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阅读 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阅读 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时间:2023-08-22 22:46:19

相关推荐

阅读 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这张照片,是我在网上浏览时找到的。我当时就发愿,如果以后我有机会和各地的朋友分享阅读经验,我一定要把这张图片隆重推介给大家。

这应该是一个被轰炸后的图书馆,三个头戴礼帽的异域男子站在废墟之上,专注地在未倒塌的书架前寻觅着自己的精神食粮。我没有去查证过这张照片是否真实。但这张照片让博尔赫斯的名句瞬间划过我思想的天空------阅读,就是天使。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阅读的经历,因为我们都接受过教育。但阅读究竟能够给一个人的生命带来什么?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去深入地梳理过。我的工作所在地浙江省绍兴市在启动了儿童阅读力工程。作为这个项目的主持人,对于阅读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我有这样一些认识:

1

阅读能实现孩子自我精神的发育与成长

在我看来,阅读的上位价值是能实现一个孩子自我精神的发育与成长。

朱永新先生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我一直深以为然。一个童年读了大量的、高品位书籍的孩子,他未来大概率地会成为一个善良、正直、阳光的孩子。这是因为优秀的书籍,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籍,它所呈现的一定是人类主流的价值取向,一定是熏陶孩子求善向美。

有一本儿童文学名著《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他的作者是德国的维里.费尔曼。这本书讲述的是在一个大宅院中有一大群灰色的老鼠,老鼠的“大首领”把其中的“另类”小白鼠莉莉关进了图书馆,但莉莉却在寂寞与饥饿中学会了阅读。有一次,莉莉遇到了好朋友弗里德里克。两人有一段关于阅读的精彩的对话:

“阅读?什么是阅读?”弗里德里克茫然地问道,“是不是什么可以吃的东西?”

“不,不,”莉莉笑着回答,“阅读嘛,就好比飞翔,从我们厨房内飞出去,飞到园子里的大树高头,往前飞,往前飞,飞过陌生的国度,飞过遥远的世界。”

“怎么样飞翔呢,莉莉?”弗里德里克惊愕地问,“难道你能像厨娘故事中的飞鱼那样,真正地飞到空中去吗?或者像蝙蝠那样灵活地飞来飞去?那你就一定能飞到我们老鼠的天空,去品尝美味的香肠和火腿啦?”

“不是这样的,我亲爱的朋友!阅读吗,就像扬帆远航,从园子后面的溪流出发,航行啊航行啊,冲过惊涛骇浪,驶向无边的海洋。”

“阅读,就是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从每一个故事中,你都可以找到一段自我,你可以学会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只叫做莉莉的老鼠后来能从一数到一千,最后还拯救了整个鼠群。作者维里·费尔曼借着莉莉之口,向我们道出了阅读对于人类最重要的秘密-----那就是自我的精神成长。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100 篇文章中,就有38篇是关于学生阅读教育的论述。他在《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一文中写到: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住孩子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时间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如果一个走出校门不知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些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

2

阅读能开阔人的知识视野

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古今中外,科学人文,无不可以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加清晰、完整地了解和思考世界,让自己抵达一切我们肉身无法抵达的地方。

阅读能让我们的生命多一种自由的可能。这样的自由,成本很低,却有高贵的光芒。

人类的文明的火种也因为阅读而得以传递。

阅读给儿童带来出众的聪明智慧

美国著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把阅读的这一功能归纳为一则简单地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长期的实践中,对阅读与智力的问题更是有着透彻的认识。翻阅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样一些观点经常会让我们一读再读。比如: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还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

阅读能给儿童带来过硬的基础学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所有学科能力中最基础的学习力量。

学校中几乎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带来的影响。比如做一题数学的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流程是你先得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然后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地捕捉提取需要的信息,屏蔽排除相关的干扰信息,寻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最后运用数学的认知模型解决这个任务。你看,这首先需要启用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这类阅读能力我把它称之为信息资讯的阅读能力。其关键是准确与快速。

以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高考为例,无论哪一张试卷,阅读量都很大。特别是最后的压轴大题往往字数极多。一回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讲课的老师为了说明阅读速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出示了两题高考的真题。其中一题历史的大题有800多字。另一题理综的情景题则有1000多字。在高考这样的特殊场合。如果你没有出色的阅读能力,如何能完成这样的考试?

对于各门学科的学习来说,阅读还能为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就有这样的论述:物理对学生来说是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学习内容中包含了大量难以理解的、需要记忆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将要学习的每一个新概念相配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学生推荐有趣、有吸引力的相关书籍。例如在教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个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对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木块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他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他将这个“知识体系”称之为“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广阔的“智力背景”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因此。他要求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每天都要读书,读与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他对学生说,“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学习效率就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

其实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

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许多教师、学生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都认为要靠补课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困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困生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智慧力量就会越活跃。 “

在三十多年教学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有效的。作为人类教育史上真正的大神级人物。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与教育关系的诸多论述,值得我们后来者重视。

4

阅读能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个专业从事小学语文研究的人,在我看来,阅读还能够带给一个孩子优秀的语文素养。

一个喜欢阅读,而且阅读了大量的优质读物的孩子,他的语文成绩或者语文素养基本上可以说是优秀的。当然也不排除他可能暂时的不出色。但我非常确信,这样的孩子的语文成绩的下限应当在班级的中等水平。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力一定是出色的。

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热衷于反复做各种语文的习题,唯独不喜欢阅读、或者说阅读有限。这样的孩子语文成绩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光鲜,但同样可以确定的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可持续能力会越来越低,这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规律所决定的。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离开学校,他们就会逃离书本,终其一生,都会很难在文字中持续取得生命的温暖和力量。

如果说理工科的学习过程是“举一反三”,那么语文的学习根本上说就是”举三反一”,甚至是“举百反一”。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往往是从量变到质变。只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才会有出色的语文素养。而小学的语文实践活动,核心和基础就是大量的、优质的、适时的阅读。

在我所在的江南农村,以前我们家家都用铁锅烧饭。新买的一口铁锅,第一天烧,可能锅底感觉不到黑。但时间一长,有一天你会突然觉得锅底的锅灰很黑很厚。为了让锅少费点柴火,我们都会拿个废弃的菜刀使劲把锅灰刮下来。但是无论你怎样使劲,锅底的黑再也无法消除。语文的学习,同此理。

语文的学习,往简单里说,就是“熏锅底“的过程。这里的”熏”就是在母语的世界里“出生入死”、“反复沉浸”,以至于“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样的“熏”最主要的姿态就是经历大量的、优质的阅读。这既是熏陶,也是积累,还伴随着内化。恰如春雨之润泽,春风之化育。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孩子的年级升高,语文的成绩就越来越难以依靠补课解决。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高年级的语文优等生一段时间没来上学,但考试成绩依然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语文素养的质变一旦发生,往往很难逆转,同时优秀的语文素养往往不会像一些靠练习题获得的知识与能力那样容易脱落。

也是因为这样的学科学习规律,让我深信,小学的语文学习经历决定了孩子一生语文学习的走向。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关于语文学习中阅读的几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语文教学的本质还是多读书。”

“听说读写,哪个最重要?读最重要。“

谁都知道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最高体现。在考试中,得作文而得语文,是大家的共识。但我依然认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首要的仍是阅读。

如果说作文就是一棵树,那么养育它的土壤由两样组成:一是阅读;二是生活。生活虽各有不同,但每个人毕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作文土壤”的肥沃程度取决于阅读。

古人云: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出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古人虽对这个问题早有发现,只是没有讲得通透。在我自己的专业经验中。我觉得阅读对于孩子作文起码有两个决定性的功能:一是语言,优质的阅读可以给孩子带来丰富的语言范式,提升孩子的语言品位;二是感受力,敏锐的感受力是决定孩子作文高下的决定性要素。感受力决定了写作者发现题材的能力,决定了写作者的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与发现。敏锐的感受力尤其需要大量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的熏陶。在我有限的见识中,所有的文字作品,这是最重要的分水岭。孩子的习作也不例外。

而老师,作为孩子语文学习的支持者,从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帮助打通从“土壤”到“作文之树”的管道。怎样让生活和阅读更好地滋养学生的这棵“作文之树”,是老师的作用之所在。这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我愿意再重复一次:优秀的语文素养来源于大量的、优质的、适时的阅读。

接下来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社会学的实验,来进一步说明高质量的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大影响。

20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在英国曾经做过一个社会学的实验。 运用“盖洛普”分别选出(被誉为最精准的方法,美国总统选举测试使用)一组中产阶级的孩子,一组劳工阶级的孩子各10人进行看图写话。他出示了四幅图片:

1、一群孩子在踢球,2、球打破玻璃,3、一个妇女拿着球,4、孩子们带着球离开。

中产阶级的孩子写到:我们一起在踢球,不小心球踢破了玻璃,我们过去向女主人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女主人接受了我们的道歉并将球还给了我们,我们拿着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劳工阶级的孩子写到:我们在踢球,玻璃破了,那女人骂我们,我们也骂他了,我们偷回球了。

伯恩斯坦将中产阶级孩子的看图说话:表示为精致的文化编码,语言有民主性、逻辑性、文学性、修养性。反之,把劳工阶级孩子的看图说话:表示为粗制的文化编码。

伯恩斯坦在《阶级、语言编码及控制》一书中曾经指出“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语言决定着他的学业成就。”学校使用的是精致的文化编码,所以中产阶级孩子与学校教育容易接轨,学业成就更能成功。

家庭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状况?在我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高品位的书籍。因为优质书籍呈现的语言,是精致的文化编码,是有修养的,是逻辑性的,是对话性、是文学性的语言。后天大量的精致文化编码的接触和熏陶,可以给一个劳工阶层的孩子改变命运提供可能。

此刻我还想起格雷厄姆·格林 在 《消失的童年与其他散文》的一段经典的文字: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都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从人生前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孩子小学毕业以前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父母、老师,我们成人世界给儿童世界的一生的最好的礼物。因为童年是不可逆的,而童年往往决定着人的一生。

让我们一起相信阅读的力量!

写在后面

有幸结识了莫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师的教育情怀,让我们体悟到阅读的重要性。

原文是暑假莫老师在河北承德举行的一场全国的儿童阅读论坛上的一份演讲稿,原题是《阅读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莫国夫,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种子教师”研修项目主持人,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专家。编著有《小学生国学素养启蒙读本》丛书等十余种书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