里避人耳目。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拒礼而去。

为什么叶存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

这说明叶存仁知荣辱、讲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名誉、形象的事,因此,他“不畏人知畏己知”

后来“不畏人知畏己知”就被大众所传颂。

冯梦龙在收录这些内容时,就把两句收在了一起,被大众所熟知。

这些俗语都是老祖宗通过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以来的智慧沉淀。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从此处得来的了

其实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对自己未免也是一种提升。《智囊全集》里的智慧就很全面,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曾国藩就曾经在看到《智囊全集》这一句话时感慨有加,曾国藩之所以能从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一路官升10级做到武英殿大学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

而他获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读《智囊全集》。

曾国藩曾说:"每当夜深人静时,方翻此书,细细品味"。可见,曾国藩是非常喜欢《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翻阅,慰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就连我们熟知的大才子纪晓岚也熟读此书,甚至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状态!

曾经读过智囊的康熙,乾隆皇帝,还将其称为“国之利器”,让大臣们学习,不能随便传阅

所以想要智慧还是得多读书,那么这本《智囊全集》就是最棒的选择。

由于原著是文言文,很多朋友读着不尽兴,所以我推荐大家阅读文白互译版的《智囊全集》,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话将原文进行翻译,更是将作者冯梦龙的点评都完整的收纳,注释详尽,更容易读懂。

价格不贵,上下两侧仅需59元,一顿饭钱,你可以获得满满的智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