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那些阅读量10w+的文章 到底好在哪里?

那些阅读量10w+的文章 到底好在哪里?

时间:2021-01-27 09:32:47

相关推荐

那些阅读量10w+的文章 到底好在哪里?

你还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文章是什么吗?或许你已经忘了,但要说起你喜欢的公众号里有什么好文章,你一定能说上来几篇。因为你喜欢。你为什么会喜欢呢?故事好看?观点独特?还是——“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话说回来,好文章肯定是有共性的。我们认为它好,也一定能找到理由。

好的文章基于好的作者,好的作者基于好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理理——什么是一篇10w+文章的必备要素?

01 对读者有价值

一篇文章对人是否有吸引力,往往先从标题上体现出来。

标题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代表着读者从中能获得的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主题有吸引力?其实就一个字——新。

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角度,都是对读者现有认知的补充,所以才有了价值,所以才会有人看。

举个例子。

关于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有一个公众号发了篇文章《(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很快就获了10w+。

我们来看看文章的思路。

1、热搜助力。但凡和热搜有点关系,无论内容如何,大家都会点进来看看。

2、内容新鲜。我们在热搜上看到的都是拼凑出来的故事,还穿插着一些假新闻,内情不明、众说纷纭。所以,这篇文章里,作者梳理了人物关系、事件时间顺序、甚至采访当事人,提供了新鲜且可靠的信息来源。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春节迎来了微信红包大爆发,有一篇角度独特的文章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的差距居然这么大!春节抢红包的大数据分析》。

这篇文章的选题又如何呢?

1、科普性强。作者的人设是清华理工diaosi男,所以文章会呈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有理有据,假装正经。

2、角度新颖。文章选题是生活中常见、又常被忽视的点,针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作者对我们的认知提出挑战。

对不够熟悉这个公众号的人来说,标题还能改得更好点,比如叫《微信抢红包,拼的不是手气是智力!》

由上可见,好的文章要有新意,能为读者提供价值,这是前提。

02 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短平快的时代,是否容不下长篇大论的文章?

当然不是。

长文不吸引人,是因为内容价值不够高、不值得花这么长时间去看。

我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做《27岁年入千万的李佳琦:以为钱很好赚,是年轻人的最大错觉》,花了15分钟。

为什么我愿意花15分钟在这篇文章上面?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能坚持看完?

1、它不仅仅在写人,还有很多其他信息,填充成为人物的背景板。看完这篇文章,我对李佳琦,对网红模式,对网红经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它不仅仅是讲故事,还在讲人生,讲利弊,讲态度。文中围绕主题,提出多个论点。每个论点都是“总(关键词)-分(实验、分析过程)-总(比较有趣的互动性总结)”

3、在排版上,信息分布均与,每个模块都是“总(标题)-分-总”的结构,像读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

总的来说,好的选题也需要好的信息来填充,这是支撑。

03 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好的选题、好的信息也不足以支撑一篇好文章。

如果你只是平铺直叙、没有分析,那和百度百科有什么区别?

再拿《27岁年入千万的李佳琦:以为钱很好赚,是年轻人的最大错觉》举例,作者要论证的是钱不好赚。

那么他是怎么论证这一点的呢?

1、前言里介绍李佳琦的光鲜一面:粉丝千千万、直播秒抢光。(但请注意,他整整播了5小时。)

2、网红也得靠实力。成为网红之前,已经在美妆、直播的专业能力上培养了9年。

3、有团队助力,单干也不行。

4、面对黑粉的态度,黑粉也不是吃素的。

5、职业病、无假期。

6、竞争压力大,不进则退。

最后,故事的主人公说,“我抛弃了很多,才得到了很多”。

所以说,好的文章都是结构化、逻辑性强的,每一个论点都是故事的升华。

04 容易理解,不能高冷

还是以那个清华理工男写的微信领红包文章为例。

这篇文中常出现各种公式、专业名词,但是相信我,你不看完全不影响你的理解。相反地,看到他对待这种小事的认真态度,和这件事的重要程度相对比,真的有趣。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穿插相关生活场景,引出主题。生活场景有时候比文章本身还有趣。

2.专业的内容以图的方式呈现,不占太多空间,不影响排版,可以一滑而过。

3.文中围绕主题,提出多个论点。每个论点都是“总(关键词)-分(实验、分析过程)-总(比较有趣的互动性总结)”,结论很明确。

同样是科普,同样很专业,他写出了通俗易懂、不落俗套的感觉。

05 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推理小说是最考验作者逻辑和态度的一类,因为它的读者对此要求非常高。

这类读者通常都有同一个心理,就是侦探游戏——谁先猜中凶手算谁赢。所以,推理小说里有一个要求,作者不能对案情有隐瞒、不能用上帝视角观察所有事情。

作者就像是一个侦探,通过多方提供的线索,和读者公平竞赛。

让我们回到吴谢宇的案子,那篇文章《(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

首先,作者用讲述的方式,和读者一起梳理一遍案情,保证细节真实、没有赘述。

然后,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凶手心理和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的专业是人类学,研究过犯罪也写过推理小说。

最后,对不明朗的猜测,增加投票环节,提升趣味性。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和读者一起思考、一起分析,一起总结,最后一起验证答案。我们是平等的。

结语

写作的套路必不可少,但多练才会出结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秘笈已得,赶紧出招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