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去甘肃张掖 看七彩丹霞

去甘肃张掖 看七彩丹霞

时间:2018-09-21 17:40:10

相关推荐

去甘肃张掖 看七彩丹霞

早上起来走出酒店,发现祁连县城就坐落在大山里,在县城里抬头就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大山。一大群乌鸦聚集在酒店对面的屋顶上,把房檐差不多都站满了。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至少在唐以后,乌鸦都被视为不祥之鸟,避犹不及。但在藏族聚集区,乌鸦常常是被当做神鸟来崇拜的。因此说,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遇到这么多乌鸦鸣于檐上,应该是大大的吉兆。

不到7点,我们已经从祁连县城出发,目的地是甘肃的张掖丹霞景区。这一段大约有240公里,大概需要4个小时左右,前半段依旧是在祁连山脉中穿行。

今天是个大晴天,碧空如洗,没有一丝云彩。行车80多公里后,我们告别青海,进入甘肃的民乐县。民乐一带在历史上既是胡汉各民族来往征战的地方,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这两天降下的大雪,给道路两侧的山峰披上了银装,让雄伟的山峦浸染上了些许韵味。早晨的阳光撒在路边被霜雪覆盖的草木上,闪着点点银光,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我们大家对沿途风光的高兴致,让贴心的导游和司机再次停车,请大家下车拍照。尽管早上的温度有些低,但呼吸着带有冰雪味道的洁净空气,饱览着周围起伏的群山,大家还是兴奋不已,几个年轻人忘情地大声呼喊起来。

海拔超过3600米的俄博岭银装素裹,山路已经被白雪覆盖,有些路段甚至出现了冰雪路面。我们的旅游大巴司机是位非常有山地冰雪路面行车经验的师傅,手法娴熟,操控得当,把个长长的大巴车在冰雪路面上开得稳稳当当。

前方一辆私家车显然已经不知所措,在镜面一样的路面上做龟速运动。一辆对面驶来的黑色捷达失去控制,把左前轮卡在了边沟里。路边河滩上,一辆白色轿车仰面朝天翻扣着,几个人正在等待救援。下山的路上,对面车道上的一队大货车停在路边,不敢上山,估计是在等待艳阳高照,气温升高,路面冰雪融化后再走。这次翻越冰雪覆盖的俄博岭,是自己有生以来感觉最惊险的一次。

在冰雪路面上行车让人心惊胆战

11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并在景区附近的餐厅用餐。这家餐厅上菜非常慢,让我心急火燎,因为我实在担心此时此刻的蓝天白云好天气会在下午突然变成阴天下雨的坏天气。

11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并在景区附近的餐厅用餐。这家餐厅上菜非常慢,让我心急火燎,因为我实在担心此时此刻的蓝天白云好天气会在下午突然变成阴天下雨的坏天气。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在我国有广泛分布,其命名地为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丹霞地貌的概念主要由中国学者冯景兰、陈国达、黄进才、曾昭璇、李见贤和彭华等人提出。从1928年矿床学家冯景兰在韶关注意到丹霞这一独特地貌景观,到地理学家彭华对丹霞地貌进行大家比较公认的定义,前后经历了70多年。丹霞地貌的概念也由最初的堡垒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山峰、峰丛的红层地形,逐渐演化、扩大为以陡崖坡为主要特征的红层地貌,定义范围有所扩大。

张掖丹霞地貌应该是“丹霞地貌”定义范围扩大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如果按照丹霞地貌的最初定义,张掖的这些彩色丘陵至少在形态上并不符合丹霞地貌的定义特点,以至于现在仍有一些介绍张掖丹霞景观的资料把张掖丹霞描述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

如此绚烂之美让人陶醉

张掖七彩丹霞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比较另类的美,这里的山不再是青色的,而是多彩的,并且是大色块的暖色,色彩斑斓得让你从此会一改对山的概念。以往我们形容山只能用“多姿”、“雄浑”这样的词,但面对七彩丹霞你一定得加上“多彩”、“绚丽”才算对得起眼前的美景。

你看出了几彩?

大珠小珠落玉盘

如果眼前的山峦仅仅是被涂抹上了浓重的颜色,其实还不足以令人称奇叹妙,奇就奇在那些因山体内部应力变化而形成的奇妙褶皱,妙就妙在这些褶皱的放浪形骸和倜傥不羁。

还是这样的山,在人们未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它的时候 这里只能用贫瘠、荒凉来形容,因为这里少有草木的生长,更难觅水的踪影,既不是放牧牛羊的理想之地,也不是种植稻谷的肥沃之邦。而一旦人们将其纳入美的范畴,投以欣赏的眼光,贫瘠和荒凉都会被奇绝、旷世等赞美之词所取代。

景区公路路面设计成棕红色,和七彩丹霞的的景色浑然一体。

游览好张掖七彩丹霞需要天气的配合,一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是七彩丹霞展现美丽风姿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让七彩丹霞的色块更明快,而蓝天、白云则可以让以红、褐、深黄为主色调的景观得到更好的衬托。是所谓“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在我们的行程安排中,下一站嘉峪关是个自费景点,而且要看到达嘉峪关的时间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安排游览嘉峪关。和同团大部分游客一样,我和女儿也希望去嘉峪关看看,因为毕竟千里迢迢,机会难得。为了满足多数人的要求,导游决定提前从张掖出发,争取给大家挤出一点时间游览嘉峪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总感觉导游始终都很犹豫,执行得不够坚决。最终的结果似乎也印证了我的怀疑。

张掖到嘉峪关,一路向西。高速公路两侧是茫茫的戈壁,远处是起伏的群山,单调的色彩和景观让人很快就产生了视觉疲劳,游客们大多昏昏欲睡。即使是在今天,已经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达的河西走廊依然人烟稀少,来往的车辆也不是很多。间或出现的绿洲一再提醒人们,这里远非蛮荒之地,千百年来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一直在这里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有些时候是战场,但更多的时候这里走过的不是旌旗烈烈的军队,而是驼铃阵阵的商旅。战争、冲突不过是民族、国家之间偶然激起的浪花,国家交流、民族融合永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眺望远方,我突然想,我们今天所走的路应该和当年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北击匈奴、玄奘西天取经所走的路高度重合。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是肩负使命而去,我们则是怀揣休闲而来。

将近7点抵达嘉峪关市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距离嘉峪关景区关门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导游征求大家的意见,只有两位老同志和一位一路上一直被内急困扰的大哥表示一定要进景区去看看。导游和司机再次展现了他们的贴心服务。导游说,她带的团因为多次都是在傍晚才到达嘉峪关市,即使去游览嘉峪关,也是匆匆忙忙。为了弥补大家来一次嘉峪关市却看不到嘉峪关的遗憾,她和司机找到了一个可以眺望嘉峪关城楼,却不需要花钱的好地方。如果大家想去,她和司机可以带大家去。说心里话,我对导游的话将信将疑,甚至断定其中可能有诈。女儿问我去不去,我说看看也无所谓,大不了给咱带到购物店,向咱推销点东西。

送走三位“执意”要进景区的团友,司机开着车三绕两绕把我们带到了嘉峪关景区西面的一个小山坡上。从小山坡上东望,暮色中的嘉峪关城楼和南北箭楼清晰可见。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地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咽喉部位,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商旅必经之所。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其兴建标志着中原王朝对西域大部分地区的自动放弃。眺望完嘉峪关,司机即把大家送回了酒店,我揣测的进购物店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说到嘉峪关,我与之还有一段小姻缘。上个世纪80年代,我正处在“集邮”的疯狂时期,热衷于收集各地的邮戳。当时给嘉峪关邮局写了封信,说明自己想收集“嘉峪关”邮戳的想法,并在信里附了一张已经贴好长城图邮票的纸片和一个写好我收信地址的信封。大约十天后,我收到了那封我写给我自己的信,信封上的邮戳清晰、端正。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信封里竟然还有一封用公函信纸写的信。信的大意是,邮局按规定不能在空白纸卡上使用邮戳,故在我寄去的信封上仔细加盖了邮戳,希望能满足我的要求。嘉峪关邮局的同志如此认真、周到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是嘉峪关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入住酒店后,我和女儿出来出来寻找解决晚饭的地方,被告知要吃当地特色一定要去“大唐美食街”。“大唐美食街”很大,也很热闹,满街筒子都是烧烤的味道。我不喜欢烧烤,只想来碗拉面之类的赶紧填饱肚子,结果在一家店里受到了冷落,半天也没人搭理我们。在旅游城市吃晚饭被店家“婉拒”,这还是第一次。这是对嘉峪关的第二个印象,一个坏印象。有驴友知道了我的遭遇,安慰我说,嘉峪关人应该不差,问题在于那些在嘉峪关经商开店的人中有许多外来人口,这些人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奸邪之徒。

早上7点半,我们离开嘉峪关市,前往本次西北之旅的最后一站——敦煌。在嘉峪关市的停留时间总共只有12个小时多一点,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嘉峪关市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吃饭、睡觉。按说,嘉峪关景区对许多游客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因为嘉峪关毕竟和山海关有着差不多的知名度,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行程安排,只把嘉峪关市当成一个歇脚的地方,没能安排出充分的游览时间,显然不够合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