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网络时代 如何理直气壮唱好主旋律——以军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启示录”系列

网络时代 如何理直气壮唱好主旋律——以军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启示录”系列

时间:2023-07-13 01:53:59

相关推荐

网络时代 如何理直气壮唱好主旋律——以军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启示录”系列

7月6日至7月29日,《解放军报》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启示录”12期专版,以独特前瞻性思维和敏锐时代思考,宣传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入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亡到民族复兴征程上表现出的历史担当,深刻揭示伟大抗战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启示,受到军委、总政领导批示表扬,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聚焦社会热点

突出时代意识

紧扣时代话题,对照中央精神搞好筹划部署。解放军报社对抗战宣传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跟进搞好筹划部署。年初,报社专门成立抗战宣传工作策划领导小组,由社长、总编辑担任组长,指定一名副总编辑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加强对抗战宣传报道工作的统一协调、跟进部署。针对抗战宣传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等特点,在创作这组系列稿件之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纪念活动的指导思想,严格落实军委、总政的指示精神,搞好顶层设计,切实找准着力点、定准主基调、掌握主动权,以“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为时代主题,以实现强军目标、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为鲜明导向,确保把军报的品牌优势转化为舆论强势。

引导时代方向,理直气壮唱好主旋律。此组系列启示录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注重针对舆情走向与受众关切,主动设置话题,有力回击负面舆论。如开篇报道《国难当头,共产党人挺起民族的脊梁》,鲜明指出1931年国民党十几万军队不放一枪撤离东三省的事实,并用杨靖宇、左权、叶挺等共产党人胸怀民族大义、与敌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回答了“有谁这样视死如归”“有谁这样血战到底”“有谁这样艰苦卓绝”“有谁这样忍辱负重”“有谁这样诠释‘爱到极致是牺牲’”的历史拷问。

弘扬抗战精神,旗帜鲜明引领精神路标。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当前,如果不能理解弘扬抗战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和抗战宣传就容易失去精神支点。《紧握法宝,试看天下谁能敌》中提到,阎锡山也不得不承认“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印象很好”,训诫各级要切实做到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党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作用。《战略思想,历史的财富和未来的制胜法宝》则通过深入浅出地论述,得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思想的先进性最终打败了武器的先进性的伟大战争”的结论,为读者准确理解把握抗战精神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指引。

基于传播效果

突出优化意识

深度的探寻,增强新闻事实的连续性、层次感。当新闻有了深度,论述的事物就从一个基础的原点纵横展开,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受众得到的资讯和印象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他们真正看到了新闻事实纵向的连续性和横向的层次感,真正感觉到了新闻事实在大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早在4月下旬,军报编辑记者闻令而动,奔赴陕西延安、山西武乡等革命圣地采访调研,深入到当地的每一个纪念馆、博物馆和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家中搜集资料、采访座谈;此后,约请军地专家学者座谈交流,优化角度观点;再奔赴东北、华中、华南等具有红色传统的部队采访调研,进一步补充、丰富素材。譬如《登高一呼,唤起民族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这篇文章没有口号式的警句,没有冗长的理论探讨,却用大量无可辩驳的新闻事实,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细节的承载,提升新闻作品的质感和软实力。宏观的世界在新闻人眼里,就是微观具体的,多么重大的主题,都要依附在某个生活细节上才能“落地”。比如“牺牲精神”,要见诸于革命者可歌可泣的献身壮举;“延安作风”,要见诸于党员干部的生活点滴;“抗战文艺”,要见诸于战鼓喧天、红旗漫卷。如果新闻报道缺乏细节,只剩下点到为止的概念化说教,那么在新闻报道的“还原”过程中,丰富质感的客观世界就被抽空了里面最有活力的细胞,成了干瘪的标本。《网络时代,绝不能让精神家园山河破碎》一文,直接或间接引用背景材料达22处之多,其中大部分为西方学者、外国记者、国民党官员、甚至日本媒体和官员的观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揭示“舆论阵地也是主战场,主战场硝烟并没有远去”的道理。老红军、老八路的心声,抗大旧址的红墙、屋檐上的青苔、办公室的照片……正是这些细节组成了此组报道的大部分章节,处处写实、工笔细描,用事实说话,使人如临其境,让人信服。

情感的蕴涵,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共鸣。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蕴涵的情思,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能让受众认同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道德感。如果记者对新闻事件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只是用一些辞藻来渲染修饰,这样的“煽情”往往矫揉造作,生造出来的情感就是“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民族魂魄,军事文化高扬的激昂旋律》一文中写到:“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不断擂响战之鼙鼓,军事文艺还需要一次凤凰涅槃式的浴火再生,还需要一回荡气回肠的重装出发……追问如雨,滋润浮躁心灵;追问如柴,点燃责任火焰;追问如山,擂响强军的鼓音。”这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充沛浓烈的情感、铿锵写意的语言与真实细腻的描写交相辉映,使稿件可读耐看、激情洋溢又不失厚重有力。

主动转变观念

突出独家意识

以独家的立场观点,提升新闻价值。如果没有举国上下关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环境和一段时间以来泥沙俱下、虚无历史、解构英雄的网上语境,也不会赋予这组启示录特殊的新闻价值。《英雄信仰,让灯塔永远照耀民族心灵》针对当前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遭际各种诋毁抹黑的种种乱象,提出了“英雄本无敌,可怕的是我们迷失信仰”的观点,告诫今人务必分清孰是孰非,保持清醒头脑。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比喻成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新闻宣传浪潮面前,军报系列启示录之所以被业界认为“独树一帜”,其实质来源于对抗战这一同源新闻主题的独特见解、独特思考、独特解读和剖析。

以独家的选择尺度,增强传播效果。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章成败由立意,着意原资妙选材。”任何主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由相应的材料来支撑。以《东方战场,思想上的战争硝烟未散》为例,该文从“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二战中的日本军国主义与西方法西斯本是同根生”“思想是可以被绑架的,一旦军国主义再一次绑架日本社会时,太平洋还有太平吗”等4个方面,旁征博引地深刻反省:点燃人类战火的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幽灵,是否还在世界的上空徘徊?作者由此发问:今天在思想上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我们面临着一场怎样的输不起的战争?文章基于对大量材料的重新整合、思辨性选择、创造性加工,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独家报道”。

以独家的责任气度,彰显军报品牌。就在媒体围绕新闻源的挖掘和利用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虽然摆在明处却很少有人选取,视而不见,甚或避而远之。这一类的新闻事实普遍附加着一个共性:麻烦。这时就可能造就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媒体和新闻人,也就获得了独家新闻。以《延安作风,昭示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例,在采访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借助权威专家“外脑”出谋划策,社领导亲自把关、亲自修改,夜班领导精心推敲、反复打磨,最终将角度定位到:以“延安作风”与“重庆作风”的鲜明对比,揭示“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作风,将直接影响这个政党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稿件刊出后,受到军委首长批示表扬,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网民反响积极正面。

中宣部《新闻阅评》、总政《军事新闻阅评》认为,《解放军报》精心策划、隆重推出的“胜利启示录”,以独家的视角和敏锐的思考,全面反映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人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部编辑)

网络时代 如何理直气壮唱好主旋律——以军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启示录”系列文章为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