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贴心娘家人 温润移民家”—铜仁市妇联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贴心娘家人 温润移民家”—铜仁市妇联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时间:2022-09-19 21:33:55

相关推荐

“贴心娘家人 温润移民家”—铜仁市妇联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深化“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等主题宣讲,在安置点开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宣讲到安置点千家万户,强化对群众特别是搬迁妇女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搬迁妇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宣传“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典型事迹,展示巾帼风貌,传播巾帼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搬迁妇女内生动力,坚定搬迁妇女脱贫信心和决心,鼓励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书写精彩人生,赢得自尊。截至目前,在安置点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宣讲 182场次,专家讲座 36场次,参加妇女 7.8万余人次。

“三增”增自立

搭建“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

搬迁安置点的男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基本上是妇女、儿童、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铜仁市妇联多措并举,深入实施感恩励志教育、岗位信息宣传、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巾帼企业、解决家庭难题“五项行动”,助力搬迁妇女实现三增(锦绣女增收、家政女增富、持家女增能)。

市妇联利用《铜仁妹妹仔》官方微信和各级妇联组织微信平台、网站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安置点就业岗位信息,发布信息28期。深入开展“暖心送岗位·搭建致富桥”宣传活动,联合人社部门、女企业家协会和其他用工企业,在安置点广泛开展“留雁行动”招聘会36场次,提高搬迁妇女对企业招聘信息的知晓率。在安置点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活动,组织妇女参加网上家政技能培训,引导搬迁妇女通过从事家政行业创收致富。

今年以来,市妇联联合扶贫、人社等部门大力开展锦绣女、家政女、持家女“三女”培训 2000余人次,并整合资源、争取项目对搬迁妇女开展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培训,进一步提高搬迁妇女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搬迁妇女学会家务料理、勤俭持家、当家理财,增强城市生活本领,拓宽就业渠道,撑起家庭脱贫致富“半边天”。目前,在安置点建设“巾帼锦绣坊” 8个,其中采取“妇联 +公司 +搬迁户”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锦绣女” 2000余人次,带动搬迁妇女居家就业 300余人。

加大与人社部门对接,让符合条件的搬迁妇女应贷尽贷,帮助有创业意愿、有项目方案、有推进措施的搬迁妇女实现创业“致富梦”, 第一季度共发放妇女小额贷款 470万元。

大力实施“巾帼企业帮带计划”,引进万山区AI豆计划项目、沿河县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石阡县宏信服饰有限公司、碧江区孟溪藤编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安置点落户,引导市女企业家到安置点创办产业基地、服装加工、民族手工、来料加工等产业,建立“巾帼扶贫车间”37个,扩大搬迁妇女就业岗位,并主动对接扶贫、人社等部门,对搬迁妇女进行就业培训、上岗指导、合作用工等服务,积极入户走访,了解搬迁妇女在就业和返岗中的难题,实施分类指导,制定服务措施,促进6000余名搬迁妇女就近就业。“现在工作很满意,一个月以前工资是2000多元,现在工资有3000元出头了,还能照顾家庭,挺好的。”,何玉菊从印江自治县峨岭镇搬迁到了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了在城里真正扎下根,她成为了铜仁市景航服装厂的第一批员工,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一步步从员工做到组长再到车间主任,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愈发向好。

“三助”增自信

搭建“连心桥”创建温暖之家

市妇联在易地搬迁点实施了贫困母亲关爱救助、“国奶扶贫”奶粉资助、“花蜜行动”爱心扶助“三助”行动,聚焦搬迁贫困家庭生活难题,搭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连心桥”,提高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35-64 岁妇女“两癌”筛查和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宣传,做好安置点“两癌”妇女调查摸底、登记建档、组织申报等工作,安慰并鼓患病妇女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治疗,用积极的心态战胜病魔。争取到母亲健康快车 3台用于德江、松桃、沿河县医院,提升基层妇女疾病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安置点宣传“国奶扶贫工程”公益项目资助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搬迁家庭申报项目。截止目前,“国奶扶贫工程”项目资助搬迁家庭1600余户,资助金额达1237万元,解决贫困家庭婴幼儿“奶粮”问题,切实减轻了搬迁家庭经济负担。

聚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力量,发放“花蜜行动”公益资金 15万元用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沿河县300 名贫困儿童救助,利用春节、“三·八”、“六·一”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搬迁家庭,关爱搬迁儿童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和”增自爱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搬迁群众从农村走向城市,面对新生活、新环境,家庭矛盾纷繁复杂。市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独特优势”,以法治宣传促和谐、调解纠纷促和睦、纾解情绪促和美的“三和”举措,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搬迁群众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以家庭和谐促进安置点社区和谐。

在安置点开展普法教育, 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贵州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作 发放妇女儿童权益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折页10000 本、 宣传手册5000册 ,提升搬迁群众的 法治意识、规矩意识、集体意识。 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到安置点开展法治讲座23 场,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用群众语言、通俗故事教育 引导搬迁群众 。

利用“ 新市民·追梦桥”妇联工作站, 擦亮“暖心大姐”妇女维权服务品牌,发挥巾帼志愿者 作用,为搬迁群众提供情绪疏导、感情引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 搬迁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减轻压力 。注重 把和谐家庭建设与创建“平安家庭”结合起来, 联合市平安办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身边人宣讲身边事,向搬迁群众大力宣传和倡导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睦邻友善等传统美德,为搬迁群众搭建沟通交流良好平台,把一个个小家庭串连成社区和睦大家庭。

“三新”增自强

搭建“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

“来,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跟着我的节拍,一起动起来……”,音乐响起,人声鼎沸。走进万山区旺家社区安置点,广场上聚集起了很多搬迁居民。伴着美妙的音乐,众多搬迁妇女尽情热舞、一起畅聊,好不闹热。

市妇联采取强化培训速变新市民、培育典型引领新风尚、良好家风展示新面貌的“三新”举措,帮助搬迁妇女早日融入城市、自强奋斗。各地妇联扎实推进“巾帼在行动、温润移民家”志愿服务活动,纷纷招募巾帼志愿者,开展“八个一”培训,心连心、手把手地教搬迁妇女学会使用家电、电梯、银行卡和乘坐公交车等城市生活“本领”。用好“妇女之家”阵地,邀请广场舞老师到安置点帮助组建成立文艺队,教授广场舞,丰富妇女姐妹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由村民向新市民转变,更快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深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评会、推选会、文艺汇演等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向善向美。

广泛开展“巾帼爱家·共享美丽家园”活动,引导搬迁妇女操持家务、清洁卫生, 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环境等,以家庭文明促进安置点的社区文明。深入开展“最美巾帼奋斗者·同心共圆小康梦”主题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引领搬迁群众弘扬文明新风尚。

家庭是妇联重要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工作的主战场。制定下发了《铜仁市关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家庭教育“七进”活动、“一封家书传寄深情·优良家风助成长”家书传家风家书征集活动、“幸福家”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寻找“最美家庭” 208户,评选市级“文明家庭” 77户,通过这些活动开展,引导搬迁群众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五月,积极响应市委“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最美五月天”活动号召,在安置点开展了多彩缤纷的主题活动,用爱书写搬迁家庭美好生活新诗篇。在安置点新建“小桔灯”亲子阅读书屋 5个,组织开展“小桔灯”亲子阅读活动 120余场次; 5月 15日,在碧江区白岩溪安置点举办了“新市民·追梦桥”——“幸福家”家庭教育“七进”大讲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幸福家”家庭教育“七进”活动序幕,据悉,市妇联今年将联合市教育局、市计生协会将在全市举办“新市民·追梦桥”——“幸福家”家庭教育“七进”大讲堂系列讲座 200场,其中,全市 14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将实现全覆盖,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为搬迁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印发了《市妇联关于开展“新市民追梦桥”——花蜜关爱行动的通知》, 5月 29日,市妇联会同市委组织部、碧江区妇联、万山区妇联在碧江区正光安置点、万山区旺家社区安置点分别举办了欢庆“六·一”温润移民家活动,招募了 91名爱心妈妈(爸爸)与两个安置点 91名搬迁儿童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爱机制,让安置点监护缺失儿童和特困儿童实现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各区县妇联随即纷纷响应号召,向社会各界招募爱心妈妈(爸爸),通过“搞一次爱心慰问、做一次上门家访、吃一回连心饭、过一次感恩生日、来一次亲子阅读”的“五个一”关爱行动,弥补儿童感情缺失,帮扶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深入推进,搬迁妇女创业就业、搬迁群众暖心关爱、搬迁家庭家风建设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让搬迁群众找到了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秀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建好基层组织、完善工作机制,用好“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阵地,充分发挥“娘家人”作用,多做扶贫帮困、雪中送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切实解决“新市民”的后顾之忧,为建设“一区五地”、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巾帼力量。”

主 编 | 陈 静

编 辑 | 周小露

文章来源:铜仁妹妹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