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华农主持的这2个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华农主持的这2个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时间:2019-05-23 03:18:06

相关推荐

华农主持的这2个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2项科技成果和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兽医花木兰”,10余年结硕果

抗菌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其在畜禽养殖中广泛使用甚至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威胁着公众健康。兽医临床面临无药可用、耐药性日益严重的困境,给养殖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今日,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刘雅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开始,团队用了10余年的时间,终于结出了硕果。

刘雅红教授、曾振灵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破解生物蛋白类药物基因工程菌种培育、外分泌表达和纯化等难题,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

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杄菌或化脓隐秘杄菌等引起的奶牛和母猪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亚临床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

该成果还创新了动物专用抗菌药沃尼妙林、头孢喹肟和头孢噻呋原料药的合成技术和制剂工艺。与国外工艺相比,缩短了合成工艺,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其中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两种药物在国内首个获得欧盟和美国FDA的认证,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抗菌原料药物只进口不出口的局面。

该成果构建了新模型指导科学用药,开拓了兽药评价的新方向。研发的产品大规模应用,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国内第一。该成果引领了我国兽药研发方向,提升兽药产业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研团队,正是依托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兽医药理学科建立起来的。团队带头人刘雅红教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她投身兽医药理学30余年,长期从事兽医药物动力学、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与新兽药研制,有着科学的敏锐力和洞察力,被媒体誉为“兽医花木兰”。

另一位团队带头人曾振灵教授,现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学科带头人,也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

提高化肥利用率,让化肥更“绿色”

今日,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樊小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只要认真和执着,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执着于新型肥料研究三十多年,樊小林坚持着“问题从农村中来,成果服务于三农”的理念。

广东作为我国的农业强省,农产品具有复种指数大、产量高、用肥量大的特点。然而,化肥不合理施用、过量和滥用容易造成土壤酸化、土传病害蔓延、水系污染等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常规化肥易于流失淋失。

如何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其中的关键。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复的论证,樊小林教授团队最终认定,这个“卡脖子问题”的根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缺乏包膜控释肥料产品。

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的资助下,樊小林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的联合攻关,创建了养分控释关键技术和控释肥料。

在对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时,材料的筛选异常艰辛。从十几种材料的567个配方中,经过8505次实验,才最终筛选出可再生的植物源蓖麻油和大豆油为最佳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创制植物油包膜材料,包膜材料绿色可再生,从源头上解决了聚烯烃、聚醚多元醇树脂生产过程用溶剂、膜材几乎不降解的难题。

该成果针对包膜肥膜材难降解、释放不可控、包膜效率低、有溶剂污染环境、肥料配伍技术落后等难题,创制了可降解植物源油脂包膜材料,创建了可调控包膜肥养分释放的控释技术,集成高效、节能连续化包膜肥制造工艺,研发同步营养肥新产品和新技术,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施肥劳动力减少50%,实现了包膜肥的大面积应用。该成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产品获得我国首个缓释肥料正式产品登记证,已远销国外,引领了我国包膜肥料产业发展。近三年推广五千多万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成果还研发了同步营养肥配制技术。所谓的同步营养肥指供应氮磷钾种类、比例、数量、供肥期和供肥模式与作物需求吻合的控释配方肥料。配方肥料以植物油包膜控释肥料作为控释长效养分源,配以常规肥料进行掺混,既降低了肥料的成本,解决了单独应用控释肥料的弊端,又实现了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同步。

香蕉是我国热带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生长期长,需要10-14个月,需肥量多,追肥频繁,肥料利用率低。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与樊小林教授团队合作后,将同步营养肥技术应用到香蕉栽培生产中,香蕉长势良好,蕉园管理明显变轻松了,一造香蕉只需追肥3-5次,明显地减少了翻耕次数,施肥劳动力也节省了70%以上,仅此一项,每亩即可为公司节约80-120元的劳动力成本。另外,研究还发现应用同步营养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香蕉的抗倒伏能力。

借助于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建设,这一成果已在我国90%的香蕉产区进行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 通讯员 谢韩 郑雪宜 陈芃辰

图片来源:华农官微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