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孩子 小心”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的父母 可能患了育儿抑郁症

“孩子 小心”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的父母 可能患了育儿抑郁症

时间:2020-10-18 11:16:56

相关推荐

“孩子 小心”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的父母 可能患了育儿抑郁症

我孕期时,就一直关注各种育儿的事情,也一直关注各种孩子的新闻,比如妈妈睡觉时不小心压死孩子、妈妈带孩子出去孩子受伤之类的新闻,每次看到都胆战心惊,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孩子磕碰一下,我都觉得难辞其咎。

后来孩子学会走路后,我更是提心吊胆,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心、慢点、注意安全。”她跑快点,我就忍不住担心“万一摔倒、摔断胳膊、摔破脑袋咋办?”但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已经到了焦虑的地步,而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苦恼时,我读到了美国知名认知行为专家埃米·莫林的《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在这本书里,她明确提到了我的这种育儿行为,其实是一种基于恐惧的养育方式。

埃米·莫林在《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里说:“没完没了的育儿提醒,贩卖恐惧和制造轰动,很容易让你沦为一个育儿抑郁症患者。”

联想我们这一代父母,网络的发达使得各种新闻以及育儿信息满天飞,于是缺少甄别能力的父母很容易就陷入了“育儿信息恐慌”,从而变得焦虑。

当我们基于恐惧去养育孩子时,往往会做出下面这些行为,来看看你是否中了?

1、过度保护

因为害怕,所以父母会限制孩子的活动,比如我,曾经出于害怕,就会减少孩子外出的机会,把她圈在家里,觉得这样会保护她。

2、横加干预

很多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是害怕麻烦,因为如果让孩子自己去做那些事,会比父母帮忙做更麻烦,因而害怕添乱的父母常常会包办孩子的生活。

3、避免不适

埃米·莫林在《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里说:“他们做育儿决定的依据是什么样的选择最不容易引发焦虑,而不是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长远来说最有效。”

所以为了避免内心的恐慌,父母常常会限制孩子。

比如一个妈妈年幼时期曾经溺水过,当她有了孩子后,不是带着孩子学游泳,而是保护孩子尽量远离有水的地方。这样的养育方式就是出于恐惧,而非出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那么,父母们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育儿焦虑,不把恐惧传染给孩子呢?

1、与其一味保护,不如教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埃米·莫林在《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里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平安、健康长大,你就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消除风险上。你要花些时间教孩子学会必要的安全技能。”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与其一味担心孩子总是遇到危险,不如教孩子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

比如每次出现猥亵幼女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因此让孩子寸步不离。限制孩子的种种行动,把心中的恐惧传递给孩子。而是要借此教会孩子遇到危险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2、权衡孩子会遇到什么风险

其实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会有一定风险,所以父母在允许孩子做任何事前,最好先衡量下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这个风险你是否能承受得住。

每个父母对风险承受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用盲目听从别人,最好自己心里有数。

但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持“反对态度”,总要给孩子经历风险、处理风险的机会。

3、增加孩子的勇气,鼓励他克服恐惧

基于父母恐惧养育出来的孩子,会被父母的恐惧感染,从而变得畏手畏脚,不敢轻易尝试。

面对担心怯懦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增加孩子的勇气,鼓励他们克服恐惧,而不是保护他们远离恐惧。

比如有的孩子胆小怕生,不敢坐电梯,父母就会陪孩子走楼梯,而不是鼓励他克服恐惧。

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做那些事,毕竟连父母都不相信他们。

因而父母要鼓励孩子,给孩子勇气,让他们相信,他们其实也可以做到。得到父母鼓励与爱的孩子,自然会鼓起勇气挑战那些困难。

看完埃米·莫林的这本书,我的育儿观被刷新了不少,我不再经常对孩子说“小心、注意安全”之类的话,而是衡量风险后鼓励她去尝试。然后我发现其实孩子真的去尝试后,很多危险并没有出现。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让你心里的恐惧、焦虑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不能对孩子说“小心、注意安全”之类的叮嘱话语,必要的安全叮嘱还是要的,只是父母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上时,其实反映出的是内心对孩子的不自信,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