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让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守护“泉”民健康的坚强堡垒 第A03版:特别报道 期 济南日报

让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守护“泉”民健康的坚强堡垒 第A03版:特别报道 期 济南日报

时间:2018-07-12 06:41:29

相关推荐

让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守护“泉”民健康的坚强堡垒 第A03版:特别报道 期 济南日报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维护城市整体安全的关键举措,是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康养济南”和推进泉城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政协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由市政协社教卫体和法制委员会会同市卫健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商量。近日,市政协主席雷杰主持召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专题协商会,11位全国、省、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作了口头及书面发言,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省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 雷杰

首先回顾一下卫生防疫体系转变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历程。1953年开始,全国逐步建立起卫生防疫站,初期卫生行政部门是一体的,既有业务工作也有行政职责,职能以传染病防治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染病防治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面临着转变。为此,全国提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概念。2002年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正式成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去行政化,成为纯粹的事业机构,但是在传染病防控、应急、免疫规划等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其次,公卫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和发挥疾控中心的主要功能为社会保驾护航。一是建立能够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强有力的队伍。二是监测预警体系要有强力支撑。现在全省监测预警体系是完备的,但是人为因素无法预料,这就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比如信息如何顺畅传递等。三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疾控体系面临很多困难,社会认可度相对偏低。改革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社会服务的职能实际上已经弱化,为此好多企业开发新产品时需要进行检测,却无处可去,这在全国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现在亟需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宣传、推介疾控,让社会各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由于社会认可度不够,疾控中心引进人才也连连受挫。引进人才情况省级比市级好一些,市级比县级好一些,基层基本处于人才匮乏状态,而且人员待遇低。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队伍,能够应对任何与公共卫生相关联的突发事件、像“特种部队”一样的硬队伍。作为疾控中心,应该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首席专家。首席专家是可以全国招聘的,这也为引进人才打开了思路。

目前,常态化的联防联控机制变得更为重要。疾控体系应该发挥它的独立性,和任何单位合并未来都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设置,主要功能是综合协调、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新闻宣传等,无缝隙、全方位做好联防联控。

总体来讲,我认为未来疾控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着公众的健康需求、党和政府的需要来谋划和勾勒整个体系和机制,应该让疾控体系除了传染病防控这些基本的职能以外,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样有利于疾控体系未来的发展。

防范突发疫情“医疗挤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 杨文

济南应是一座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是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从容应对、井然有序的城市。建议:一是顶层着眼,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体系设计。完善智能协同的监测预警系统、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要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予以不断完善、改进维护。二是从日常着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应急医疗救助机制的支撑,提升应急反应的水平和能力。借鉴上海做法,针对不同特点的突发疫情,制定相适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借鉴杭州做法,编制平战结合、储用结合、条块结合、虚实结合的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借鉴湖北荆州做法,建设公共卫生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检验中心。三是供给侧发力,夯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能力。加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常态化建设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提升运行质量和基层防控能力,培养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四是需求侧引导,从“大公共卫生”的视角加强社会治理。实现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和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两手抓,科学精准使用医疗资源。

完善立法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化水平

——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常委、段和段(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 王玉亮

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必须有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建议:一是积极跟进上位法的完善工作,制定《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疫情防控中成熟的经验做法纳入其中,对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法定化,依法授权,明确执行封闭隔离的实施单位及权责,明确行政应急性原则。二是制定并完善战略储备法规,推进国家储备和储备设施建设法治化。三是加快推进大数据立法,尽快出台《济南市大数据管理条例》,统筹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完善数据提供、共享、授权等安全监管制度,守住数据安全保障线。四是加大普法力度,将“公共卫生应急法规”纳入必要宣传内容,让公民明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法定义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习制度。五是依法确立社区的职责定位,实现依法治疫。

提升大型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院长 吕涌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将会增加,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建议:一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政府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开展疫情知识教育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健康生活教育和健康知识传播,倡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落实全科医生和分级诊疗制度。上级疾控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培训,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大疫情的预警灵敏性、报告及时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协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三是加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综合医院将感染性疾病诊治、微生物病原体检测、院感控制结合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感染学科。四是大型场馆建设前要做好公共卫生应急使用设计,对已建成的大型场馆,根据目前布局情况有计划地改造,以备“战”时所需。

加强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李士雪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职责是预防疾病发生或把传染病控制在暴发最早期。建议:一是强化公共卫生体系顶层设计,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救助、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的行政管理职能。制定出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二是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体制,将疾控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部分,创新疾控体系运行机制,明确不同层级疾控机构功能定位,加强标准化建设,建设济南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三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化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疫情信息分析研判、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机制,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全面提升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医疗卫生共同体。五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济南市疾控中心和山大公卫学院联合成立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培养一批国家紧缺的高层次复合型研究生层次人才。从济南市选配疾控机构的一线人才,充实山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立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济南市长期合作的公共卫生继续教育机制。六是改革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把经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把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构筑医防融合的新型卫生服务三级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核心竞争力

——市政协常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阮师漫

加强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人才先行。建议:一是从打造一支合格的“公共安全部队”的高度,来设计队伍建设体系。学习借鉴将公共卫生专业设立在综合大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先进经验。二是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链前移至学校教育阶段,由市疾控中心组建济南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与驻济高校共建济南市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师资互认、双向聘任,实行本科生、研究生一贯制培养。三是积极引入医药卫生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促进疾控队伍重组蜕变,打造专业化、应用型人才梯队。建立疾控部门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实战化应急演练、培训机制。四是尽快落实疾控部门“空编补齐”工作,加大疾控中心自主招聘权。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参考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同等职称平均薪酬水平设定疾控人员待遇,实行由财政保障的增量绩效机制。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按不低于编制5%的比例设立疾病预防控制首席专家席位。五是系统化、常态化宣传公共卫生队伍,提升公众对公共卫生的认可度。

加强基层防控治一体化建设筑牢群众身边的健康安全防线

——市政协委员,槐荫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徐宾

此次疫情,卫生防疫、基层防控系统遭受了突出其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认真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建议:一是加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出台全市统一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开展对口支援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在社区医疗机构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二是建立区域性防控治一体化综合医疗中心,打造应对公共重大突发疫情的应急救治平台。在济南市选择三至五个防控治一体化综合医疗中心,同时每个区县都建立一个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医疗中心,形成上下贯通的网络。三是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机制。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基层社区(村居)应急联动机制,优化传染病救治床位资源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应急腾空机制和流程。分层级建立专业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员队伍,分层次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预案的动态改进。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力度,组织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和健康素养。

发挥网格化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历城区政府副区长 付修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社区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基础,认真完成信息摸排、社区管控、为民服务等工作,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建议:一是实现网格的精准化,统一各类社会治理网格设置,整合现有网格服务管理资源,充实新设网格力量,健全“一张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体系,构建各方联动更加紧密、源头治理更加有力、服务管理更加精细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二是提升网格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和全方位的管理。三是强化网格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性,从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入手,将相关部门健康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居住地网格化全员人口健康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融合协同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实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持续完善疫情防控功能以外的相关业务流程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工作,实现“上下呼应、一呼全应”的事件闭环流程。推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筑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市政协委员、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 任兴业

建议:一是重视医院感染疾病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常态化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救治体系。二是推进感染性疾病科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接诊能力。三是坚持“平战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感染学科。四是用待遇留人,与知名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战略合作,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五是强化信息保障,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及济南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

树立大健康理念推进济南公共健康治理体系建设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杨永辉

建议:一是公共健康治理体系要在服务对象定位、服务链、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硬件”等环节实现关口前移。二是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公共健康治理的融媒体集群,深挖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价值,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化平台有机衔接,发挥融媒体集群在信息互动环节的平台优势。三是依托新型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公共健康治理体系,设立济南市公共健康治理服务中心,推进新兴科技元素与健康治理的深度融合,及时生成居民健康动态的月报、年报。

提升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

——市政协委员、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秦光霞

建议:一是完善和推广使用中医药的相关医保政策,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应急中医药救治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指导小组,加快构建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三是加快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起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放宽执业医师多医疗机构的备案,加快建立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建立中医特色专家诊疗处方库和“共享中药房”。五是加强中医药“治未病”宣传和健康教育。

委员提问和部门回应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历城区政府副区长付修琍提问: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效恩回复:基层卫生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多方“引”,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本专科生,今年拟招收116人。实施学费代偿办法招聘医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今年拟招聘100人。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注册管理。二是着力“培”,提升基层卫生人才水平。扎实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今年将分2批培训临床医生213名。选派二级以上医院业务骨干到薄弱镇卫生院任“业务院长”。推动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上下联通、双向转诊,实现医联体医共体内部人员柔性流动、双向交流。组织乡医参加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高职业化水平。三是科学“用”,激发基层卫生人才活力。稳妥开展基层卫生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督促指导区县落实“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管理机制,保障老年乡医待遇。

●市政协常委、民建济南市委副主委、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王翠香提问:我市在今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市应急局局长、党组书记肖辉回复:当前,按照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分工,我局是“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牵头单位。按照“指挥部统筹、专班化推进”工作思路,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打好应急物资保障攻坚战。一是加强产能储备。引进、壮大一批具有强链补链作用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分门别类建设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储备本土防疫物资企业产能。二是强化实物储备。加强与省应急物资储备库联动,启动市级应急储备库建设。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仓库升级改造,加大自备物资储备数量。三是加大订单储备。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代贮订单,用政府代贮“小资金”撬动应急保障“大效益”。

(本报记者 王希涛 通讯员 刘继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