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干货 国家公务员考试该如何高效备考!

干货 国家公务员考试该如何高效备考!

时间:2023-10-13 04:46:55

相关推荐

干货 国家公务员考试该如何高效备考!

行测考试整体来讲是最考察考生的整体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决定成绩高低的有三个方面:

1 基础和智商

这决定了你分数的上限。必须要承认这是应试考试,那些初高中成绩就一般的,通常考不过在同等复习程度下的学霸,没办法,人与人的差距要承认。

2 主观努力

包括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努力方向,是指正确的学习方法、接触正确的公考理论,结合自身特点备考,少走弯路;努力程度,当然就是你付出多少时间、金钱和精力了。

3 心态

心态有时真的决定成功与否,这绝对不是鸡汤。我见过太多考生,考前紧张的吃不下睡不着,还有不少平时在学习时就各种危难、忐忑。觉得数学难学,就抵触;碰到一道题不会做了,就厌烦,甚至整套卷看都不想看了;读大段文字看不进去,不知所云。有多少人是这样?这种心态,这种心理素质,说句不好听的,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考上?

总结起来,行测分低的,无外乎三个原因.

笨,懒,怂

要想提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如果好的基础和聪明的大脑你并不具备,

那就解决后两个问题。

1 系统学习

系统地把整个行测,所有模块和小的知识点都过一遍。为此,应买一套全面的教材,如毕上公考的独家教材。应至少听一遍完整的课程,自控能力强的,可以参与线上学习或者买视频课程,相对比较自由。自控能力差的,报一个培训班,可以认真系统的学习整个行测,效率最高,还可以直接和老师互动,效果好。

2 模块练习

把自己不是很熟练、听课感觉比较费劲的模块拿出来,专门练习。另外,做几套卷子测试下,时间比考试要求上浮30%。在不蒙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常识低于50%,数学低于50%,言语低于70%,其他低于80%,就可以算比较差。

常识部分。重点积累下等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一些新颁布的法律)、马哲和党史基本知识、经济学金融学基本术语和传统文化、历史常识。这些都只看纲要性的东西即可,没必要深入。不过,这个工作量很大,常识考察的是一个人文地理各方面的基本素养,短期难以突破,若复习时间短,可以放一放,平时生活多留心。

数量关系。系统学习常考题型,各种题型的题目反复练习,思考一个题目的考点、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另外,练习好整除、方程、代入排除、特值的基本方法。自己苦练,也多向高手请教方法。切记,数学不要记太多基本题型和常考模型以外的公式和结论。数学糟糕的人记这些只会让脑子更乱,要重点去读题、分析基本关系。

言语理解。平时注意积累,包括词汇的积累、阅读的积累。逻辑填空重点分析文段意思,判断前后内容的逻辑呼应;片段阅读重点强化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一点就体现出平时读书的重要性了。很多考生平时基本不读书,读也是读那些乱七八糟的霸道总裁爱上xx或者成功学之类的书。如果平时读书少,语文基础一般,就多去人民网、新华网看看文章,逐字逐句的分析其结构如何、意思是什么,前后怎样过渡衔接。当然,这是课外功夫,具体做题时,也是要学会逐字逐句分析,判断文段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前后关系,判断题目背景和作者(出题人)意图。这个过程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一定要学会拒绝任何模式化和速成的东西。

判断推理。图推只要掌握常考题型,再把真题多练练就好了,没什么难度;类比推理,侧重于对题干词语逻辑关系的把握,公务员考试这两年偏向于对常识内容的考察,通常难度不大;定义判断,这个模块需要好好抓抓。一个定义通常要考察的核心只有一两个,多分析,必然慢慢会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定义判断平均正确率不高,但是可以提高;逻辑判断,演绎推理把握规则,主要是可能性推理。

资料分析。整个行测考试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块。正确率低于85%都属于应该自觉上天台(玩笑话)。把常考的概念和公式烂熟于心,练习并可以熟练运用两三种计算方法,剩下就是练习了。每天25分钟限时练习4篇,不出三周,必有明显成效。

3 套卷练习

模拟练习完整的卷子(最好是纸质版),少于50套的,别好意思说自己辛苦付出过。整卷练习的目的在于:一,把握自己做题节奏。每个模块该如何分配时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个节奏要稳定下来。有人说,行测考试时间那么短,没有人能做完,本来行测就是要学会放弃。这是卢瑟的论调,如果真限时一次性完成,时时调整节奏,50套练下来,做不完题那是奇葩。别说做完,提前完成的人都不少。二,提高对各模块知识点的熟练度,加强理解和把握。

4 与人共进

最好有小伙伴一起学,制定计划,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一个人备考是孤独的,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放弃的情绪。当然,不要找怨妇怨男当考友,那些整天自怨自艾的家伙最没出息,跟他们一起学还不如找你家的汪星人/喵星人一起学。另外,如果你认识高手,那最好,多请高手吃好吃的,送点小礼物啊,让高手欢喜地教你学习;如果你的男票或女票是高手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全程陪同。不过,学习为主,不要在学习时你侬我侬耽误正事,俩人都得自律。其实,如果你报班学习时认识有水平的老师是最好的,前提是这个老师有时间,且愿意点拨你。真正既有时间,又肯无条件为你点拨,水平又好的老师并不多,所以一旦遇到,嘴甜些,态度积极些,内心强大些,别像人家欠你一样,也别人家不回应就像自己碰了灰,更别被批评就像没法活了,玻璃心的人能干好什么事?

申论备考,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也是尤为关键的。尤其是很多人谈之色变的申论作文,一定要在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辅以大量的练习,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今天就针对作文谈一谈复习的方法。

申论文章写作中,具体的写作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提升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文字驾驭,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是无从谈起的。但是在文章写作中,有一个环节,复习的重点却不在于练习数量的堆积,而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那就是文章结构的确定。

对于考生来说,现在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那就是申论文章是议论文的题材,在写作过程中要以总—分—总的结构来进行排列。但是具体来说,这里的“分”应该如何布局,却是很多人头疼的一个地方。很多人知道五段三分,六段三分这样的名词,但是对于分论点的确定却总是误入歧途,甚至一筹莫展。事实上,申论考试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侧重于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的,这也是出于在不同专业、不同天赋、不同能力的考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去考虑的。试想,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和一个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文字表达能力上的先天性差异而在分数上体现出悬殊的差别,相信也不是命题人看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在给定资料保持统一的情况下,掌握了材料,即赢得了申论考试。

对于客观题来说,需要掌握的是材料中的细节要点;对于作文来说,需要掌握的是材料的整体逻辑。

文章写作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取一个角度和切入点去进行论证。至于论证的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其实是隐藏在材料当中的。以陕西省考真题为例。通过客观题我们可以得知,整篇材料的核心在于“习惯”,具体来说,是“习惯的改变”。既然作文题干给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思想,那么命题人在选取材材料时,也是将这种思想体现在材料的布局之中的。我们回归材料,发现材料的整体逻辑是这样的:材料1核心阐释“政府作风建设方面的陋习”,材料2、3核心阐释“人们生活中的习惯”,材料4—6核心阐释“社会管理低效、陈旧的习惯”,材料7核心阐释“人们思想观念方面‘惯于跟随’的习惯”,材料8核心阐释“创客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的‘习惯’”。我们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刻意地将材料内容和核心主题“习惯”联系在一起,也是为了文章结构布局方便起见。

梳理完材料的逻辑之后,我们会发现材料可以分割成为相互并列的几个方面。根据作文题干的分析,我们得知作文的总论点为“创新改变习惯”,改变了那些习惯呢?政府作风的习惯,人们生活的习惯,社会管理的习惯,思想观念的习惯,经济格局的习惯。文章的分论点一下子就充盈起来,我们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的三个方面,如:政府作风,生活习惯,社会管理。一个“五段三分”的结构便构建了起来。围绕这三个角度,我们可以谈如何改变,也可以谈改变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紧紧围绕主题的前提下,梳理材料逻辑,对于文章结构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理解材料时,不仅要从微观上把握材料的要点,更要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的逻辑。

更多公考干货请关注毕上教育官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