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五台陈家庄乡文化村暨教育世家汇总

五台陈家庄乡文化村暨教育世家汇总

时间:2024-06-30 08:52:52

相关推荐

五台陈家庄乡文化村暨教育世家汇总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广大教师奋斗在知识传播的第一线,坚守岗位、奉献担当,也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播撒种子、积淀力量 ……

他们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就能更好点亮孩子的未来、有力托举民族的复兴。

“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五台老三区的陈家庄乡地区是革命山区,更是抗战老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文化村居多,教育世家荟萃于此。

陈家庄乡

在近现代史上,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三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日军制造的“无人区”,发生过柏兰战斗、王城阻击战、南神垴攻坚战等著名战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老三区涌现出了胡克、刘大海、史陆平、高辛宽等423名革命英烈。他们的英雄事迹、献身精神彪炳千古,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五台山下的文化村避事垴、狮子坪、柏兰村、陈家庄、陡寺村、东峪村等古村落,这些村庄形成的独特教育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遗存,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文化村”避事垴

避事垴

五台山下的陈家庄乡避事垴村,海拔1470米,在与三和、四合村毗连;南与耿家庄接壤;西与环椿坪和窑头地区相望;北与庄子沟为邻。

避事垴村

避事垴全村40户人家,152口人,以朱姓居多。依次是朱、梁、胡氏。全村有耕地400余亩,以种植药、糜谷(即黍子)、养殖牛、在山坡种药材为生。这里的文化教育,于“七七”事变前,朱福林、朱福存弟兄俩办过短期私塾,抗日战争期间,办过小学。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的小学一向办得很好,历任教师认真教,干部、群众很支持,农家子弟学风好,1958年罗茂林任教师,被评为省级模范。这个村的男女老幼逐渐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他们村干部、家长、教师、学生一条心,互相鼓励,相互考核严于打基础,底功扎得牢。

学生上初中到相距七里的国都殿,上高中到相距24里的陈家庄中学。家长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学,学生一星期回家取一回干粮、米面。徒步行走,要一次要走陡峭的七里山路。穷苦、艰辛磨练了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所以,该村学生的成绩大都名列前茅,代代相传,形成好民风、好学风,自50年代至90年代的40余年里,共出大学生15名,平均每10人有一名大学生,名列全县、全省之首。

朱仁和,(1937—),1937年生,五台县陈家庄乡避事垴村人。60年代,朱仁和老师在五台耿镇中学十九班的班主任,又是语文代课老师。象严父那样对学生管理很严格,对每一位同学都很关心爱护,做到谆谆教诲,孜孜不倦。语文课讲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会课他从不一言堂,总是组织同学们自己讨论总结反思,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给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前排右四为朱仁和老师

朱任和老师于一九七O年三月调入五台县通讯组工作,办公在县政府大楼(简称西楼)。一九七一年秋季,当时的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韩英一行到五台山滩子村考察铀矿(据说是制造原子弹用的),县里主要领导陪同。领导临时派白崇秀去搞服务,通讯组是朱仁和老师前去,可能是搞文字材料一类的工作。只是朱任和老师在临退休的前几年任五台县驻京办事处主任,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一九九八年六月朱任和老师退休后就到太原居住,很少回县城。二O一四年四月八日(农历三月初九)尊敬的朱任和老师因病不幸仙逝,享年77岁。

文化村狮子坪

狮子坪村位于五龙池西南、距五龙池9公里,现有41户人家,132口人,220亩耕地。狮子坪,山势雄伟、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清澈见底,鱼游浅水、山林寂静、鸟飞其中,正所谓“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狮子坪南禁山呈“凤凰双展翅”,象征狮子坪村辈辈出人才,而且能尽展抱负。

狮子坪村

狮子坪村民以胡姓为主,村中代有人才出,村民以有胆有识、敢说敢干敢于负责著称。辈辈出人才,现在在外工作人员中,副处级以上的国家干部就有20多名,是移城河流域出官最多的一个村,远近闻名。狮子坪以文明与善断官司享誉移城河流域。古时,附近十里八村一有官司纠纷,便请狮子坪人调解断案,平息解决了不少民间纠纷,偶有不服再告到县衙的,所断结果往往与狮子坪相同。

陈家庄

陈家庄村李其昌一家

李其昌,陈家庄乡村人,一家三代三人从事教育事业。生于19,卒于1977年,沱阳高小毕业。五十年代初开始任小学教员。他多在深山小村任教,不顾年老体弱,跋山涉水,对山区小学的建立和巩固颇具劳绩。

第二代

李永泉,李其昌子,1937年生,师范毕业。中学一级教师。1954年开始从教。历任小学教员、完小教员、完小校长视导员、副联校长等职。他热爱教育,工作有方,对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91年退休。

第三代

李爱华,李其昌孙女,1962年生,中师毕业。1981年起担任小学教员。是一个力争上游,认真教学的教师。

柏兰千年柏树

柏兰古镇为漓池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移城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柏兰古镇村

柏兰古镇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早在清末曾出过六品官杨磊光,清末秀才:杨国模、杨培仁、杨芝兰、杨少生、杨育生、杨立生等。民国时期大学生:杨澄(山西大学)、杨贞(女,延安抗大)。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大专学生:张武文、白双秀、杨安和、杨凤英等。更有三代教育世家杨良贵一家,一代名师——杨维祥等。建国后副处级以上的官有二十多名,其中副省级以上的有三名,还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杨国华等几十人。

杨良贵一家三代教育世家

第一代

杨良贵

杨良贵,陈家庄乡柏兰村人。生于1907年,卒于1990年。高小毕业,1950年起担任小学教员,1972年退休。老先生性格刚正,不慕权贵,待人真诚,教学认真,深受乡里推重。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子孙恪守家规,热心教育。

第二代

杨长庚

杨长庚,杨良贵长子,1935年生,师范毕业,中学一级教师,1955年开始从教,历任小学教员、完小校长、联校长、县进修校总务主任等职。现任主管业余教育的副联校长。

1985年参加五台县教育工作会议留念

他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工作积极,业务娴熟,很受群众拥护和上级赞许,1988年曾被评为忻州地区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

杨云香

杨云香,杨良贵长女,1947年生。1969年开始在陈家庄小学从教十余年,后调到忻州市匡村中学任教,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在学令儿童前期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退休在家。

杨云梅,杨良贵次女,1950年生,高中毕业。1972年开始任教,博学多才,有乃父风。

杨云梅老师退休后

曾在耿镇学校任教,后调太原皇后园学校,现已经退休。

第三代

杨丽峰,杨长庚长女,1960年生,中师毕业。

左二为杨丽峰老师在东峪口学校任教

1981年开始在东峪口学校任教。虚心好学,工作勤勉。后在陈家庄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

左三杨爱锋1987年东冶学校任教

杨爱锋,杨长庚之女,1987年毕业于忻州师范,毕业后在东冶北街学校任教。现在就职忻州市地建。

杨建峰

杨建峰,杨长庚之长子,1962年生,中师毕业,1984年任教。

右二为杨建峰老师

他热爱教育事业,教学认真。现在陈家庄乡柏兰村学校任教。

环椿坪村韩晋荣三代从教

环椿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清嘉道年间,该村曾出过秀才,有村中韩洋善和村中大槐树旁边的大门悬挂牌匾为证。

环椿坪村

村中原有官方拨银两修建的吉孝牌楼一座,是皇家为彰显韩家孝敬父母公婆的好子、媳而建,该牌楼建在村中央的主街上,跨街而建,殿宇格局,八字立柱、飞檐、翘角、斗拱,左钟右鼓,建筑极具匠心,可见该村精神文化建设历史悠久。建村历史大约在二百年以上,迄今已经传承十六代人。村中央一株树龄不详的大槐树,记载了村庄的成长史。这棵树高百尺,树冠庞大,四五个成人才能合抱之古槐树,是这个古老而文明村庄的象征。村民以韩姓为主,号称“一家村”,韩姓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以上,旧时分西院、东院、清院、楼院四大院系。

环椿坪学校

韩晋荣,陈家庄乡环椿坪人,一家三代从教。19生,高小毕业,十九岁开始担任小学教员。1950年起担任联合校长。在他的从教生涯中,经历了残酷的抗日战争年代,艰苦的以工养学阶段,历尽风险,备尝艰辛,为本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排右四为韩正和老师

韩正和,韩晋荣之子。1944年生,中学一级教师。1964年忻州师范毕业开始任教,先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功底扎实,方法灵活,成绩突出,又多才多艺,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在本地区颇具声誉,曾经担任沟南中学校长,后退休。

韩飞龙,韩正和长子。1970年生。从小品学兼优,曾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1990年忻州师范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后任县直示范小学教导员。现在是五台中学校长。

陡寺村寺岸

“沱水之北,台山之南,有沟曰移城。沟内有河,碧流蜿蜒东来,素湍腾跃西去。河之阳有村曰陡寺。”陡寺村是老三区公所、五台三高所在地,举办过干部教育民族革命训练班,冀晋第二师范学校也成立在这里。1938年10月,日军分兵九路各路调集数万兵力向五台的抗日根据地疯狂进攻,河边村、济胜桥、东冶镇、黄土坡先后被占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晋察冀军区和边区机关实行游击转移。晋东北一专署转移到兰家庄,晋察冀第二军分区驻于尧沟村,政治部驻于东峪村。三区动委会、三区区公所也相继成立,区公所驻陡寺村。整个移城沟遂成为抗日斗争的活动中心。陡寺村成为政治、教育文化中心。

闫喜堂一家四代教书

远世无从稽考,清中叶阎氏迁入未久,父子两代,同着蓝衫;兄弟四人,共游泮宫。尔来二百余载,村人克承先祖余绪,尊师崇教之心未泯,坚毅求学之情愈炽,莘莘学子,代有才人。尤以数十年来之盛世为最。博士、硕士鱼贯雁行而出,高工、高教龙翔凤翥而起,专本科无论焉。或兄妹联袂高工,或仲季双膺硕士,或执教于外邦高校,或尽职于国内名企,或为工商巨擘,或为军政良材,于僻处深山之弹丸小村而言,殊属不易。

五台阎喜堂老师四代教育世家

第一代

阎新文,字秀奇,生于19,十九岁在五台县第三高小毕业后,就开始担任小学教师。先后在陈家庄和天和地区的十几个村庄教书育人。

阎新文老先生

阎老先生教书生涯的前半段正值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坚持上课,带领学生辗转避匿,艰苦备尝。后半段是建国初期,物资匮乏,那时没有货币,也没有工资,统一实行津贴制。他的津贴是每天一斤四两小米,除了他食用外家里还有六口人要吃穿要吃,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千难万难,对于这个职业从来没有动摇过,始终心无旁骛。记得有一次,在石土堂教书病重,怕误教学,拒绝住院,直到代教来了,才担架抬到台城医院,几误最佳治疗时期。三年困难时期。拒绝像别人那那课余时间刨小块儿地,严令家人不准掰队里的一穗玉米,拿一个山药。

陡寺平安石

他品行高洁,家教极严。教育子女常用的话是:“有多少本事吃多少饭”、“自己人口要自己养活再困难也不能占别人和公家的便宜。”他和他的子女们一生都基本上遵循了这些。质朴的信条做人做事。闫老先生擅长写小楷,为人赞誉。

1961年因病退职,1980年落实政策改办离休。经历了九十七个沧桑岁月,老先生病逝,干干净净,本本分分地做了一辈子人。

第二代

才疏不善开财路,学浅哪堪入仕途。耻与斗筲争名利,甘为桑梓尽绵薄。

阎喜堂老师

阎喜堂,阎新文长子,生于1941年,中学一级教师。1961年忻县师范毕业后,历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受父辈影响,一生矢志教书,淡泊名利,几次有改行、升迁的机会,尤其倾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两度调到五台中学,两度设法申请调回陈家庄中学教学。一九七二年被临时抽调回县参加晋剧红石榴编剧组,怕影响所谓带班级的中考,中途退出,失去了改行良机而无悔。一九九二年领导让当任陈家庄中学校长,以力不能及婉辞。

1996年退休,退休后多次应邀到附近中小学讲课,听课,甚至兼代毕业班语文课,参加联校组织的教学改革座谈会,传授教学经验,应邀到五台城西米市街社区讲授《论语》,致力于家乡的文化建设,在方志、牒谱撰修、庙会婚丧对联规范等改革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阎喜堂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坚持文道结合并重。通过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做人情操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吸收外地和身边同行的先进经验,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备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一定成绩。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家乡,其学生多有具有特出成就者。

第三代

阎丽珍,女,阎喜堂长女,1966年生。1987年忻州师范毕业后,通过在职函授进修,山西师范中文系本科毕业。长期执教于忻州市第五中学。

阎丽珍老师

由于在教学工作当中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先后被山西省人事厅和山西省教育厅联合授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模范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殊荣,今年又获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初中教学的成功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受到了专家的关注和同行的认同,几次应邀到周边的市县学校进行讲座。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每个学生既负责又挚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管理,以情感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结合学生自治管理等做法,不仅班里井井有条,各项工作走在其他班的前列。

每到接带新班时,总有不少家长向校方请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她所带的班级。她用自己几十年的刻苦努力,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阎淑珍,女,闫喜堂次女,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修,1995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执教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先后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学习》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并与他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获得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考入日本京都大学研修,获人间环境学博士学位,执教于日本帝京大学,在该校校刊上常有论文发表,其中《黄帝内经明堂系统的流变》在日本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阎焕珍,女,闫喜堂三女,1974年生。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本科。曾经在太原幼师某学校任代课教师。

阎慧峰,阎新文次子闫悦堂之次子,忻州师范毕业后任教。长期担任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现执教于五台沱阳中学,函授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爱好并擅长书画、音乐。

第四代

罗紫瑜,女,阎喜堂四女,阎丽琴之女,1998年生,自幼受长辈影响,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当一名教师,现在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入学前已经与忻州市教育局签订合同,毕业后回忻州市当教师。

东峪村五代教育世家

陈家庄乡东峪古村的东峪河,发源县治东南下峪之白羊山下,距县治囗囗里。经东峪村至陡寺,与黑龙池水汇合。居民引水灌田。至河门,与清水河同入滹沱河。

东峪村秋景

东峪村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东南部,气候温和,盛产花椒、核桃、荆条等,该村素有“编制之村”的称号。该村从古至今可谓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历史上有武秀才胡丙怀;嘉靖癸未进士胡绅;明朝时期,江西省浮梁县主薄胡应祥;甘肃省灵台县知县胡乾,闻名遐迩的乡贤胡润,被人们誉为“元宝财神”,还有阎锡山的马弁胡振河等。

陡寺福田寺

明朝历史上,东峪村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元宝财神”胡润。据胡氏家谱记载,胡润润爷,字滨阳,少年家微,长居东峪,勤俭为富,润达不吝,故多功德于寺观庙宇道路,积德行善,帮助接济贫困人家,乡人感其功德,将其塑像于陡寺——福田寺大佛殿内东隅,殁后葬于耿家庄西山之阳。正如诗中所说:“觅句残垣日色寒,依稀胡润泣云端。忍看圣迹成追忆,谁将只手拯福田。”他的许多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享誉移城河、滹沱河流域,随着1999年胡润财富排行榜的推出,他已经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名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璀璨星辰,榜样的光辉照耀神州大地。“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老三区民国时期教龄最长的教师是东峪村胡礼谦,从20岁左右教私塾,一直到86岁还在外河府村小学任教,当年逝世。

胡礼谦

师者行为世范,方能传道授业解惑。胡礼谦(1854-1939),(又名九绪)生于1854年(咸丰四年),卒于1939年。光绪年秀才,热爱教书,一生从事教育,初执教于私塾,后在小学。胡礼谦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颇负盛名,乡里称道。并精医道。

胡礼谦住过的旧宅

他告诫子孙,有学问不要当官,不要经商,教书、行医,教育人、搭救人就是最理想的职业。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教书、行医世代相传。他在86岁高龄,还在外河府村任教,当年逝世。其生三子,长子、三子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第二子少亡)。

胡俊(1875-1943),胡礼谦长子(又名正丙),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卒于1943年。一生任小学教员。教学吃苦认真。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生三子一女,除第二子务农兼行医外,长子、三子以及女儿、女婿(武九昌)都是小学教员。(三子胡维国19岁死于明查湾村教员岗位上)。

身体力行抓关键,立德树人铸师魂。

胡炬

胡炬(又名正春),(1887-1954)胡礼谦三子,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卒于1954年。五台中学毕业。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胡炬医学亦精,尤善书画,他写的草字,如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别具风格。

胡炬先生的墨迹

他特别擅长作“魁星夺斗”、“寿星佬骑鹿”、“张果老骑驴”、“孙中山跨马归国”等字画。至今凡是他活动过的地方,不少人家还珍藏他的字画和书法墨迹。

胡炬先生的墨迹

膝下三女,次女胡英昭是小学教员(早亡)。长女婿、三女婿,均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学生有“回忆吾侪童年,拟以学习自觉,教之他处同年识见甚多。吾自参加革命以来,每闻有云:五台历代文风,高弥三晋之说,胡先生岂非继往风化者欤?……引自胡老先生的学生罗永康(曾任五台县县长,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长)的话”。

胡维州

胡维洲(1905-1950),胡俊长子。生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卒于1950年。陕西榆林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毕业后不愿在军政界干事,甘心当小学教员,他教学对学生不体罚,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群众称他是“娃娃头”。曾经担任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干部,在1939-1949年间任区教育助理员。其亦懂医学,善写隶书。生四子,长子一生任教,次子初是民办教师,后务农。(三子,四子行医务农)。

胡芳芝(1901-1992),胡俊之女,生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卒于1992年,寿92岁。小学执教三十余年,晚年从医。

胡庭栋

胡庭栋,胡维洲之子,生于1932年(民国),山西师范毕业。一生任教小学,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教学成绩颇佳,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现已退休。通略书法、戏曲、绘画、中医、针灸、乐器、石工、木工、药材种植、科学种田等可谓,博学多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的光辉,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她们一生惦记着学生,却唯独忘记了她自己。

胡效莲(1955-),胡庭栋之女,生于1955年,1976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就背着行囊,远赴离家三十余里的偏远山村五腔小学,出任民办教师。

胡效莲

在偏僻的山村,守望着教育的一方净土;即使是雨雪天,道路特别难走,但是她从未因天气情况影响上课,从没迟到早退过;更是风雨无阻,翻越崎岖的山路,去往学校路上,三年时间不知留下她多少艰难的足迹。

胡效莲

心系学生书写春华秋实,情系教坛无愧星移斗转。她是这样的山村女教师,小小行李卷,长长书包带,伴她的是崎岖山路,恋她的是幼稚童心,周围山峦环绕,山村的学校是这样,拴紧耕牛挂着鸟笼,时雨袭来摇欲坠,茅草儿把挡秋风,山村树木是这样葱笼,青春浇灌爱心滋润,黑板作舟泛大海,教鞭如桨掀涛涌。

五台第三期英训班师生结业班

汗水浇灌桃李,心血培育栋梁。1979年调到东峪口中学,1982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五台英语培训班学习,结业之后,1983年仍然在东峪口中学教初中英语课,1983-1985年年间,她所带的初中班的英语成绩连续三年全县,全区位居榜首,教育局领导亲批后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1985年被评为忻州地区级模范。1990年被调往五台二中当英语教师。

与同校老师合影

孜孜不倦园丁忙,幼苗茁壮成长。后来了解到,她流鼻血长达数日,一起住的老师们都劝她休息治疗,但她硬是不休息,坚持给学生们讲课,还有一次是重感冒打完点滴坚持讲课,耐心辅导学习差的同学,晚上经常批改作业到深夜。胡效莲老师乐于助人,常常去厨房帮忙包饺子,包包子等,还有是帮住校生缝补衣服,她待人热情,善解人意,教出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让人永世难忘!1985年后两次被评为忻州地区教学模范。

岁月如水流逝,寒暑往易沧桑。在教学岗位上呕心呖血,积劳成疾,不幸患慢粒白血病,卒于6月。

罗青龙与爱人

默默无闻天地长,育才志在兴邦。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用自己如火的热情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业绩卓著贵创新,光荣榜上有芳名;心血汗水洒大地,结出硕果满园春。(罗青龙,胡效莲之子,忻州师专毕业。)

胡效玲

胡效玲,胡庭栋侄女,胡庭良长女,1962年生。五台陈家庄乡东峪村人。学校毕业之后,1983年冬天,自己带着行李,长途跋涉二十余里崎岖山路,远离家乡外出带课,在偏远的山村小学字石板小学教语文、算术等课程,带着全年级的一年级到四年级十二位学生,也不过星期天,利用假日辅导山村孩子们课程学习,到晚上披星戴月一边辛勤备课,一边批改作业。一份辛劳,一份收获。1984年夏天,带着全部学生参加全公社年级考试,在东峪口公社所有小学统考成绩名列前茅,位居第二名,受到东峪口公社联合校长与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从此转为正式民办教师,担任民办教师。

胡效丽与梁凤梅合影

胡效丽,胡庭栋侄女,胡庭良次女,1972年4月生,五台陈家庄乡东峪村人。学校毕业后,于1990年秋天,她自己带着行李,长途跋涉远离家二十余里的偏远山村白羊村小学出任代教,即使雨雪天道路特难走也没影响过给学生上课,1992年冬天,她又在里河府村代教,她顶着严寒,冒着风雪,也是道路崎岖山路,带着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课程,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还的批改作业与备课,就这样辛苦付出了整整三年有余。

胡庭良,胡庭栋之弟,1934年生,五台陈家庄乡东峪村人。先是民办教师,后务农。1952年扫盲运动后;1953年东峪村教一到四年级;后来教一到五年级全科文史地,1959-1963年,后调到支石板教学一到四年级。

胡庭良

胡庭良后来因家里有事,回到村里就当选了队长,带领村民们搞种植,一年之后兼职保管、会计、计工员等。同时还给村里的人们打针、扎针、拔火罐,深更半夜经常有人叫他去看病,有时候守着病人观察三四个小时等好转他才肯离开,还有谁家的灶火不好烧也找他修理。

有一次他正病的好几天没起来,这时村里人急忙跑到家里说,他家的灶火烧着后直往家里冒烟连饭也不能做了,他听后慢慢坐起来歇缓一下拄着拐杖去人家指点他们修理灶火。村里谁家做事宴少不了他,既当总管又帮厨,人家的事宴办完了他也累倒了。夏天是他最忙的时候,上下午带领群众地理干活,中午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给村里每家每户嫁接各种梨果树,整个夏天有午休的时间很少,常常上火嘴疼咽喉肿痛。

胡庭良

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有一次天还没亮突然刮起了风,他想到成熟的谷子要受损失,立马起来招集社员们到地里抢收使损失降低到最低。忙完了秋天就带领几个人榨油,香喷喷的核桃油、麻油、花椒籽油等供应着村民们的食用。

编织篓筛等

深冬就在家里编出各种花样的篓子、篮子、筛子、笊篱等送给亲朋好友后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他还喜欢画画,经常会画一些老虎、狮子、豹子、斑马、孔雀、丹顶鹤等动物,还常常有人找他画鞋垫,有时候弹弹琴,小孩子们就围在身边静静地听……(据提供资料编写)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

教医世家诗赞

胡炬先生住过的老宅

五代园丁赞

写完五代教育世家文稿,心情激动,夜不成眠,兹就教育世家主要园丁11名,拟拙诗几首赞之。

第一代 胡礼谦赞

胡翁乡里颇享名,“猢狲堂”里度一生;

教育子孙传家宝,粉笔另加一根针。

第二代 胡俊赞

俭朴有古风,浑如田家翁;

生平无他好,医病更育人。

胡炬赞

淡泊名利不忧贫,德高望重一园丁;腹中才华众生赞,笔下龙蛇满座惊;

处世一生无愧色,执教百里有赞声;先生更是精医道,疗疾济困留美名。

第三代 胡维洲赞

耿入官场谋虚名,粉笔生涯寄此身;一生坎坷名不济,桃李芬芳慰忠魂。

胡维国赞

斯人颖悟时人钦,教坛初涉显名声;年尚弱冠玉帝召,“白玉楼”上铸伟文。

胡芳芝、武九昌赞

鸳鸯讲台感情深,诲人不倦育灵魂;教界名儒有千万,如君夫妇有几人。

第四代 胡庭栋赞

善于钻研尤爱生,培林育苗耕耘勤;问君辛劳何如是?恪守家教祖遗风。

第五代 胡效莲赞

业绩卓著贵创新,光荣榜上有芳名;心血汗水洒大地,结出硕果满园春。

胡效玲赞

寒来暑往默无闻,边教边学苦用功。且喜青春教台度,甘为蜡烛光照人。

胡效丽赞

欣闻世家添新兵,豆蔻年华代教身。立志终生育栋梁,祖国花朵万代红。

《五台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

(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刘子方老师编辑的《五台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

作者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胡润先贤文化传播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100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