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东北抗联名将熬过抗战却没有躲过一次暗杀

东北抗联名将熬过抗战却没有躲过一次暗杀

时间:2023-06-03 17:56:28

相关推荐

东北抗联名将熬过抗战却没有躲过一次暗杀

1911月2日,李兆麟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原名叫李超兰,乳名小升子。在参加革命工作后,曾先后使用了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篯、李兆麟等化名。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最后一个名字李兆麟,这是他在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打回东北时使用的化名。而其在坚持东北抗战期间使用的令日本人头痛不已的名字,则是叫后人难认难读的张寿篯。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所表现的历史时期,李兆麟用的名字就是张寿篯。不过剧中一口一个李兆麟的叫着,则属于时空穿越,距离历史真实就比较远了。

李兆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而辍学,靠刻苦自学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底子。他受姨父张一吼的影响开始接触革命,与中共地下党员翟乐全结交而确立了参加革命的志向。“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受中共组织派遣回家乡辽阳联络并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从此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他于1932年加入共青团,同年秋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此后李兆麟受命在东北从事宣传革命和建立抗日武装工作,几起几落,与赵尚志、冯仲云、赵一曼、夏云杰、金策、许亨植、戴鸿宾、祁致中等人共同奋斗,先后创建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前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6军、第11军、第三路军,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日寇,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斗争。李兆麟先后担任了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代理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的团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代理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6军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兼第6军军长等职,成为了与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齐名的东北抗联代表人物和抗日民族英雄。

东北抗日联军先后成立了11个军,编为了第一(辖第1、2军)、第二(辖第4、5、7、8、10军)、第三路军(辖第3、6、9、11军),在长期的艰苦转战过程中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块活动区域。其中坚持南满斗争的第一路军所属部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魏拯民、李红光、王德泰、曹亚范、陈翰章、金日成等;坚持北满斗争的第三路军所属部队主要领导人有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夏云杰、金策、许亨植(即李熙山)、戴鸿宾、祁致中等;坚持吉东斗争的第二路军所属部队主要领导人有周保中、陈荣久、李延禄、柴世荣、崔石泉(即崔庸健)、李延平、汪亚臣、景乐亭、李荆璞等。李兆麟,就是抗联第三路军创业发展时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1933年秋,李兆麟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化名张寿篯到珠河巡视工作,这时第一次见到了赵尚志。此前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赵尚志受命来到珠河,化名李育才进入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1932年11月,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巴彦游击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这一时期,赵尚志在传播革命思想,培训干部骨干,指挥作战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领导能力,被同志们尊称为“小李先生”。他和战友们曾经留下了一张合影,这个坐在前排中间手持马鞭的小个子青年,很难令人将他与后来叱咤风云的抗日大英雄联系到一起。由于满洲省委执行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指示,独立师被迫四面树敌,活动困难,最后遭到日伪军围剿而失败。赵尚志返回满洲省委报告工作,他根据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反而触怒了省委领导,认为他抗拒检查错误,对他予以了错误处分。后来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帮助下,赵尚志与李启东、王德全等人又在珠河县三股流成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由赵尚志任队长,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不久李兆麟就到了珠河,向游击队传达中共中央的“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中描述李兆麟到了珠河后,经中心县委委员赵一曼介绍才与赵尚志相识,这就很是穿越了。实际上,赵一曼到珠河担任中心县委委员已是1934年春,此时珠河反日游击队已经成立半年了,而李兆麟因满洲省委遭到破坏而再次来到游击队并担任副队长也有几个月了。

正是从珠河开始起步,李兆麟与赵尚志等人共同奋斗,创建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6军等队伍,整合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确立了自己在抗联历史上的地位。

李兆麟在少年时期便胸怀报国之志,对于国家软弱无能受外敌欺负的现实愤懑不已,曾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以表达自己欲救国强军的远大抱负。后来他果然实现夙愿,成为了卫国抗侮的民族英雄。

李兆麟的性格严肃稳重,能言善辩,长于勾通协调,具有很强的宣传鼓动能力。他阅历丰富,意志坚强,思虑细致,大局观好,能屈能伸,坚忍不拔,是天生的领导人才。李兆麟协助赵尚志整饬部队,建立并完善党在队伍中的领导,为人艰苦朴素,以身作则,能深入群众,在部队中威信很高。当赵尚志和抗联第6军军长戴鸿宾、第11军军长祁致中等人于1938年初先后过江赴苏联求援而遭到苏方长期扣押后,李兆麟担起了领导重任,组织北满联军实施战略转移,远征西荒黑嫩平原,开辟新区,并成立抗联第三路军,担任总指挥兼第6军军长,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春到1940年初,仅第三路军龙北部队就与日伪军进行较大的战斗40余次,其中击败敌人有30余次,缴获大小武器500余支,攻袭城镇七、八处,破坏火车站3个,消灭敌人250余名。1939年后,由于日军实施的“集团部落”与全面“讨伐”战略已见成效,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了极为艰苦的时期,抗联的许多主要将领和基干部队遭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一时期,第一、第二路军已失去了组织较大规模战斗的能力。唯有第三路军,还有企图心并能够打下敌人据守的县城,由此可见李兆麟的领导能力。

由于东北特殊的斗争环境,中共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几乎没有不遭到上级批判与处分的。李兆麟在1942年写的《张寿篯独立活动经过(履历自传)》中就自称:“受过党六次警告,十二次严重警告,都是政治上的错误。”“我厉行革命工作已经十余年,无论在秘密工作和游击斗争中……未发生过任何动摇,在任何艰巨环境中,都保持自己积极忠实去实现党的指示和命令的原则。”

李兆麟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环境,曾挨过50多天的饥饿,衣服和背囊曾数次被子弹穿透,但却没有受过一次伤,实属奇迹,因而被同志们称为是“福将”。非常可惜的是,这位“福将”捱到了抗战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却又遭到了自己同胞的毒手,身受七刀八孔,不亦悲乎!

从1937年夏至1938年夏,也就是北满抗联第3、6、9、11军激战下江并西征西荒期间,李兆麟与于天放、陈雷、高禹民等战友合作,创作完成了名标抗联史册的《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这就是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留下的不朽强音。据说,当年日本鬼子看到《露营之歌》的歌词时,也表示非常钦佩。

由于东北的日寇势力过于强大,斗争环境极为恶劣,东北抗联部队损失殆尽,大批骨干将领牺牲。为保存力量,经过与苏联方面协商,剩下的小股抗联部队于1941年后陆续转移到苏联远东境内休整。李兆麟与周保中、冯仲云、金策、柴世荣、金日成、崔石泉(即后来的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兼民族保卫相崔庸健)、姜信泰(即后来的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兼民族保卫省副相姜健)、王明贵等幸存的抗联主要将领也先后退入苏联远东境内。经过与苏方进行了协商和争取后,于1942年8月成立了抗联教导旅,编入苏联远东军序列,正式番号为“苏联远东红旗军步兵独立第88特别旅”(也称中国特别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副旅长、参谋长为苏联指派,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步兵营、无线电营和迫击炮连,其中步兵营的军政主官都由抗联人员担任,如金日成、柴世荣、许亨植、王效明、金策、姜信泰、王明贵等,副职由苏联军官担任。在周保中等人的极力争取下,坚持了由中共党组织对抗联教导旅的领导,因而奠定了抗战胜利后该旅随苏军回国效力的政治基础。

在苏联休整期间,周保中、李兆麟等人领导抗联教导旅进行了正规军事训练和特种训练,并组织多支小分队潜回东北执行侦察任务,获得了日军沿边境对苏布防的大量情报,为后来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最后一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一五”光复后,抗联教导旅随苏军分批回国,抢占东北重点城镇,参与军事管制合法接收东北,迎接关内的中共党组织和部队挺进东北,仅剩下的数百人全都撒开了,因而没有留下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回国前,抗联人员都发了苏联军官证书,可以用中苏双重身份进行接触,便于合法开展活动,接管城市。出于保密的原因,每个人都改了名字,“张寿篯”就是在这时候变成“李兆麟”的。

李兆麟回国后,担任了苏军驻哈尔滨市卫戍副司令,协助苏军接管哈尔滨。同时以中共代表身份担任了国民党委任的滨江省政府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中共北满分局成立后,他成为分局委员、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直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的领导。李兆麟利用公开身份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抗联办事处,开展党和群众的工作,积极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抨击国民党当局企图发动内战的阴谋,秘密支援组建中共武装部队,一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李兆麟和苏军方面的关系,得以与国民党方面进行广泛周旋,竭力维持了国共谈判期间的统战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全面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当局坐不住了,对打着公开旗号与他们对抗的李兆麟恨之入骨。于是,国民党军统局滨江组就对李兆麟下达了暗杀令。

据公开史料记载,在几次试图下手未遂后,军统特务又使用了卑鄙手段,诱骗李兆麟误入陷阱。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遇害,身中七刀八孔,景象惨烈,终年只有36岁。关于李兆麟被害血案的详细过程已经有很多文章和专著予以记载,在此就不多赘述了。为了纪念这位抗联名将,经黑龙江省民主政府批准,将哈尔滨市的水道街改名为兆麟街,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198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曾摄制完成过一部彩色故事片《哈尔滨大谋杀》,描写了李兆麟之死的悲壮故事,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找来看一下。

李兆麟将军遗体

通过以上解读,李兆麟作为抗日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他是出生入死的勇士,民族将会永远记住他的不朽功勋。他和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等人一样,虽然有性格及工作方法上的缺点,但对党和民族忠诚,杀敌英勇,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他的功绩是主要的,是不能磨灭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