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张慕元老师指导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 必有邻【含权威解读】

张慕元老师指导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 必有邻【含权威解读】

时间:2024-03-30 09:02:43

相关推荐

张慕元老师指导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 必有邻【含权威解读】

二 乱花渐欲迷人眼——众说纷纷的解读 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之后,由于今年公布的标准答案中没有作文解读与评分标准,所以,各界人士各个机构纷纷给出自己的审题解读和指导。其中对题意的解读,特别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分歧还是很大的。比如,“德”“邻”是广义,还是狭义?还有人认为“德”必须是高尚的道义,如果是德中含有自身的利益(如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属于互利互惠性质)就不应该算真正的“德”……还有人认为“邻”只能是同心同德的一起行善的朋友,如果是受到利益恩惠而来的(如王争艳治好了病人,而成为她的朋友,还有受感召而来采访王争艳的记者、群众等等),这些都不能算“邻”。诸如此类,各界人士莫衷一是,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

到底哪一种理解才是最准确?最权威的?这是新初三学生和家长最要明确的问题。因为,若果偏听偏信,就会误导新初三的学生,或者束缚他们的思维。

真相与答案是——最终要听自己学校的语文老师的。新初三的老师都会讲解上一届的作文(具体时间各自不同)。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每年中考作文,最终要以武汉市中考评分标准为准则。题意的解读最终要以命题与评卷专家组的解读为准。而这些最权威的解读与标准,各区派去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会熟知。每年新初三开学,各区教研室,就会组织新初三老师开中考质量分析研讨大会。会议上,参加作文阅卷的老师做报告,通报作文解读和评分标准,还会给初三老师印发资料,提出新初三今后作文教学的建议。然后,各个学校的老师回到学校后组织教学,将这些解读和标准以及资料传授给学生……

所以,学生与家长们在学习各界人士的作文解读时,一定要注意:只能将这些解读作为参考,千万不要奉为圭臬,不能完全照此写作。最终一定要听学校语文老师的讲解,并以此为准则。以免混淆了视听,模糊了标准,那样或许会走狭了路,走错了方向……

那么,最权威的解读与标准是——请看市教科院命题专家组制定的标准:

二 武汉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现在已经印发并公布): 一 对本题题意的界定

1正确题意——有德者,必有亲近的朋友。(有德者人不孤。)

(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应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文章的内容—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

2错误题意:

只把握了话题“德”,比如只谈道德的重要,道德是人生的底线,道德比成功重要, 而对“德”的阐释偏离了本材料中应该涉及的德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这一方向或者只谈如何成为有德之人等。再或者只谈如何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只谈朋友在人生中的作用,没有阐释“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价值。

3.对题意支撑的界定——支撑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将“有德”具体化,并能具体清晰地表现出“德”在一个人(家庭国家)形成良好人际(邻里、国际)关系方面的价值;或展现因“有德”而“有朋友”的内在逻辑,从而支撑出“有德”的意义和价值。

4、支撑缺陷: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比如对能让自己“有朋友”的“德”的支撑不具体;没有明确展现“有德”与“有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贴上“有德”的标签(文中主要内容只是对具体人物的“有德”作笼统的表述却详写“有朋友”的过程支撑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

无法支撑本题题意, 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比如:

① 只写出“有德”的重要性,看不出“有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作用

② 只写出如何“有朋友”,看不出“有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作用

③ 只写出如何成为有德之人, 看不出“有德”与形成良好关系的作用

④ 只写出朋友在人生中的作用……

【特殊情况评分说明】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

(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2)题意或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

(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2.字数不足600字的评分要求: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1分

(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2分。

3.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

(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

4缺少标题扣2分。

三 专家组的专家回答某些关键词语概念的理解—— 一锤定音 正好有人给命题与阅卷专家提出了这些容易混淆,容易起争议的问题。最后专家们作了权威解答。

1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帮助他国基建,让他乘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这是否因为是有互利互惠的行为,有利益在里面,就不算德?

作文阅卷专家组回答: 都算(德)。 2邻是广义还是狭义?王争艳善待病人,病人感谢她,亲近她,可否算邻?因受益而来亲近的人,如王争艳的病人,中国帮助过的巴基斯坦,因受益了而来亲近,这是否算邻?

作文阅卷专家组回答: 都算(邻)。 由此可见, 我个人认为,武汉市中考作文审题一贯要求是严格的,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准确把握题意。但是对概念的理解,多年来一直是宽容的,允许学生在概念的基本含义之内去解读。也就是说,只要不违背词义的内涵和外延,基本是鼓励学生作广义的理解,这样便于放开思路,大胆思考,广泛联想。以符合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命题人只是限定写作范围,但不会死板地去限定学生思维。 比如的认识新事物中的新事物,就允许多样化的解读(新物质、新思想、新技术、新人等等,都可以)。

同样,可以理解:德,是友善的的高洁的,但是对他人友善中,施德者自己也受益(或双赢),这并不影响德的善良的成分,双赢的施德也是德。很多学生写中国一带一路的善举,都写得不错,大多数可以得高分。

如此类推,邻是朋友、睦邻,在施-加德善行为时,肯定会让对方受益,这恰恰证明了德的美好、有益。因为受益而来的朋友也是邻,因为德就是要让人受益,相反,无益的德反而显得空洞虚假,口惠而实不至就不是真德。管鲍之交中,管仲就受到了鲍叔牙的恩惠。他们都是对方的邻。所以王争艳的病人成为她的朋友,这是很正常的邻。甚至慕名而来的记者,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也算广义的邻。

所以,我们也不能自我限定,作茧自缚地过于狭隘地去理解题意。更不能党同伐异,过于绝对地、无根据地“是己而非人”。总之,一切都要以中考评分标准为准则。

当然,武汉中考作文常常提倡广义解读,并不是说可以任意扩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任何解读时也不可违背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比如,有初二学生写作文时,将“德”理解为“勤奋”(林丹很勤奋,感动了李宗伟……成为他的友人)。这就违背了德的内涵和外延——德虽然是一种品质,但主要是要对外展现善意和高尚,而勤奋就不具备这个特点。也有学生将爱迪生发明电灯作为认识新事物。这就违背了“认识”的内涵。认识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而发明是制造出新的、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可见,违背基本含义的理解才算偏题。只要在概念的范围之内的理解,都是合理的。

四 张慕元老师的深入分析与 建议 (供商榷与参考)(一)关于“德”——选材如何更胜一筹? 张老师讲解: 1 在我组织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来写这个题目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写好这个作文,虽然也有种种问题(偏题跑题的约占5%,多数只是写得不具体而贴标签,占很大比例),但基本情况是理想的,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并没有新闻报道中的中考学生出考场就反映作文比较难的现象。不知为什么,参加中考的学生很多认为此题较难。现在从我指导的旧初二的学生看来,今年中考作文应该是比去年简单多了。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精心选材。德的概念理解准确了,还要注意选材,因为德还有层次高低之分,有特别感人的德,也有一般般的不感人的德……

在给各类习作打分时,明显感到,有些学生选材好,人物的德感人至深,这时,阅卷老师常常会给出高分(其他的要素也写得好)。也有些选材很普通,勉强称得上是德,内容缺乏感人性,老师常常只能给一个及格分或中等分。为什么会这样的差异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德是选材的关键。

2德可以分为几种:

1. 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 2.爱国(集体)精神 3.爱心、友善、悲天悯人的精神 4 正直、高尚、大义、大度、廉洁 5 严于律己 6职业道德 ……

3从上述分类就可以看出,越是靠前的德,就越是感人,就易于打动读着,选材就好。最一般就是后面的职业道德,这虽然也算德,但是任何职业本身就要求相应的职业道德,故感人度最低,不易得高分。比如,写蔺相如、德蕾莎修女、白求恩、吴天祥、王争艳等等特别高尚(而获得朋友),他们的无私都超越了一般人的精神境界,这就感人至深,选材更好。而写“海尔公司砸掉劣质冰箱”“小野二郎认真做好寿司”,感人度就小得多,因为他们本来就应该保证质量,其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恪守了职业准则而已(也是为了自己长久利益),没有太多超越一般人的无私之举。只能是勉强为德,再怎么夸张都不感人(反而显得做作、拔苗助长)。这样的选材就先天不足,得分不理想。如果一定要写职业道德,我看下面这个事例就是最感人的:

20世纪初,在美国纽约市的佛兰普科斯·罗迪成立了一家小银行。19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的出纳员外出午餐,只有罗迪一个人在屋子里。就在这时,3个蒙面歹徒冲进来,把罗迪关进厕所,然后将银行里的22000美元席卷一空。储户们听到这一消息,都蜂拥前来提款。虽然罗迪尽了最大努力兑付,但仍然不支,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有250名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

一位银行家对罗迪说,银行遭遇抢劫,这是天灾人祸,既然已经宣布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用还了。可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的,不过我个人是要认账的,这是信誉上的债务,我一定要归还。 罗迪为了还债而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罗迪听说一位储户患了重病,生活困难,就通过邮局把那位储户十几年前存的177美元寄给了他。以后,罗迪一家积攒一点钱总是先还给最困难的储户。

但由于时间太长,有的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在保险公司、教堂甚至在当地报纸刊登广告,寻找存款人。他从一篇新闻报道中发现加利福利亚有3位储户,便把存款分别寄给了他们。

1946年圣诞节前夕,银行被抢31年后,罗迪终于还清了250位储户的18000美元存款。罗迪决定重操旧业,再次经营银行。罗迪和家人向过去所有的储户或他们的孩子寄去了贺卡,贺卡上附了几句话:“家父佛兰普科斯·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所,19遭抢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家父曾向各位储户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承诺,现在还清了全部存款和利息,欢迎你们再次到罗迪银行来存款,祝大家圣诞快乐。” 接下来,这些散居美国各地的罗迪的老储户们不管有多远,都特地来到纽约,把钱存到罗迪银行里,同时还把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也介绍到这里来存款。罗迪的故事在报纸上登出后,感动了很多美国人,他们都愿意把钱存到讲信誉的罗迪银行。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了罗迪的好友、至交。

从选材上看选这个素材就比前两个职业道德类素材好,更易于写出高分。因为,这里不仅有最感人的职业精神,还有超越职业道德的良知、人格底线、诚实、正直、爱心等等精神,都蕴含其中,特别打动读者,也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同和赞叹。效果更好。

这样看来,有德之人实在太多,选材范围实在广泛。但是,素材再多,也要注意精心选择素材,好的素材更能够事半功倍,写得更好,更动人肺腑。一句话,选择“德”的层次越高,就越容易写出好作文。

4德要写清楚,写具体,不能只贴上“有德”的标签,到底是哪一种德,最好要提炼出来,或者有细节表现出来。

(二)关于“邻”——如何写更胜一筹? 张老师讲解:1. 邻的概念理解在中考评分标准中:形成良好人际(邻里、国际)关系方面。题目中也很清楚的类型:朋友、睦邻、友邦。2. 邻并不像德那样有层次感和境界的差异,各种层次的邻都可以写,越具体越好:1.最诚挚的朋友(至交、志同道合的朋友)。2.一般朋友 3.追随者、受益而来的朋友 4.倾慕者、赞赏者 5认同者……

3. 邻要写具体,有哪些邻,是什么邻,都必须写清楚。但可以略写,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4. 邻的数量不影响作文质量,一个邻(如蔺相如和廉颇、管鲍之交)也是邻。多个邻也可以。不过,针对现在很多学生写作不够丰富、材料支撑中心不足的现状,张老师个人认为,文笔贫乏的学生也要将邻写具体,写详细。写不充分的学生可以多些几个方面的邻(吸引了各界、各类朋友),这样气势磅礴,更能够突出“有德就有邻”中心。避免内容的单薄。

(三)“德”与“邻”是关系是什么? 怎样写才更加鲜明突出? 张老师讲解: 1.“德”与“邻”是因果关系。因为有德,才带来了“邻”。

2. 这之间的关系要写鲜明, 明确展现“有德”与“有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因果关系鲜明。人物的德,是如何带来邻的? “邻”为什么成为有德之人的邻?这些问题,在构思学中就想清楚,写作时再具体写出来。

3.【写作窍门】要写清楚“德”与“邻”的关系,往往要大量使用相关的动词、因果关联词。

如 从德对邻而言,常见动词是: 感动、吸引、招来、感召、感人肺腑、引入注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从邻这个角度来说,动词有:被感动,被吸引,敬佩、仰慕、崇拜,肃然起敬,心驰神往,奔赴……

例如超级思维引导——初一学生也完全能够写好“德不孤必有邻”这个作文,不要以为新初一就没有储备,不可以写中考作文。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上就有很多这个内容的素材。只是我们熟视无睹(或者是思维不够开阔))罢了。张老师提示:初一课本中能够用来写本题的课文有:《闻一多的说和做》《记鲁迅先生二三事》《邓稼先》《土地的誓言》……思维展开方法:(要素列表展开法——张老师示范)德邻(友)因果关系闻一多爱国、嫉恶如仇、捍卫正义云南社会各界人士成为他的支持者、全国各地的人们声援他。臧克家以老师为荣,撰文纪念他……被感动、激励。大家敬畏他、仰慕他……鲁迅正直、善良、忘我写作、德高望重、关爱青年作家(连萧红回家的车费都考虑到了,让许广平代付……)鲁迅家里常常高朋满座(“笑浪从二楼冲下来”……)。无数青年人以他为友、为师……被鲁迅的高山仰止的品德吸引…大家敬佩…深受感动…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鞠躬尽瘁……科学家和参加核武器试验的青年人都敬重他团结在他周围……生活在美国的杨振宁敬佩他,为他写热情洋溢的文章,赞美他……受到感染、感召,敬仰他,学习他,而团结在她周围…其精神感动中外……

【张老师建议——写作小窍门:】 简而言之,对于此题,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最好的选材与写作方法是:德,越高越好,邻,越多越好;两者越具体,关系越鲜明越好。

六 张老师指导的培优班中的学生佳作代表:【.7】(张慕元精妙语文工作室)

1.德不孤,必有邻 (48分 初二暑假辅导班 罗祉睿)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品德的人从不会缺少朋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友,这样朋友被他身上的道德所吸引,彼此相伴。

有品德的人就像一汩清泉,自会有人来饮用;有品德的人就像一支牡丹,自会有人来观赏;有品德的人就像一只大雁,终会有一起齐飞的伙伴,伴你左右,一起飞往南方。

廉颇与蔺相如,一个武将,一个文臣。在一开始,其实两人有很深的积怨,廉颇认为蔺相如处处与他作对,时常在君主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廉颇也故意与他反着干。但蔺相如并没有因此记恨廉颇,反而十分宽容大度,一步步退让,以国家百姓为重,遵循仁道。当有人问起他关于这件事时,他只是淡然地说:“正值两国交战,我应该心系国家百姓,怎能再内斗。”也正是他这样的品德,感动了廉颇,让他们化敌为友,廉颇后来一心辅佐蔺相如,两人互相帮助,交换意见,无话不谈,成了生死之交。蔺相如用他的品德感化了廉颇,遵守仁道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品德,让两人成了友人。由此可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不会孤独。

在俞敏洪的班上,有一个被大家称为“苹果男生”的男孩,他的家里很富裕,每个星期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北大的校园里,当宿舍的人全都以为是一人一个的时候,他却拿着别人帮他洗好的水果刀,只顾着削给自己吃,一天吃一个。当别人向他要的时候,他就当别人不存在一样。再者,当有人建议他切成六片,一起分享时,他只是冷冷地说一句:“你家这么穷吗?”。在同学们的印象里,他是一个自私的人,更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从不帮助。他也对别人爱搭不理,也正是这样,在大学四年里,几乎没人与他做朋友,在之后都他想加入俞敏洪的企业时,被大家全票反对。

由此可见,没有道德,你这一生都将是孤独的。

愿我们都用品德的清泉浇灌我们的心灵吧!用仁道之心招来更多的志向之友,永不孤独,与友相伴。

2.有德,方能有友相伴 (50分 初二暑假辅导班 王海蕴)

“德不孤,必有邻”,好的品德如同我们生命中的吸铁石,用带有人格魅力的磁力吸引好友相伴,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人生定不会孤单。

高尚的品德是明矾,让牛根生的人生带有亲友相附,蒙牛公司的创始人牛根生在伊利工作时便在员工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有工人重病时,他大方的捐款;当司机有事时,他主动的代劳,不辞辛苦;凭借突出业绩拿到奖金的他买车分给部下,正是如此,员工们心中,牛根生是极具多种高尚品德的人,他毫不吝啬地捐款之时,他的大方与爱心印记在员工们心中;他不畏劳累不论身份地为司机代驾时,反映出的是他的乐于助人,朴实近人;当他将奖金全部分给部下时,那背后的淡泊与体谅他人之辛苦,被员工们深深记住。因为牛根生具有的高尚品德让他拥有良好的为人之道与人格魅力,所以当他重新创业蒙牛之时,许多原来的部下与员工抛下高官厚禄,投奔牛根生的手下,想必正是因为牛根生的德才引来许多同行伙伴,让他的创业与工作之路不再孤影一人。

蒙牛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牛根生时刻散发出的“尚德之气”也发挥了极大作用,因为蒙牛的掘起,多家竞争对手对其打压,尤其是伊利公司,然而面对这些,牛根生从来没有抱复或者发泄,不仅对此宽容,选择无视,还仍然对伊利怀有尊重,而面对媒体的赞赏,他保持谦虚,只提高牛奶质量的他实事求是,踏实稳步打出蒙牛的江山,他的这些美德,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伙伴与消费者朋友,他用美德换来亲友,得到支持与喜爱,才让他变得不再孤单,心灵得到充实,满载成就感与欣慰感,由此可见,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就像拥有了磁场,聚得【吸引】更多朋友,让内心不会孤单,吸引人心……

没有好品德的人,仿佛是佳肴里冒出的虫子,不仅无法获得回头客,还让人反胃口,留下坏印象。事业在风生水起之时的乔布斯,被许多人评价为“紧跟天才后的混蛋”,主要原因则是他德性不好,对人情漠视,极其吝啬小气,一点都不善解人意,他对员工毫无人性的流露,将员工视为“天才”与“白痴”两种,让苹果公司辉煌的苹果两机都由沃兹没计,而乔布斯却占尽风头,不提及沃兹,而他只为自己发展利益,不顾合作伙伴比尔·盖茨,种种坏德,让他惨失朋友,沃兹的离开,微软的分道扬鏣,被苹果开除失去工作伙伴,而这一切,何尝不是他的不良品德一手造成?

俞敏洪,大学四年为室友打水,从不喊累从不抱怨,为室友打扫宿舍,他奉献自己的时间,付出精力,助人为乐的美德,为他初兴之时赢得许多愿意随他一起闯事业的伙伴;曼德拉,狱中二十七年时光,待人善良,遵守规则,认真学习,并且帮助狱友学习好思想,助狱警提高生活的质量,他凭借上进,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的美德获得了民族解放的大道上获得更多支持的伙伴与朋友。而他们的创业与梦想的实现之路也变得更有信心,充满凝聚力,不再孤单。

让我们做有德之人吧,相信我们能培养优良品德,用此作为成长的助推器,获得更多朋友与伙伴,让成长不孤单。

3.德不孤,必有邻(50分 初二暑假辅导班 王芳)

生命如同夏花般灿烂,我们要用美德的清泉去浇灌,才会引来更多的“蜜蜂”“蝴蝶”。只要有了美德,就一定会有伙伴。

美国总统林肯是时至今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于1860作为美国共和国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面对对手富翁道格拉斯的大声势,他却展示出了他坦诚朴实的美好品德,获得了广大公民的支持与拥护,从而成就了这名美国总统。是林肯的品德成就了他,因为他有着坦诚朴实的品德,广大的美国公民拥护他,爱戴他,成为了他的朋友,将他推上了总统之路。

可见,只有良好的品德,才会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林肯后在政坛也保持着他的良好品格,将许多政敌变成了他的朋友。如果他没有这样优秀的品德,必然不会化敌为友,甚至会把多人变成便成他的的伙伴。

在一个苏格兰的穷苦落后的荒郊里,一个小男孩在沼泽地里呻吟。他挣扎着,却越陷越深,眼看着即将死去。一个路过的老农夫走过,他善良的美德告诉她,他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救出了那个小男孩。男孩的父亲知道后,为农夫的善良品德所感动,和农夫成为了好朋友,还资助农夫的孩子受到极好的教育。那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发明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

可以说,农夫善良品德成就了他与那位绅士的友谊,如果他没有这样善良的品行而任由那个小男孩死去的话,他也不会与男孩的父亲交好,甚至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再也没有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个名字。这位老农夫有良好的品德,所以他收获了一个仗义的朋友。

而同样,周作人,汪精卫没有爱过的美好品德,遭人唾弃,国内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他们的伙伴;晚年汪精卫枪伤复发,旧日“好友”日本人也不为他治疗。可见,没有良好的品德,不会拥有真心朋友。

所以,让我们用美德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让更多的真心好友来到我们身边吧!

二【学生的问题片段】:

1.“德不孤,必有邻。”孟母也三迁,可见德行高尚之人走到哪都受欢迎。原来孟母第三次迁家到了一处并不富裕却学富五车的人家旁,他们家并不富裕,每月只余下钱刚好可以供他们的儿子读书,可他们一家的品德都十分好,身边居住的也是一些“芳邻”,孟母很放心把孟子放到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正不也正应了那句“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虽身处陋室,但是他的超脱世俗的品格结交了不少朋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德会友,该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事啊!

【张老师点评: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刘禹锡的事例(属于“滑铁卢型事例”,谁写谁失败)最不易写具体:谁有德?什么德?不具体,也不明确。刘禹锡的德,怎么“超脱世俗”?这样蜻蜓点水地写,就属于贴标签,无内容的作文。教训是: 没有把握的事例,就不要写。绝大部分学生写不具体!!

当然,挖掘能力和推理能力强的学生才可以写。比如,

(张老师改:)孟母三迁——最后搬迁到学堂附近……孟子的母亲发现:这里学堂的老师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学生善良、正直、友好。孟母羡慕他们的美德,决心做他们的邻居,好让儿子接受熏陶,将来也成为这样的有德之人……】

2 【片段2】俞敏洪最初创建新东方时,新东方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俞敏洪的成功,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俞敏洪的同学给予他的帮助。他们有的在新东方工作,有的帮助他共同打造新东方。而当有人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帮助俞敏洪时,他们答说:“一个愿意帮自己的舍友打四年开水而不求回报的人,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是啊,在寒风中,或是夏日里,只有他一个人愿意动身为整间宿舍的舍友打开水。这是温情,是善意,也正是这一抹付出,给俞敏洪的成功铺了路。

【张老师点评:编箩筐重在收尾,文章重在结尾点题。这一段,结尾严重偏题:写成了“德不孤,必成功”!学生往往不管什么题都喜欢写成功,而题目却是要你写“德与友”的关系。没有让你写“德与成功”的关系。这是常见的跑题现象。改:正是这无私奉献的美德,才给俞敏洪带来了众多的好友,也来了朋友的信任和回馈。】

六 张慕元老师亲自写中考作文示范文:

【前言】 中考作文有难度,为了给部分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一点帮助,本次作文张老师以学生的角度来写。为了便于启发学生熟练的运用各种素材来摆事实,讲道理,本文的内容会多于中考作文通常字数。(相当于两篇作文)。张老师特意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素材都融会贯通于一篇大作文之中,以便更好地启发同学们学会:打开思路,旁征博引,思载千载,视通万里,来洋洋洒洒地写好作文,写高水平作文。只要具备相应的积累和思维水平,就会发现:的武汉市中考作文不过是纸老虎而已。与我们平时常常练习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之类的道德精神类的作文题目,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素材相似之处。学生们最需要的写作素材,我们至少可以列举出二三十个。关键是要善于合理联想,善于挖掘素材,善于灵活地运用素材(可以参考下文,看张老师是如何广博联想,如何运用素材的……)。当然,不足之处,也请指正。

【张慕元老师原创,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张慕元精妙语文工作室 中原大厦14楼 w13036135360

张慕元专业成就目录

一 国家级教研课题与学术荣誉:

1、全国中语会“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的武汉二中子课题组长()

2、全国中语会“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员()

3、全国中语会“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优秀实验教师(-度)

4.全国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优秀学术指导。(-)

5. 获得由全国中语会、《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提名奖”。()

6. 所主持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从-,于3月成功结题。

7.因指导的青年教师徐燕参加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成果展示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获奖,而获得“观摩教学指导奖”。

二、政府部门表彰:

1、、1获度“在江岸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江岸区人事局、委组织部)

三、课堂教学成就(竞赛课与研究课):

1. .7 全国中语会“创新杯”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国家级)

2. 、3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语文教学优质课” 一等奖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国家级)

3. 、5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国家级)

《关注社会 学会思考 学习写作——张老师和你一起写新式作文》教学课

4. 、7 全国首届“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中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二等奖

(《〈道士塔〉综合性学习》教学录像课) (国家级)

四、教研成就(论文、教学案例发表与获奖):

( 一)论文获奖:

1. .2 全国中语会“教研论文”一等奖 《巧教学生打开写作资源库的闸门》 (国家级)

2. .12武汉市三优评比 论文贰等奖 《警惕:畸形的测评导致作文教学的迷失》 (武汉教科院)

3. .3 全国中语会“教研论文”一等奖 《由一节作文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国家级)

4. 、9 全国中语会“教研论文”一等奖《提高教师的作文境界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国家级)

5. 、9 全国中语会“教研论文”一等奖《大胆创新,探索作文教改的新天地》 (国家级)

6. .5 十一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观与实践》(国家级)

7. 、11 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三次浪潮――新课程背景下“网媒教学”的新特点》(国家级)

(二)教学研究成就:

1. .4《由一节作文公开课引发的思考》发表于 《语文教学通讯》(B)4期,〔核心刊〕 (国家级)

2. 《当名篇遭到学生排斥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06期全文转载〔核心刊〕 (全国最高教育学术选刊)

3. .2;.3《提高教师的作文境界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发表于《写作》连续两期 (省级)

4. 专著《高考满分作文第一范本》(与人合著)语文报社主办,湖南人民出版社、8

5. 专著《高考马前炮·十三校名师点评高考作文》(与人合著)《作文通讯》增刊 新蕾出版社 、8

6. 《分类串想,事如泉涌》 发表于 《语文教学通讯》(A)11期,〔核心刊〕 (国家级)

7. 《一线串珠,妙教古文》 发表于 《 语文建设 》08、4 ( P43) 〔核心刊〕 (国家级)

8. 《〈失街亭〉中的诸葛亮谨慎细心吗》发表于 《 语文建设 》08、3 ( P43)〔核心刊〕 (国家级)

9. 《多角度分析,巧拟分论点》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A刊 07.12 〔核心刊〕 (国家级)

10. 《发掘并珍视课文的人文价值》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07.11 ( P37)〔核心刊〕 (国家级)

11. 《当名篇遭到学生排斥时》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07.3 ( P39)〔核心刊〕 (国家级)

12. 《 失街亭 细读质疑与发现》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07.2 〔核心刊〕 (国家级)

13. 《另辟蹊径教 锦瑟 》 发表于 《 语文建设 》07、6 ( P33) 〔核心刊〕 (国家级)

14. 论文《语文教学主体的最大化》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5 〔核心刊〕 (国家级)

15. 论文《如何将文言文教活》发表于 《成 才》 年10 期( P43) 〔省 级〕

(三)作文教学教研成就:

1. 《“我读懂了”写作指导》 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选》.9 (国家级)

2. 《“那不一样的美丽”导写》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12 (省级)

3. 《命题作文“凝视生活”导写》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2(省级)

4. 《精微之处藏大义》 发表于《帅作文》.4 (省级)

5. 《让乐观永驻心房》 发表于《帅作文》.10 (省级)

6. 《半命题作文“哦,原来这才是”导写》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5(省级)

7. 《论据确凿,方可盖棺论定》 发表于《帅作文》、12 (省级)

8. 《一字生辉,诗韵无穷》 发表于《帅作文》.12 (省级)

9. 《多角度分析有深度,巧拟分论点有层次》发表于 《新作文》(中学教研版)4 期,(省 级)

10. 《提高教师的作文境界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发表于 《写作》月刊 2月、3月两期(省级)

11. 《多角度分析,巧拟分论点》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A刊 07.12 (国家级)

12. 《提高教师的作文境界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发表于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08、9(省 级)

13. 《如何让论据震撼人心》 发表于中语会刊《作文导报》(高中版).3期 (国家级)

14. 《突出事例的有效侧面 》 发表于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4期 (省 级)

15. 《多角度分析有深度,巧拟分论点有层次》发表于中语会刊《作文导报》(高考版).14期 (国家级)

16. 《走出构思困境》 发表于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5上旬刊 (省 级)

17. 《借助形象,强化说理效果》发表于中语会刊《作文导报》(高中版)、4、4 第9期 (国家级)

18. 《举手投足之间》 发表于《作文通讯》(高中版)、9 (省 级)

19. 《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写作》发表于 《作文周刊》高中版 12、25(52期) (省级)

20. 《作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运用实例》发表于《作文导报》高中版08、11、17 (国家级)

21. 《坚守理性,拒绝盲从》(作文纵横谈)发表于《语文报》高中版第676期08、12、30 (省级)

22. 《进退有法,取舍得当》(读写“变通”)发表于《语数外学习》1期 (省级)

23. 《打好你手中的牌——辩证思维作文指导》发表于《作文导报》高中版08、10、19 (国家级)

24. 《“拥抱信念,点亮人生”作文升格指导》发表于《学语文报》初中 09.4.30 (市级)

25. 《作文中的常用分析方法》发表于 《满分作文》月刊 2月号 (省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