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风味人间》力压《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这才是在做美食纪录片!

《风味人间》力压《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这才是在做美食纪录片!

时间:2024-03-08 04:11:21

相关推荐

《风味人间》力压《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这才是在做美食纪录片!

心心念念的《风味人间》如期开播,依旧是熟悉的画面,熟悉的节奏,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旁白。看的时候总能把人带入美食的世界,难以跳脱。第一集采用时空穿插的方式讲美食,而不是美食背后的故事。正如很多吃货所讲“不要让美食承担太多,我们只需要美食本身”。

中国人向来看重艺术作品所承担的伦理价值,所以我们称之为国之重器的一般多为礼器,比如毛公鼎,散氏盘,都是因为文字背后蕴含着一个国家的伦理观。但关于美食,我们只想看美和食。总的来说,陈晓卿没有让我们失望,这确确实实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作为美食,本质是食,但排在第一位的还应该是美。

介绍美食原产地的大场景总是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人,物,景尽收眼底。尤其通过这样的大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作为食材地的珍贵与特殊。碾转、巴楚菇、冷笋的“美”都因为他原产地的特殊性而出现口味的独特性。俗话说“好山出好茶”,食材讲究,美食才能讲究。

选麦+脱粒+入锅汆超(这个环节不会把所有的水分都去掉,而是保留少量水分,方便石磨碾磨成型。相当于干面粉加水。)+碾磨成型+油炒或蒜拌即可。这种用镜头语言加工美食的方式会让观众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感,而这种参与感会让美食的“美”增加一个维度,体验美。

其实这也是一些时尚餐厅把后厨设计到显眼位置的目的所在。碾转,一种特别有地域风味的美食,真的不是在各地都可以吃到,因为他是一种非常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食材。老了口感差,嫩了不成形。虽然没有吃,但小时候有过烧青麦的经历,想来口感应该类似于夹生的米饭,有嚼劲,有麦香。加之其他佐料的辅助,想想应该会很下饭。

炙烤爆裂的声音,美食翻炒的声音,食材挖掘采集的声音,食物被切割的声音,炖煮声、捶打声、刀切声、油炸声,声声入耳,美味入心。这大概就是吃货们最喜欢听到的声音。

声音在美食方面带给我们的关于美的体验绝不亚于视觉语言,因为声音可以唤起我们对于美食的另一种记忆。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递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先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应该说陈晓卿非常懂美食,也非常知道要如何表达“美”食。

如制作火腿肉的时候为了探究盐分如何与腿肉发生反应,用的就是显微拍摄技术。这似乎让我们探究到了火腿美味的本源:时间与食材的联姻。国外美食加入,丰富美食体系,反衬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风味人间》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国外美食的加入。火腿、土豆、大闸蟹,对于不同的食材,中华美食和其他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不仅是美食文化的不同,更是哲学观念的相异。

大闸蟹,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材,因此在加工方法上可谓“动足了脑筋”,蟹黄、蟹柳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食用方法。在《红楼梦》里吃螃蟹还有专门的工具——蟹八件。一套工具不仅是工具本身,更是工具背后的饮食文化。而荷兰人基本上很少吃螃蟹,在他们看来螃蟹肉可以实用的部分非常少,因此不值一提。

同样是火腿,中国人对于火腿的处理也呈现出一种“私人定制”的高端感,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而西班牙的火腿肉虽然加入了很多“讲究”,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都是华而不实的,只有美食本身才是我爱。

陈晓卿还是给了我们很多惊喜的。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题材选择上的重复,火腿,竹笋在《舌尖上的中国》都已经出现过;讲故事的方式也是延续了《舌尖》的传统,等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