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被后人误会解读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 导致复圣颜回被低估

被后人误会解读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 导致复圣颜回被低估

时间:2019-03-07 03:19:34

相关推荐

被后人误会解读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 导致复圣颜回被低估

三千年前的大成至圣孔老夫子,有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其中年纪轻轻的颜回,是孔最钟爱的弟子。

但是后人对于颜回的认知,都是比较片面且简单,作者认为,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所在,就是后人对于孔老夫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有,所以才有后世错解颜回的结果。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三千年轻前,细细探究一下:孔子和鲁哀公那段被错误解读的对话,还原一个丰盈而真实的颜回。

一、颜子简介

颜回(公元前5—公元前481年),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鲁哀公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二、对话还原

两千五百年前,一次载入经典的问对,发生在鲁哀公和孔子之间。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 雍也》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呢?

孔子回答鲁哀公说:有一名叫颜回的人好学。为什么说他好学呢?

孔子继续解释:他不迁怒、不二过,这是他好学。

颜渊好学,但不幸的是天妒英才,他已经离世。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三、千古玄机

我们需要注意这一句话:孔门中好学的弟子很多,其中就有七十二贤人,哪一个不是好学勤奋的人呢?但是为什么孔子只称许颜回好学呢?

玄机,这就在“不迁怒、不二过”这两句上面。

1、不迁怒的真实意义:

(1)被朱子浅解了的“不迁怒”

朱子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解释,“迁,移也”。这句话解释的没有问题,迁就是迁移,但再往下解释“不迁怒”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朱子是怎么解释的:怒于甲者不迁于乙。

对甲发脾气,结果乙来了,他不对乙发脾气,不把对甲的脾气迁移到乙的身上,这个叫“不迁怒”。

如果这样讲的话,有修养的人也能够做到。

一般人的毛病是,他正在发脾气,你去了,他也对你发脾气,但是这是一般的人。用这样的境界来解释复圣颜回,那就太浅了。

因为什么呢,稍微有修养的人,他正在发怒的时候,你去找他,他也不大可能把这个怒气迁移到你的身上。这是一般人的修养。有修养的人都可以办得到的。

在孔门之中不单是颜回,像曾子、子贡、子路他们都办得到。

所以这样的解释没有把颜回的境界给表达出来。

(2)不迁怒的真实含意:

那我们再看《论语集解》何晏的批注,他说:“迁者,移也,移有移易延长之意”,这个移是怎么个移法呢,从这里迁移到那里,这叫迁移。孔子讲颜回“不迁怒”,怒气一发作的时候,不再延续了,延续也叫移,《说文解字》上也解释“迁,登高也”,登就有升高的意思。

怒是一种负面情绪,普通人发怒之后,他的怒气会延续、升高,不能制止。这个就是迁怒,而颜回好学,是指学道而言,任何烦恼都是学道的障碍,颜回动怒的时候,马上就能知道。

怒是一种烦恼,就能以忍辱的功夫来制止它,把怒气克服下去,不再继续了。

不使怒气续发,这就叫“不迁怒”。

(3)孔子的观点:

这样讲有什么依据呢?

孔子在《周易 系辞传》上讲,“颜氏之子其逮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逮是达到的意思,颜氏之子就是指颜回;庶几,这个几就是动机。动机就是念头一动的时候,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这个就是孔子讲颜回的境界。颜回一动念,如果有不善的,他没有不知道的,一知道了就没有再去行动的。

有不善,什么是不善呢,凡是烦恼就是不善,怒就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全都是烦恼。这些一起来,颜回未尝不知,一知道这个念头就不再继续,这个叫“不迁怒”,这个是《易经》里面讲的,在《易经》里把这个功夫叫“庶几”,颜回达到了这个功夫。有“庶几”的功夫,才能做到“不迁怒”。

2、何谓“不二过”

“过”,就是无心所犯下的过失,如《弟子规》上讲,“有心非,名为恶;无心非,名为过”,无心所犯下的过失。颜回如果发现犯下某种过失,一经发觉,就不会再犯。这个就是“有不善,未尝复行也。”

像前面所讲到了,做错事情要知道忏悔,什么是忏悔呢?

如果我现在忏悔,明天又犯了;明天犯了,后天再忏悔,大后天又犯了。那样的忏悔没有用。一忏之后,永不再犯,这才管用。所以“不二过”,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你学得不二过,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忏悔的利益。同样的过,后不再犯,就是“不二过”。

3、问对的玄机所在

这一章讲的是好学,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谁为好学?孔子答以: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哀公问的是好学,而孔子答的是好学的结果。

为什么孔子如此回答呢,这个在古代注解中有很多解说,如果就本章的经文来研究,就知道“不迁怒,不二过”,是由好学而来的,好学是“不迁怒,不二过”的前因,“不迁怒,不二过”是好学的结果,也就是说好学而有结果,首先就是不发脾气,儒家讲“征忿窒欲”,佛家讲“熄灭贪嗔痴”,贪嗔痴被称为三毒烦恼,这个瞋心也是很严重,古人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脾气,修心行道绝对不会成功。

【小结】

这里的好学是说知行合一,完全体现在修持用功方面。

不迁怒:颜回一动念,如果有不善的,没有不知道的,一知道了就没有再去行动的。

不二过:颜回如果发现犯下某种过失,一经发觉,就不会再犯。

像颜回这样做到“不迁怒,不二过”,才能够证明是真正的好学。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如果对原文意思理解错误,那不但是自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连带影响后世学人,后果则不堪设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