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 不可夜居古庙”?老祖宗的话有何寓意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 不可夜居古庙”?老祖宗的话有何寓意

时间:2020-03-23 13:49:16

相关推荐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 不可夜居古庙”?老祖宗的话有何寓意

文:杨太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关注】

有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纵观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文明海洋,一点一滴都是前人用血泪与教训为我们积淀而来。老祖宗将亲身经历的经验与教训采用笔录或者人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以供后人参考。可以让我们在为人处事与日常生活中少走弯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前人总结了许多蕴藏着人生哲理的经验,由于古代百姓生活水平低下,大多数平民连温饱问题都亟待解决,更别提上学。诗圣杜甫有首诗曾这样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句话十分形象生动的概括了古代社会的真实状况,古代统治者看重三六九等,所以现在穷不过三代的道理在当时社会并不成立,贫富差距是普通百姓与贵族之间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上学一般都是贵族人家的子弟,普通百姓只要能维持生计便以满足。但是书本可以学来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于贵族子弟的培养只局限在了书本之上而缺乏实战经验,但是平民百姓则恰恰相反,他们没有书本做依托,只能依赖于亲身体验得出经验,找到规律经验又缺少知识涵养,所以他们留下的经验一般都是简言意骇的大白话。不正应了那句古话:话糙理不糙。所以当你一筹莫展时多读读老人言,领悟其中的道理,一定会使你终生受益。

在古代当你离家时,家中老人定会交代: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听到这句话大家脑海中可能都会浮现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故事虽为一段佳话,但是细想妖魔鬼怪可能出现在古庙之中就不免一阵冷颤。那么不可夜居古庙会不会有这一原因呢?

古代科学技术水平滞后导致人们的认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文化水平程度不高,许多天灾人祸都扑朔迷离,百姓们将一些无法解释的事件归结为神魔旨意,而这一观念便于帝王统治天下,于是便产生了封建迷信思想。

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以地方为代表的百姓开始为祖先建立庙宇,最初意为悼念先祖,后经过思想观念的转变,衍生出许多意义不同的庙宇,大多数为人民祈愿所建。

但是古代战争频繁,百姓生活自顾不暇,便无心祈愿,庙宇也逐渐荒废,老人认为庙宇最初由于人民的美好祈愿供奉了一方神灵,镇压了妖魔,现在百姓不再供奉,神灵离去,妖魔自然霸占古庙,所以才会有不可夜居古庙一说。

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并非只有妖魔之说。古代的马车相较于现代的汽车是极其落后,更何况马车只有大富大贵的家族才消费得起,寻常百姓出门只能靠步行,所以古时的秀才进京赶考都要提前一个月出发。

不像现在只要有手机和身份证,到哪里都非常方便轻捷,古时不然,他们要带一路的盘缠与粮食。古时天高皇帝远,于是便有一些强盗专门抢劫夜宿古庙行远路的书生,他们手无缚鸡之力,每每被抢就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相对于古庙而言,荒坟虽然可怕,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克服心中恐惧,荒坟就比古庙安全,夜晚的荒坟尤为安静而且伸手不见五指,一有风吹草动便可以从睡梦中惊醒。古代多战役而且户籍制度普及不完整,所以在杂草丛生的野外随处可见荒坟。而且夜宿荒坟的想法出其不意,就算强盗可以想到,但是行盗多年的他们也不愿去这种地方沾染晦气。

古庙一般远离百姓的日常居住地,而且荒废多时,杂草丛生,大多数成为了虫蛇野兽的居住地,白天看起来并无异样,到了晚上野兽出现觅食,这时候看见夜居书生就会发起进攻,文弱书生连强盗都打不过更别提野兽了,只能沦为腹中之食。

另外古时的建筑不似现代,钢筋混凝土造出的房子居住几十年不在话下,古时的建筑一般以黄土为墙、瓦片为顶,牢固性有待考究,又被废弃多时,墙瓦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又缺少百姓的定期修葺,墙瓦早已松动,如果行人夜居其中不甚遇到阴雨天,古庙极大可能会倒塌威胁夜居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出门在外要处处小心,前人留下的经验虽然简言意骇但却终生受益,千万不可大意当成耳旁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