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生活无小事——中国清明节习俗大盘点 快来看看你知道多少

生活无小事——中国清明节习俗大盘点 快来看看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1-09-22 22:41:58

相关推荐

生活无小事——中国清明节习俗大盘点 快来看看你知道多少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亦是他的特点之一。其中清明不只是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但是你知道吗?在古代真正传统的祭祀扫墓禁火的日子是寒食,但是由于寒食就在清明的前一天,和清明非常接近,所以人们久而久之就把清明和寒食合二为一称为清明节了。对于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祭祖、扫墓和禁火之外,不同的地区还有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总结一下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说起清明节的习俗,首先要说的当然就是扫墓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有多种形式,其中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人们在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所以现在人都是以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有以下几步,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就是祭祀了,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祭祀时,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节除了扫墓,就是踏青了。因为清明节的时候,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所以人们会在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当然,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的时候去山野自然之间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因为清明节时期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唐朝时人们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所以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踏青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清明踏青除了插柳,还有就是放风筝了。不同于现代社会人们放风筝玩乐,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戏玩乐活动,更是一种巫术行为。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后来,风筝才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明节人们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有很多的娱乐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蹴鞠。“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现在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清明除了上面的活动,在江南水乡还有热闹的蚕花会。乌镇有句民谣:三月三、庙门开,乡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说的就是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栽桑养蚕已有千年历史,在古代科技不发达,蚕农养蚕全靠天时,于是为祈求神灵庇护,形成诸多的蚕乡习俗。每年清明夜开始设祭,襄白虎,斋蚕神等活动,期间要烧香祈蚕,抬着蚕花轿出巡,妇女、孩童沿途拜香唱曲,汇集普静寺,在赶香市的时候,农村妇女们烧烧香,祭祭神灵,或添置一些蚕具、农具和日用品,俗称“蚕花会”。在这里还有一个规矩讲究,那就是在庙里烧过香之后,还要到土地庙前面的水潭里,洗洗手,俗称“洗蚕花手”。据说,在那里洗过手以后,养起蚕来就特别顺手,蚕也会无病无灾。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清明习俗各有不同,小编就不在这里一一讲述了,各位小伙伴们你们那的清明习俗都有哪些呢?欢迎留言评论交流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