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与城市活力的探讨——暨《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 骑行特征报告》联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与城市活力的探讨——暨《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 骑行特征报告》联

时间:2021-11-15 07:50:21

相关推荐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与城市活力的探讨——暨《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 骑行特征报告》联

前言

疫情期间市民更亲睐于个体交通方式,共享单车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与美团开展深度合作,对美团单车1月至7月的骑行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联合发布《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骑行特征报告》。

报告追溯了疫情期间北京市共享用户的骑行特征及“城市复苏”的过程。通过骑行特征篇、城市复苏篇、热点区域篇和轨道专题篇等四个篇章,用数字和图片诠释了共享单车、城市及居民生活的关系,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城市综合交通,特别是慢行交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北京“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交通发展,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将本次研究中发现的5个特征进行分享,更多内容详见《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骑行特征报告》,大家可通过链接自行下载。

01

特征一:共享单车的骑行活动逐渐点亮了城市

共享单车的活跃度与疫情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共享单车的活跃度逐步提高,骑行热点区域由医院、大型生活区、超市菜场等周边向常态就业区、轨道站点周边扩散,5月基本恢复至水平,北京这座城市正在复苏!

图1. 美团单车逐渐点亮城市

图2. 美团单车骑行起讫点热力分布变化

02

特征二:共享单车成为恢复最快的绿色出行方式

从2月3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至7月使用量变化趋势来看,共享单车骑行量相比轨道和公交客流量恢复得更快。

春节后第一周(2月3日)至第十四周(5月10日),骑行订单数量始终处于稳定恢复的态势

第十五周(5月11日)至第十九周周中(6月10日),骑行订单快速增长

第十九周(6月11日)至第23周(7月12日)除受新发地二次疫情,骑行量小幅下降

第24周(7月13日)开始,骑行量持续快速增长,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达到103.35%。

图3. 1月13日-7月26日美团单车、轨道、公交周使用量占同期比例

图4 1月9日-7月31日美团单车日订单量变化情况

03

特征三:四个典型功能区骑行量恢复速度存在差异

选取CBD、金融街、中关村、望京等四个典型区域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四个区域用地性质存在差异,骑行量恢复速各有不同。

截止至6月8日,CBD、金融街、望京基本恢复至同期水平。

中关村尚未恢复至同期水平。主要由于区域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及周边教育机构尚未开学。

图5. 重点功能区骑行起讫点热力分布变化

图6.中关村区域骑行热力对比图

04

特征四:新发地二次疫情对市民骑行热情无显著影响

新发地二次疫情期间北京市采取了精准、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城市生产生活未受显著影响。通过热力分析发现。

全市范围除新发地周边外,其余区域骑行热力并未发生变化。24小时分布始终处于正常水平,呈现“双驼峰”特征。

图7.全市二次疫情前后骑行热力对比图

图8. 6月8日、22日、30日美团单车

逐小时骑行订单量分布

花乡街道(新发地所在街道)除了市场及周边封闭管制区域呈“真空”状态外,其他区域与6月8日相比骑行活动依然较为活跃。

图9. 花乡街道二次疫情前后骑行起讫点热力对比

05

特征五:骑行共享单车开始成为更多人的出行习惯

通过分析发现,疫情期间共享单车的使用特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人们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越来越多

疫情期间,单车活跃用户日骑行频率有所上升。活跃用户工作日骑行频次较相比增长了16.3%。

图10. 活跃用户日均骑行次数分布对比

共享单车的骑行距离越来越长

疫情期间,单车平均骑行距离由典型工作日的1.5公里提升至1.9公里。长距离出行比例显著上升,大于3公里的骑行比例由9.6%提升至16.7%。

图11. 工作日平均骑行距离对比

结语

后疫情时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将面临新的思考与挑战,绿色、健康成为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关注重点,为公共交通+自行车(适用于中长距离)、自行车、步行(适用于短距离)的交通出行模式推广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自行车出行,人们的使用意愿高涨。我们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创新发展:

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出行品质,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骑行自行车出行已经开始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北京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先天条件较好,城市道路基本都设置了自行车道。但是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发展,部分自行车空间被机动车侵占,自行车现状出行条件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建议以使用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慢行系统出行品质优化提升工作,通过道路资源重分配、多界面一体化治理等方式强化步行和自行车路权,保障出行安全,提高街道活力,增强城市魅力。

做好公共交通+自行车的接驳衔接

自行车是接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延伸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重要交通方式,数据发现超过20%的订单都发生在轨道站点周边。部分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停放秩序混乱,存在占用步行、自行车通行空间停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自行车接驳品质。建议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既有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停放区设施布局,挖掘周边用地资源,在需求量大的轨道站点建设自行车立体停放库;针对新建轨道站点,依据客流需求和特征,做好自行车接驳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

“共治、共建、共享”营造骑行氛围

共享单车骑行数据显示,骑行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骑车人群正在逐渐壮大,但骑行文化尚未形成,骑车人的自豪感、骑行人的文明骑行行为、机动车的礼让意识等均有待提高。自行车骑行文化的培育需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建议创建“共治、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居民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慢行交通发展,营造“安全、文明、时尚”的骑行氛围。

(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与城市活力的探讨——暨《北京市疫情期间共享单车 骑行特征报告》联合发布通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