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时间:2021-01-05 21:00:16

相关推荐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太阳还没落山,云南省大理州下关人民公园里,年过六旬的王秀英和赵树芳漫步在苍山下,洱海边,尽情享受着难得的好时光。

“春节我回了趟农村老家,村子变得认不出来了,漂亮又干净。村民们的房子像花园一样,生活一样不缺,不仅有医保还有养老保险,生活安逸得很哟……”

如今的大理进入城市发展提升的新时期,“幸福大理”的理念被融入城乡建设的角角落落。大理州委、州政府结合实际,在绵延起伏的海东山地开辟一条大理城镇化发展之路。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坝区面积占6.6%。全州现有耕地562万亩,优质耕地主要集中在坝区。全州土地资源呈现人多耕地少、山地多平坝少的特点。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先后落户大理,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作保障。近年来,保护耕地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进一步加剧。

面对上述矛盾,大理人顺大势,识时务,因地制宜,从主动保护优质耕地出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将城镇建设和保护古城,保护苍山、保护洱海结合起来,向荒芜千年的海东山坡要地要发展空间,把“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当作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来追求,开辟了一条保护优质耕地,建设用地上山的城镇化道路。

正如大理州委书记尹建业所描述的:“建设一个临海、靠山的美丽山地城市。”

放眼那一派水光山色,洱海、苍山,他们引以为豪——如此多娇的大理,如此幸福的大理!山登绝顶人为峰。

“山地城市”建设的源起、做法及特点

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高度。

云南的山有云南的形,云南的水有云南的韵。

9月,云南省政府在大理召开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作出了将大理建设成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大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3月,云南省政府又召开大理专题工作会议,作出了以“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为核心,全力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大理州大胆探索“保护坝区农田、保护田园风光,工业项目上山、城镇建设上山”的“两保两上”城乡建设发展新思路,向山地要空间、向山地要生态、向山地要发展,在大力保护坝区良田好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山地推进城镇建设,初步走出一条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新路子。

大理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大理地方特色的“山地城镇”建设路子,努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山地城镇”,描绘一幅和谐画卷。

一是倾心城市建设,开发海东,雕琢独特家园。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年来,大理州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就是向山地要资源。大理州大理市被狭长的洱海一分为二,洱海以西是云南省少有的黑土层,近15万亩坝区优质耕地庄稼繁茂,四季花开;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洱海东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这种山地,连桉树都难以生长,更谈不上种粮种菜了。

大理州委、州政府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海东山地城市开发建设,坚持保护洱海优先、保护海西、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到,海东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城市人口;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可容纳25万城市人口,把海东片区建设成为特色浓郁、高品质的高原山地生态城市样板。

为加强海东山地城市建设开发的步伐,大理州专门成立了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从州级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攻坚克难。以规划管理、基础设施、产业支撑、招商引资、保护利用、新区管理为抓手,创新了运行机制,下大力气,用足用好政策。

在行政审批机制方面,大理州委、州政府授予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州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了“一线决策、现场指挥、驻地审批、包干报批、跟踪问效”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机制,切实落实好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项目审批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审批、报批、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项目落地实施。

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大理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难题。落实州、市按各50%的比例筹集不低于4亿元资本金用于支持建立海东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同时,建立了土地开发收储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专业银行和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另外,与云南白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发合作,共同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到目前为止,海东“山地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7亿元,平整后收储土地3万多亩,云南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和省政府大理专题工作会议确定的城市路网、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环保、教育等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滇西技师学院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先后落地,一些机关、学校和单位已陆续迁往海东。海东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区一号、二号公路迅速推进,东环海公路基本贯通,城市架构逐步拉开,为海东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丰富城市内涵,保护海西,描绘锦绣江山。以“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为核心,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是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践证明,这个决策部署完全符合大理州实际,为大理州加快城镇化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规划为龙头,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随着滇西交通中心的逐步形成,大力发展卫星城镇,抓好漾濞、祥云、宾川、弥渡、巍山、洱源等县城建设规划修编,构建以大理市为中心,周边六个县为补充的“1+6”滇西中心城市群和半小时经济圈。这有效拓展了大理城市发展空间,缓解了苍山洱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难题。

保护海西,就是保护大理的历史和文化。大理古城在海西,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按照把海西片区打造成为“农耕文化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康体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划定田园风光保护控制区,全面实施村庄规划,全面实施海西田园风光保护、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和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有效遏制了田园风光被蚕食、农村耕地乱占乱建的现象,使海西片区15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保护海西,就是保护大理的可耕之地和生命之源。大理可用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洱海以西、苍山脚下的坝子。大理州委、州政府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使用卫星监测技术,强化对海西土地的保护。坚持工业发展向工业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发展向山坡荒地集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全州共规划建设12个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80平方公里,已建成20平方公里。其中祥云财富工业园区、洱源邓川工业园区、鹤庆兴鹤工业园区等8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均建在荒山荒地上,极大地促进了耕地节约。

三是致力统筹发展,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大理州以农民工进城落户为突破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了中小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教育、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农村土地管理等机制,落实好各项权益保障措施,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同时,大理州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加快了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和“空心村”改造,实施了新一轮12个中心集镇、24个中心村、36个示范村建设,抓好130个省级重点村和18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大理坚持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实施了大理市下关旧城区大规模改造提升工作,在大理市下关镇下庄村开展了“空心村”改造试点工作,在祥云县、宾川县启动了“城增村减”试点工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