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高考会很难吗?先来看看古代科举制度有多难

高考会很难吗?先来看看古代科举制度有多难

时间:2019-10-06 19:08:42

相关推荐

高考会很难吗?先来看看古代科举制度有多难

科举制度是古代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隋唐时期,在明朝被发扬光大。从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共经历了1300余年。在明代以前的唐宋时期科举制度考试是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再由地方政府送上中央,这些被送上去的人就叫进士。考试通过后称为进士及第。

打个比方,比如你是福建省人,便可以向福建省政府报名,通过他们的选举便把你送到中央,你就是福建省进士,考试录取,就叫进士及第。所以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但是录取的名额十分的少,一科往往只录取十几人。到了明代科举制度达到了顶峰时期,由于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书籍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了,报考的人数也更多了,考试也分成了几次考。

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县考试,也叫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童生可不是小孩子来考的,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录取了叫入学也叫县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秀才可别以为好考,成绩也分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叫秀才,而考到一、二等的人才能有资格去参加下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考上秀才后你就是一个有身份的知识分子了,也有一些特权,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时可以不用下跪,但这时你并不是官员。

第二级考试是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办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也叫秋闱。由省出题而且名额有限制。参加考试的只能是秀才,在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则称为解元,这也是三元中的第一元。考中举人后就有资格做官了,但是并不能包你做官,那怎样才能当上官呢?

很简单,当官的死了你就有就会了。在明朝如果你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门口有人探头探脑,面露喜色的,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就一定是举人了。“范进中举”描绘的就是古代读书人乡试中举喜极而疯的情景了。

第三级的考试是会试,在乡试之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又称为春闱。只有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也就是说你的对手是其他省城的精英。朝廷将在这些人中挑选三百人(有变动),这些通过会试的人被称为贡士。通过会试后第一名地称为会元。这是三元中的第二元。

在介绍下一级考试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科举考试的考场,明代会试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都是单间,这种单间叫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从其结构上来说可称为牢房。贡院的监考非常的严格,要求“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在进入贡院前都得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入。

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锁上。考生在里面答题也在里面休息。乾隆帝曾下诏要求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内的各式物品。如木炭、砚台要糕点大小的厚度。烛台、水壶的用料,毛笔篮子的款式,防止考生作弊,如有发现作弊则送达刑部严办。

第四级考试是殿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考试的方式是由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抬头看皇帝,只能兢兢战战地回答完问题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皇帝及大臣会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档次,分为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而状元则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状元一般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文书,而榜眼、探花手儒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擅长文学书法授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其他的二甲三甲分授各部主事和知县等。

在古代科举考试不但是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读书人追求荣誉功名的途径。对他们而言,考取功名是多少寒门子弟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办法。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虽说文无第一,但第一是人人都想要的。事实也是如此,但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能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因为他们都想成为那个时代别人心中敬仰的大人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